灵石:创新“厂中校”模式 打造产业工人“后备军”
黄河新闻网晋中消息,灵石创新“厂中校”模式 打造产业工人“后备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灵石县不断创新育人方式与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设立“厂中校”,让学校入驻企业,致力于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力开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看了这则新闻,让我想到了过去热火朝天的工厂生活。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在上个世纪80年,工厂子弟是可以随意进厂玩耍,随父母工作,大家耳濡目染,从小就会干专业技术活,车钳铣刨磨电木各种工种顺手拈来,那时12.3岁就帮助父母上班的事情很多,守仓库可以认识各种零配件,学电工可以去爬杆接线,其他还有修车的,补胎的,做饭打杂的,用核桃壳钻孔当眼镜,老武师傅核桃壳上雕出西游记人物,还上了电视。心灵手巧的同学更会创作出新奇玩具,带到学校让大家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冬天要玩溜冰,那就会做出溜冰鞋,我们用两根铁丝绑钉在瓦机架上,然后钉个座就到冻住的河滩冰面滑冰。
夏天呢,我们就做旱冰鞋或旱冰车,用电焊割两块与脚大小合适的铁皮,每个鞋再焊上四个小轴承,穿上绳子绑住鞋子就能开滑。旱冰车依然还是用瓦皮架子改造,用火柱在前面穿一个窟窿,把轴承中间穿上木棍,然后钉到一长木板上,木板中间再固定一根铁棍,一头穿进瓦皮夹子中间的窟窿眼里,穿销子锁好,瓦皮架子后面相对简单的多先,只要钉一根木棍,木棍两头各穿上一个轴承,简单的旱冰车就做好了。
地面长满了野草,屋舍破旧不堪,但孩子们却无比专注投入。
玩耍时,先坐在瓦皮架子上,两脚往前各蹬住木板的两面,一个同学在后面推着走,玩耍的同学两腿控制方向,左拐弯时,右腿蹬出去,左腿收回来,右拐弯时正好相反,左腿蹬出去,右腿收回来,玩的好的就可以找个大坡,一溜烟滑下去,越滑越快,这样的快乐,不亚于过山车,那时候,没有电动玩具,没有娱乐项目,这就是那些年自己动手满足的快乐。
以前的人就是有意思,一根铁丝,一块铁皮,一个电灯泡,甚至一堆泥,一张纸,一节竹子,都能玩出花样来。
摔元宝,不过是几张随手可得的旧书纸、旧报纸或草纸而已。
但在我们的巧手之下。
这些平平无奇的纸张便成了宝。
废弃的灯泡可以灌上彩色的水当彩蛋,竹子可以锯成一节一节的小段穿上绳子,找个缝隙手里绳子一松一紧,露在外面的竹节随着绳子就如戏剧人物打架,奔走,皮鞋油靶子穿绳子当扒拉鼓,钩针当飞镖,棉织机上的贴片当飞盘,一块泥都能摔出快乐,平常很常见的线个轮都可以做成穿云箭,线个轮穿上蜡烛就成了爬牛车。收音机组装不新鲜,新鲜的是机床厂的徐工组装出一台电视机。
金庸创作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在电视上播出后,就有同学用铁棍车出铁笛子,不仅能吹响,里面还带铁刀头,一按机关刀头弹出;看了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大家就去棉织厂找上钩针,磨成飞刀,大家聚在汽车库对着车库木门甩手练习飞镖,拿自行车铁链子做火枪,模仿敢死队员打群架。
顺手拈来的废物就能转手做出心仪的玩具或工具,这就是工厂子弟成长之路,满满的回忆。
黄河新闻网晋中消息, 11月10日,在 灵石县 亨泰荣和金属压铸件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加工车间,参加工作不久的毕业生任嘉鑫正在生产线上认真作业。他是机加部操作工,而这里正是他曾经学习过的地方。熟悉的环境加上实践的积累,让他在工作中很快上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灵石县不断创新育人方式与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设立“厂中校”,让学校入驻企业,致力于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力开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任嘉鑫感叹道:“我是2024届毕业生,今年6月毕业,7月和企业签了就业协议,目前月薪符合我的预期,年底还有奖金,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2023年底,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职工培训学校”(厂中校)正式挂牌成立,校企双方共同选派优秀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和实训。学生在企业研发中心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就近在企业成品展厅和车间进行沉浸式学习,这种厂中教学模式令人大开眼界。
机加部部长侯鹏飞表示:“在教学方面,‘厂中校’模式实现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无缝衔接。上午我们在教室给学生教授专业基础知识,下午他们就走进车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这种‘进班’与‘进厂’穿插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
推动高技能人才与先进产业协同发展,对于当下县域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厂中校”模式的实施,让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解决了企业的用人难题,打通了就业与学历提升的通道,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在“厂中校”培养模式下,学生们可以在一年半左右掌握所有上岗技能,成长为“全能工”。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顾怀晶介绍:“在产业工人队伍改革政策的引领下,在县总工会的领导、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校在亨泰荣和金属压铸件有限公司设立了‘厂中校’,同时也签订了订单班,首批订单班人数达20人次,同时为该企业员工开展培训,每年的培训规模达10个轮次,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产教真正融合。” (闫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