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活儿没法干了,希望您能允许我去延安,上前线。”话语中夹杂着无奈与恳切。

1941年初,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周恩来见到了一位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王牌特工-靖任秋。

靖任秋参加过南昌起义、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在北京、西安从事地下工作。后来,在周恩来的直领引导下潜伏于国民党军队,十多年间始终处于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之中,斗智斗勇。

当时,靖任秋已是国军少将,竟要放弃一切前往前线,周恩来别无他法,担心靖任秋身份可能暴露,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只能让靖任秋继续潜伏。



那么,靖任秋为何会想要放弃潜伏?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之后又是如何化险为夷的呢?

卧底生涯

1905年,靖任秋出生于江苏徐州铜山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读书,学识广博。

1924年,靖任秋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5年在南京东南大学当旁听生,当时,正值五卅运动动荡时期,20岁的靖任秋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和其它新党员在南京清凉山扫叶楼举行了宣誓仪式。



(图源网络)

1926年4月,靖任秋通过中共南京地委介绍去报考黄埔军校,凭借出色表现顺利编入军校第一团第一连。

靖任秋黄埔四期毕业以后,留校担任国共合作的党务股长,负责特别党部的工作。在此期间,他介绍志同道合的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还结识了黄埔军校女学员、中共党员彭文,后来二人结为伉俪。

靖任秋曾先后在杨虎城部与孙殿英部从事秘密的兵运工作,与绝大多数中共卧底不同,靖任秋不搞情报、不搞暗杀,主要是在国民党军队中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具体就是对某个军阀施加政治影响,给予适当帮助,使其加入共产党,从而配合当时的军事斗争。



1931年,靖任秋被派往西安打入杨虎城内部从事兵运工作,他同杨部的主要将领孙蔚如维持了良好的关系,与国民党特务进行斗争并积极配合红军行动。

1932年,孙蔚如接到蒋介石的电报,急忙派张秘书到靖任秋家,

电报的大意是:在鄂豫皖剿共中,查获有关共党靖任秋的文件,据查靖某在你部队中,立即逮捕,限十日内就地处决,呈复。

靖任秋感激孙蔚如的及时相告,第二天便离开了西安,经陈子坚介绍,来到了山西晋城的孙殿英处。

孙殿英是一个封建流氓财阀,既不会文又不会武,却因为掘盗清东陵慈禧墓而臭名远扬。1930年参与反蒋战争,后退居西安,部队虽名义上是第四十一军,但实际上远不止一个军,队伍庞大,有向外发展的野心,因此招揽各方人士。



孙殿英知道靖任秋曾在杨虎城部下任职,对甘肃、陕西的情况很是了解,有一张关系网,因此挽留他。

根据党的任务,靖任秋自然愿意留下来,但是考虑到自己被蒋介石下令缉捕的消息肯定隐瞒不了,便坦言:蒋介石发电报要捕杀,故不得不从西北出来,如留尊处,恐将有不便之处。

孙殿英也很痛快,说:“你放心,不要说蒋介石打电报来,就是他把电台搬来,我们也不管他。”

那么,孙殿英为何会将一个共党嫌犯留在自己的身边呢?



(图源网络)

靖任秋认为其一是因为当时,孙殿英的主要对手是蒋介石,共产党还没有真正威胁到他的利益;其二是因为靖任秋是共党嫌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孙殿英认为共产党人能替他解决问题,局势有利时,靖任秋就有利用价值,一旦东窗事发,他又能随时翻脸,将其送入监狱。

来到孙殿英处以后,靖任秋代表孙殿英做过很多工作。他奔波于北平、陕西、甘肃旧军队高层,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他的故旧关系,开展联合反蒋抗日工作。

他还与冯玉祥、方振武、孙蔚如等人联络,促成抗日同盟军建立;又作为孙殿英的代表,与福建人民政府联络,访问了李济深等人,出席了他们的军委会议。

西安事变后,靖任秋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周恩来的大力赞扬。



1937年9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整个华北都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形势万分严峻。

在山西太原的一处防空洞中,周恩来再次约见了靖任秋,要求他争取孙殿英坚持华北抗战,同八路军建立良好的统战关系。

1939年,留在华北敌后的孙殿英的冀察游击队正式编成新五军,移防到林县以西布防。

孙殿英担任军长兼第四师师长,靖任秋任副师长。林县以北直到涉县都是共产党的根据地,日益壮大的八路军就在新五军的周围。

孙殿英知道蒋介石是不会要他过黄河以南的,而要留在华北敌后就得和共产党搞好关系。



所以他采取保持实力的方针,对日本不主动出击,对八路军也不得罪。在这段时间,靖任秋做了大量的工作,帮助孙殿英同八路军建立了良好的统战关系,同时八路军也可以通过孙部到敌区采买器材、药品等,互惠互利。

1939年年底,蒋介石悍然发动第一次反共行动。当时国民党在太行山以西,黄河以北,只有三个军:北面是朱怀冰领导的九十七军,中间是孙殿英的新五军,西南是庞炳勋的四十军。

其中朱怀冰是个反共的急先锋,数次侵犯我军根据地,因此八路军决定予以反击。

刘伯承和邓小平认为,若是朱怀冰受到打击必然会向孙殿英求助,为确保速战速决,他们派人告知靖任秋必须让孙殿英就保持中立。



孙殿英临时接到消息,心里非常着急,一个不小心八路军和蒋介石都会得罪,里外不是人。

就在他左右为难之际,靖任秋建议孙殿英暂时离开,一切交由他负责。

孙殿英求之不得,马上带卫队撤离,并命令所有部队听从靖任秋的安排。靖任秋命令所有人进院子,关上房门,禁止开枪。最终,朱怀冰被八路军成功击溃。

试图放弃

靖任秋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怀疑,孙殿英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压力。庞炳勋更是直言:“孙殿英你这个地方养了一批共产党,想造反!”



1941年,国民党军委会调靖任秋到重庆中央训练团受训,靖任秋认为这不过是孙殿英为排挤他而出的主意。一来可以向重庆方面表明他的态度,二来身边也少了一颗定时炸弹。

到了重庆以后,戴笠开门见山地跟靖任秋说,新五军这个部队,应该由你负责,中央方面没有问题,我来负责,并称此次来应该见见“校长”。靖任秋心里明白,蒋介石不信任孙殿英更不信任他,戴笠一是想用官职利诱他,二是想借机除掉孙殿英。

为了拉拢靖任秋,戴笠很快安排了他与蒋介石的见面。由于曾经的“暗杀令”加上如今的处境,靖任秋心里很是紧张。

而蒋介石似已淡忘自己曾经下过的命令,只问靖任秋华北情况怎么样,当时华北只有八路军在抗战,谈华北必然牵扯到八路军,蒋介石一听到八路军,直接破口大骂,靖任秋只能沉默。



蒋介石见靖任秋不再说话,就没有再往下问,拿起一支红蓝铅笔在一本便条上勉强晃了几晃,批了一个两千块钱的条资当作路费。

蒋介石送师长级军官路费是有惯例的,分两千,三千,五千三种,靖任秋心中顿感,要真正获得国民党的信任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他决定悄悄去见周恩来。

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靖任秋来到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向周恩来汇报了此次去重庆的情况,并提出回孙殿英处会很困难,想去延安施展抱负。

无数同志的苦心经营和无数战士的鲜血才换来了胜利的曙光,周恩来深别无选择,只能劝说靖任秋回去继续执行任务。



周恩来给靖任秋分析着如今的抗日形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靖任秋坚定地对周恩来说,自己一定完成任务,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临行前,周恩来紧紧握住靖任秋的手,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回到孙部不后,靖任秋就接到一战区司令长的召见命令,一进门就被关押起来。

靖任秋之所以被捕,既有戴笠的坐探告密,也有蒋介石和军统早就对他的身份有所掌握,更有孙殿英的出卖。



就在靖任秋以为自己已无活路时,事情却出现了转机。

靖任秋的处决令一直没有下来,还被押解到西安终南山下的道裕村监狱。

1941年,妻子彭文带着三个孩子去西安监狱中探望靖任秋,十多里的路程,他们衣着单薄,紧紧相拥,

到了监狱,靖任秋见到妻儿很是开心,三个孩子齐刷刷下跪给父亲过生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仿若一切苦难都没有发生。



靖任秋看着自己的妻儿,不再坐以待毙,决定越狱。

由于国民党部队历来年都欠饷,到1943年时,更是物价飞涨,士兵领到饷也买不到东西,生活困苦。

一些士兵时常流露出动摇情绪,想逃离这个地方。靖任秋看准了一个叫陈立朝的看守士兵,做他的工作,动员他一起逃出去,最终陈立朝同意了。

经过周密的计划,最终在1943年5月19日晚上11点,被关押了近两年的靖任秋,在陈立朝的策应下从监狱逃了出来。

功勋卓著

1943年,靖任秋成功越狱后,于7月份回到徐州老家。和组织成功接上关系后,靖任秋被安排前往策反伪军旅长王道。



曾在1934年,靖任秋结识了在北平读书的王道,他深知王道尚有爱国之心,所以决定化名前往山东进行策反任务。

虽然策反王道并非易事,但靖任秋却颇有信心。

首先王道尚存爱国之心,当汉奸会给子孙后代留下污点,其次日本侵略者已日薄西山,抗战终将胜利,他急需寻找靠山,最后整个华北已是八路军的天下,国民党虽有部队但不成气候,多多少少都与日军有勾结,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1944年夏,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靖任秋的劝说之下,王道下定决心投靠共产党。靖任秋当即前往中共山东分局向领导进行汇报,商讨王道部队起义的时间和行动路线。



1944年7月,待一切布置好后,靖任秋奉命离开了王道部队。第二天,王道按照山东分局多所规划的路线将部队拉到铁路线,成功躲过防守的日军,得到山东军区部队的接应顺利抵达解放区。

谈到这次起义,靖任秋曾说王道是在抗日战争中伪军第一个起义的,他的起义对伪军影响极大。

后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都刊登了王道起义的消息,影响广泛,在靖任秋策反工作生涯中还有一起浓墨重彩的起义,就是高树勋新八军起义。

1945年8月,抗战的硝烟还没有消散,蒋介石便发起内战,在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的率领下,沿着平汉线向我晋冀鲁豫解放区进犯,妄图打通平汉路,配合空运和海运的国民党军进入华北地区。



10月16日,刘伯承、邓小平率军与高树勋进行对抗,在八路军的军事压力与政治攻势下,高部的部分官兵开始动摇,高树勋也感到焦虑不安,决心派亲信王定男去见刘伯承、邓小平,表达了自己的矛盾心理。

然而高树勋一直下不了决心,靖任秋曾与高树勋交情很深,他逐一给高树勋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蒋介石违背人民意愿发动内战加上生性多疑,新八军全线已与八路军有了接触,均吃了亏,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最终高树勋成功下定决心发动起义。

在淮海战役期间,靖任秋又策动廖运周战场起义,为淮海战役的成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靖任秋一生成功策动四次重要起义,令彭德怀曾经这样评价他:“党中央认为,国民党军和八路军的统战关系,从全国说靖任秋是做得最好的。”

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巨大的胜利,不仅是因为建立了完整的经济、政治、军事体系,隐蔽战线的作用也不可忽略。

1996年5月3日,靖任秋因病去世,享年91岁。

深入虎穴,万死不辞,屡立奇功,是吾辈之楷模!

对此你有何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或者发出你的感慨!作者将实时互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