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被迫离开根据地,踏上了长征之路。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红军都参加了长征,也有一部分红军选择留守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策应主力部队的长征,这部分红军也被称为留守红军。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中央根据地的留守红军之一,而且他还是留守红军的高级干部,曾担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务,名叫杨道明。中央红军长征之后,杨道明在领导留守红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杨道明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杨道明出生于1910年,江西兴国人。青少年时期,杨道明就见证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浪潮席卷家乡,他的内心也对革命心生向往,并主动追求进步与光明。1930年,杨道明投身革命,在家乡组织农民协会,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斗争活动。
1930年10月,在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杨道明积极组织群众转移,并力所能及地为红军筹集给养,为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贡献了一份力量。1931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又调集了二十万大军进攻中央根据地,第二次反“围剿”打响。
在第二次反“围剿”期间,杨道明继续组织群众支援前线,比如为红军挑米、运送伤员等,支援了红军的第二次反“围剿”。1932年,杨道明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在这之后,他继续投身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当中,为建设与壮大中央根据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4年8月,杨道明调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他上任之后,发现当地的“肃反”十分严重,很多优秀的干部也受到迫害。杨道明果断作出决定,撤销了闽赣省肃反委员会主任的职务,对因为“肃反”受到审查的干部仔细甄别,有效地杜绝了当地“肃反”扩大化的现象,挽救了很多干部。
不久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踏上了长征之路,杨道明没有参加长征,他选择留守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策应主力部队的长征。当时留守红军的条件也非常艰苦,1935年3月,闽赣省委收到中央分局的最后一份指示:“闽赣省要独立自主地坚持斗争,哪怕十年,十五年,如果万一不行,可前往闽南……”
不过,此时闽赣省委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宋清泉等人建议向闽中转移。最终杨道明与省委书记钟循仁率部向闽中转移,然而,不久后,他们在紫山被敌人包围,宋清泉叛变投敌,只有杨道明等九人突出重围(一说七人突出重围)。
突围成功后,杨道明等人走投无路,在无法与组织取得联系的前提下,他们流落到永泰县境内。不久后,杨道明与省委书记钟循仁到闇亭寺出家为僧,杨道明的法号为磬扬法师。在这之后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杨道明远离了世俗的侵扰,青灯古佛伴余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杨道明被安排担任省政协委员、省佛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他致力于慈善事业,多次为慈善捐款捐物,在修路、修桥、建学校、赈灾救贫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深得当地群众爱戴。1999年,杨道明圆寂,终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