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英雄豪杰层出不穷,武将如云,谋士如雨。除了那些广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令人惋惜的“如果”。

如果关羽没有因大意而失去荆州,如果刘备没有因一时冲动攻打东吴,如果……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这个“如果”,关系到曹魏的命运:如果曹真老将军还在世,司马懿还能如此猖狂吗?



曹真这个名字在《三国演义》中并不显眼,几乎被司马懿的光芒所掩盖。但在正史中,他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战功卓著,一生未尝败绩!

可惜天妒英才,他过早离世,令人唏嘘。

关于曹真的身世,史书中也充满了神秘色彩,版本众多。

一种说法是,他的父亲曹邵与曹操是生死之交。为了帮助曹操招募兵马,不幸被豫州牧黄琬所杀。

曹操非常伤心,于是将年幼的曹真收为养子,让他与曹丕一起成长,情同手足。



另一种说法更为传奇,称曹真原本姓秦,他的父亲为了救曹操,冒充曹操被袁术所杀。

曹操为了报答这份恩情,收养了曹真,并为他改姓曹。无论哪种版本,都显示了曹操对曹真的深厚感情。

在曹营中长大的曹真,并非娇生惯养的纨绔子弟。他从小就体格强健,武艺高强,胆识过人。



有一个故事,说他和曹丕一起外出打猎,遇到了一只老虎。老虎凶猛异常,张牙舞爪地扑了过来。

危急时刻,曹真毫不犹豫,护着曹丕撤退,自己则调转马头,弯弓搭箭,一箭射中老虎,老虎应声倒地!

这次“回马射虎”的英雄事迹,给曹操留下了深刻印象,认为曹真将来必成大器。

后来曹纯将军去世,曹操便将曹魏最精锐的部队——虎豹骑交给了曹真。



这支虎豹骑是曹操的贴身护卫,个个以一当十,一般人根本无法指挥。曹操将如此重要的部队交给曹真,可见对他的信任之深。

曹真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智勇双全,是一位出色的统帅。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曹魏措手不及,天水三郡直接投降。魏明帝曹叡亲自坐镇长安指挥,但真正负责前线作战的,是曹真。



当时马谡失守街亭,赵云出兵箕谷,试图牵制曹真。曹真一眼看穿诸葛亮的计谋,派张郃击败马谡,然后迅速回防,逼退赵云。

更厉害的是,曹真还能预见诸葛亮的下一步行动。他料定诸葛亮下次必攻陈仓,于是提前派郝昭镇守陈仓,加强防御。



果然,第二年诸葛亮真的来攻陈仓,结果久攻不下,只能撤退。

曹真不仅在北伐战场表现出色,在其他方面也是战功赫赫。

曹丕继位后,封他为镇西将军,负责平定凉州叛乱。他率军平定叛乱,恢复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这是大功一件!

后来曹丕伐吴,曹真与夏侯尚配合默契,将吴军打得节节败退,眼看就要拿下荆州。可惜天不遂人愿,江水暴涨,魏军只能撤退。



曹丕驾崩后,曹真成为辅政大臣,地位仅次于曹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为人低调,从不摆架子,也不仗势欺人,更不轻视出身贫寒的士兵。

他每次出征都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甚至自掏腰包犒赏士兵。这样的好领导,谁不喜欢?

可惜这位文武双全、忠心耿耿的国家栋梁,在一次伐蜀途中病倒,不久便去世了。这对曹魏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曹真的去世,对曹魏的影响深远。

首先,曹魏失去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军事实力大打折扣。其次,曹真的离世,也让司马懿少了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

如果曹真还活着,以他的威望和实力,司马懿根本不可能有机会独揽大权,更别说篡位了。曹叡也不会因为无人可用,而将军政大权都交给司马懿。



设想一下,如果曹真还活着,曹魏的命运会不会改写?或许,就不会有高平陵之变,就不会有后来的五胡乱华,中原大地就不会生灵涂炭。历史没有如果,但曹真的存在,无疑是曹魏最后的希望,他的早逝,也成了曹魏由盛转衰的决定性转折。

曹真死后,司马懿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他表面上对曹叡忠心耿耿,暗地里却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步步将曹魏的权力中心架空。



曹叡虽然年轻,但并非昏君,他并非完全不了解司马懿的野心,但朝中已无人可以与司马懿抗衡。如果曹真还在,他必然能察觉到司马懿的异动,并及时采取措施,阻止司马懿的阴谋。

可以说曹真与司马懿的性格截然不同,曹真为人坦荡,光明磊落,而司马懿则城府极深,老谋深算。

曹真深受将士爱戴,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而司马懿则更擅长权谋,玩弄人心。如果两人同时辅佐曹叡,朝堂上的权力格局必然会更加平衡,司马懿也无法一家独大。



更重要的是,曹真对曹魏忠心不二,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曹魏的江山社稷。而司马懿则不同,他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曹真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司马懿的一种震慑,只要曹真还在,司马懿就不敢轻举妄动。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曹真的早逝,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了曹魏的灭亡。

如今,我们只能在历史的尘埃中,缅怀这位战无不败的将军,感叹命运的无常,以及“如果”带来的无限遐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