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制作歌剧绝不是自娱自乐,而是期待这部歌剧不仅仅业内‘叫好’,在市场上也要‘叫座’。”廖昌永告诉记者。
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上音歌剧院与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比才歌剧《卡门》,将于12月9日至12日在上音歌剧院歌剧厅连演4场。成为继今年中国、意大利联合制作《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之后,“上音出品”的又一国际合作歌剧作品。
“和世界上优秀的音乐家们、歌剧制作的团队一起来合作,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歌剧制作人才、演唱人才、指挥人才甚至导演人才等。”廖昌永表示,歌剧作为一个综合艺术,需要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更要给学生和青年教师提供艺术实践机会,让他们不只是在教室里学习,还要在舞台上去锻炼。“这不是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自娱自乐,而是开启售票、直面观众的严肃工作。希望演员和观众以及市场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
据了解,该剧演唱语言为法语,演出时长约180分钟(含中场休息20分钟),票价从80元的惠民票开始,分为80、180、280、480和680元五个档位,目前四个场次均有不同价位的余票可供选择。
歌剧《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代表之作,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完成于1874年秋,首演于1875年。它不仅是这位法国作曲家一生中的最后一部创作,也是法语歌剧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品,更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
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位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讲述了她精彩的爱情故事。同时,该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
也许正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此后变得长盛不衰。这部歌剧以合唱见长,剧中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部。《卡门》中的唱段,如《爱情是一只自由鸟》《斗牛士之歌》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
在这部经典歌剧问世即将150周年之际,此次中法联合制作的“上音版”,集结了上音歌剧院与波尔多国家歌剧院的中法两国艺术家团队,由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上音歌剧院院长廖昌永教授和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院长艾曼纽尔·翁德雷担任艺术总监,特邀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主创团队参与到此版《卡门》的歌剧制作。
波尔多国家歌剧院是波尔多最古老的歌剧院和最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不仅在法国艺术界具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更是享有盛誉。“与上海音乐学院、上音歌剧院合作,是我的荣幸,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我们很高兴廖昌永院长邀请我们,与上音歌剧院的团队合作,共同制作新的《卡门》。”艾曼纽尔·翁德雷说。
导演埃马纽埃尔·巴斯泰表示,此前有认会觉得卡门是“女版唐璜”,也因为剧作的经典,改编版本层出不穷。但这一次,主创团队在高度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对角色进行了深度的解读,“她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激情女性角色,很勇敢,她就是为了找寻她所想要的那种爱情”。她透露,此次和上音歌剧院合作打造的版本“既原汁原味又有独特魅力”。
剧中主要演员则是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们,更有两位外籍歌剧新秀艾尔米那·哈桑(获得2024年多明戈世界歌剧大赛二等奖)和朱利安·亨利克饰演男女主角亮相申城,上音版卡司由董芳饰演卡门,张龙饰演唐何塞,同样精彩值得期待。指挥家林大叶执棒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担任合唱,Sfuture艺术团担任少儿合唱。
“上音版”歌剧《卡门》制作历时近一年,今年下半年进入冲刺阶段,上音参演师生排练了2个多月,法国团队从9月份进驻上音,指导上音学生排练。廖昌永说,通过歌剧制作团队和上海音乐学院的合作,“我们正在努力将上音的歌剧艺术学科打造成一个‘从演唱、表演,舞台制作管理,到导演、指挥、歌剧艺术指导、语言正音、歌剧评论和理论研究’的综合平台,为创新人才培养,厚植成才的土壤。”
此次出演歌剧的主力,是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这个成立于2013年的团体,团员从声乐歌剧系的本科生、研究生中选拔产生。诞生之初,它由我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担任艺术总监。如今,它已经是上音声乐人才的“孵化池”。
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与世界上52个国家的学校建立了合作机制,参与芬兰萨翁林纳歌剧节、爱丁堡音乐节。在歌剧领域,与意大利科莫歌剧院联手打造《塞尔维亚的理发师》、与德国基尔歌剧院联手打造《茶花女》……
廖昌永表示,这样全面覆盖‘教创演研’的模式,“一方面是积累经验,一方面也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我们中国音乐教育教学成果,增强学校的办学国际化能力。希望未来在这里,能诞生更多艺术人才以及叫好又叫座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