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上皇和皇帝是君臣关系吗?太上皇需要向皇帝行礼吗?

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需要或者不需要,我们需要细细地分析。


太上皇朱祁镇和皇帝朱祁钰剧照

首先,你要记住一点,从国家层面来讲,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也就是一个国家只有一个君主,只有一个皇帝。

皇帝代表皇权,他是君,其他人理论上都是臣。但是,皇帝周围直系亲属的权力,又都根植于皇权。

你比如皇太后,他是皇帝的生母或者嫡母。皇后,他是皇帝的正妻。太子,他是皇帝的继承人。同样的,太上皇,一般情况下他是皇帝的父亲。


乾隆和嘉庆画像

他们所获得的地位,是通过皇帝给他们加尊或者册封而得来的,他们的权力根植于皇权,所以对外他们其实代表的就是皇帝,代表的就是君。

你比如刘太公就是最好的例子。

刘邦没当皇帝前,以儿子的身份向父亲刘太公行礼是正常的。但刘邦当皇帝后,刘太公是臣,刘邦是君,所以刘邦再向刘太公行礼就不妥了。反而应该是作为臣的刘太公,要向作为君的刘邦行礼。


刘邦尊刘太公为太上皇

然而古代重孝道,汉朝以孝治天下,老子向儿子行礼始终有点倒反天罡、忤逆不孝。

那怎么办呢?刘邦把刘太公尊为太上皇,太上皇也叫太上皇帝,说白了,也是君了,只不过是根植于刘邦皇权的虚君。

天地君亲师,都是君了,不存在君臣关系了,那么再从亲的角度来讲。儿子刘邦向父亲刘太公行家礼,也就理所当然了。

同样的,皇太后、太皇太后也不需要向皇帝行礼,反而皇帝需要向他们行家礼。


张太皇太后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从国的层面,太上皇不需要向皇帝行礼,但从家的层面,皇帝需要要向太上皇行礼。

这里注意一下,如果“君臣”和“父子”同时出现,那么就必须先“君臣”,后“父子”。

比如洪武二十九年,规定了诸王见太孙的礼仪。因为诸王多为朱允炆的叔父,所以先君臣,诸王要对太孙行四拜礼。再叔侄,朱允炆向叔父们行四拜礼。区别就是君臣礼,着冕服,太孙可以面南受礼,而叔侄礼,着便服,叔叔们只能坐东面西受礼。


明朝藩王见太孙互相行礼

再比如《红楼梦》中,贾母、贾政、贾夫人等跪拜贵妃贾元春,也是先“君臣”,事后元春从帐幔中退出来,再向祖母和父母下跪,便是后“父子”。


贾元春行礼

言归正传,如果太上皇和皇帝不是父子,也会出现一些其他情况。

明朝刘定之的《否泰录》,记载了太上皇朱祁镇北狩归来,和皇帝朱祁钰见面的场景:“上迎拜,太上答拜。拜毕,相抱持而哭。 ”


上迎拜,太上答拜

明朝李实的《北使录》也有相同记载:“当日,百官至东安门外迎接,今上於东安门下辇拜迎,上皇亦下轿礼之。”


上皇亦下轿礼之

太上皇朱祁镇和皇帝朱祁钰是兄弟,而不是父子,他们之间的行礼是相互的,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时候的太上皇,也算是向皇帝行礼了。

因此,如果是父子关系的太上皇和皇帝,一定是单向的皇帝拜太上皇。不管是带有被夺权性质诸如李渊、李隆基这样的太上皇,还是拥有实权的诸如我隆哥这样的太上皇,都不需要拜皇帝。


太上皇朱祁镇和皇帝朱祁钰剧照

但如果不是父子关系的太上皇和皇帝,如侄孙太上皇司马衷和叔祖皇帝司马伦,如哥哥太上皇朱祁镇和弟弟皇帝朱祁钰,他们之间则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