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蒋介石在华北发动反共高潮,迫于社会各界舆论压力,最终告败。1940年春末,蒋介石从国际形势中看到有利于国民党集团的反共形势,同年10月19日,在他的授意下,何应钦、白崇禧以正副参谋长名义给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通电,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将已有50万军队缩编为10万,借此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
对此,中共中央感到非常棘手,经过慎重考虑,以毛泽东主席、朱德、王稼祥名义密令叶挺、项英二位新四军领导:对于蒋介石的通电能拖就拖。
毛主席一再去电项英,催促新四军军部和所属部队北移,项英一直犹豫不决。到了1940年12月24日,毛主席再次敦促项英立即行动,项英同志还是未有肯定答复。
毛主席非常气愤,1940年12月26日,即皖南事变爆发前10天,他以中央书记处的名义发出一份给项英、袁国平、周子昆三个人的电报。
他极为严厉地指出:你们在困难面前屡次向中央请示方针,中央在一年之前已经将方针给了你们,你们却始终不执行。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你们这样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的!
结果显而易见,项英同志错过了宝贵的转移时机,致使9000余名新四军骨干壮烈牺牲,他本人与周子昆被叛徒刘厚总射杀。
那么,项英为何始终无法坚决贯彻中央的相关部署呢?
1937年,中共中央刚着手改组南方红军游击队时,最初考虑由叶剑英或者彭德怀担任改编后部队的最高指挥官。
最后实际出任新四军副军长,成为中共在南方游击队最高领导人的是项英。
项英之所以能够成为新四军副军长,原因不复杂。首先一点,新四军是中共在南方广大红军游击队基础上组建的改编部队,主要任务是留守南方坚持抗日、开辟革命根据地,经常与国民党军队打交道,工作时肯定会有一定限制。
在新四军接受改编后,中共中央提议叶挺将军担任新四军军长。因为叶挺既是中共党员还是北伐名将,更是南昌起义重要领导成员。在广州起义后宣布脱党,长期游历海外,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回国投身抗日大业。
他与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都有一定联系。在周恩来总理的力荐下,叶挺同志出面主持中共南方红军游击队,较易被国民党所接受,是一个打破僵局的办法。
既然叶挺同志担任正军长,那么副军长就必须要选择一位党政觉悟高,且有丰富南方作战经验的同志。项英出任新四军副军长,单纯从其资历、战斗经验和党政觉悟来看没有任何问题。
因此,项英出任新四军副军长是中共中央针对新四军复杂组建过程和周边形势慎重考虑的结果。
基于这个背景,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非常体贴了解新四军在工作过程中会遇上许多未知的危险和突发情况。故而中央在对新四军许多指示中没有明确规定部队应该怎么打或者往哪转移,给予叶挺、项英、周子昆等领导同志上下活动探索的空间。
1938年5月,针对新四军组建后的行动方向,毛主席亲自致电项英表示:方便,大胆向前进。
同年6月,毛主席再次致电项英:希望他根据战争实际经验,凡一切没有国民党军活动地区,新四军均可派驻指战员活动。
1939年至1940年间,中共中央采取缓和态度,尽量拖延反共战争爆发时间。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意思,还是希望东南局和新四军领导同志顾全全国局势,抽调骨干力量及大批青年干部到江北地区。
在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上,中共中央已经表明了态度,项英却坚持己见。毛主席考虑到自己和中央没有实际到南方地区视察,本着“特事特办”与信任同志的理念,他老人家和中央就不再全面要求项英完全按照中央态度照办。
比如1940年1月19日,针对项英不同意调新四军干部到皖北,中央书记处致电项英表示:皖南既然不能再调部队过江到皖北,我们就同意不再调,你们可见机行事。
项英同志在皖南活动时,他的想法是江南比江北资源丰富,还是革命老区,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放弃此地。所以项英对新四军南方战略计划抱有坚定的信心,无论毛主席还是中共中央其他领导屡次让他调兵北上,他很难下定决心。
1939年和1940年春,毛主席与中央进一步决定将新四军发展重点转向华中地区。但是,项英长期受制于江南形势进行战略谋划,几乎没有任何把新四军带到北方的准备,贸然让他放弃之前打下的根据地,不符合项英事前的打算。
结果,毛主席和项英就爆发了激烈的争论。1940年,毛主席亲自致电正在南京与国民党谈判的周总理,明确区分新四军江南江北部队,江南部队转移到江北。
中央确定了这样的应对措施后,毛主席一再致电项英催促新四军军部和所属部队立即北上转移。项英过分夸大各种困难,实际上就是不愿意放弃之前打下的江南地区。
最后犹豫不决,浪费了宝贵的转移时间,丧失了新四军向江北和华中敌后转移的最佳机会。
1940年12月26日,毛主席罕见地以中央书记处名义发出一份给项英、袁国平、周子昆三个人的电报,他极为严厉地指出: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你们这样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在移动中如果遇到国民党向你们攻击,你们要有自卫的准备和决心。
这个方针早已经指示给你们了,我们不清楚你们要我们指示何项方针,现在提出来具体方针后又坚决不执行,你们的主张到底是为什么?你们肯定是要吃大亏的!
项英接到毛主席的这份电文后,他意识到再也不能脱离中央指示。1940年12月28日,项英主持召开新四军军分会会议,决定新四军军部和驻皖部队于1941年1月4日全部进行转移。
然而,皖南的形势发展被毛主席准确言中,项英这时候再采取行动已为时已晚。
1941年1月初,皖南事变爆发,9000余名新四军骨干成员壮烈牺牲。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项英居然和袁国平、周子昆三位领导同志暂时脱离部队,最后遭到叛徒出卖,英勇阵亡。
因此,根据新四军发展历史已经证明,项英自从担任新四军主要领导后,他所提出的发展战略与毛主席和中央指示渐行渐远。
毛主席和中央是着眼于抗战全局,统筹规划新四军今后战略方向。项英接受了毛主席和中央的新四军南方战略构想之后,没有意识到新四军面临的问题严重性。展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教条主义态度,即右倾主义错误。
在某些方面,项英虽然是新四军最高领导者,但他不稳健,不够成熟。毛主席和中央多次表示皖南的处境是困难的,如果不及时调整战略,肯定会造成重大损失,要求新四军尽早做好准备工作。
当皖南事变惨剧出现后,毛主席和中央立即对项英进行严厉斥责。党中央委派陈毅、粟裕东进,抽调干部北上,筹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继续加强新四军军队建设。
至1943年底,新四军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2万人的武装力量。
至于毛主席为何严厉批评项英:没有任何、没办法、没有决心,主要就是因为在那样紧急关头项英似乎习惯了以前工作方式,仍然由于行动不果断。在最危急的时刻擅自脱离领导岗位,犯下极其严重的军事指挥错误,导致毛主席和中央对其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批评。
大家可以看看,在皖南事变结束后,中央直接把新四军军事指挥权全部交予叶挺同志,政治上交给饶漱石同志领导。
倘若不是项英屡次犹豫,没有严格按照毛主席和中央的指示率军北上,或许新四军就不会蒙受如此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