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官职为何享副国级干部待遇?

1955年8月31日,中央决定施行工资制度,按照行政级别来发放工资。在这次的政策调整中,总共分出了24个级别,工资也是从45元到594元之间不等。在划分等级的时候,中央依据的也都是干部的官职、军衔等情况。可偏偏,在给一位名叫郑位三的中年人划分时,犯了难,因为他一无军衔二无官职,却偏偏革命资历老,历史功劳大。



对于这样的同志,中央实在是拿捏不好尺寸,划高了对其他人来说不公平,可要是完全按职务划分,按就是太低了,对老同志本人也不公平。没办法,工作人员只能把这个问题上报,让毛主席和周总理出个主意,看怎么办更好。

毛主席得知这件事后,直截了当的说了一句话:“位三同志劳苦功高,应该定为行政三级,享受副总理待遇”。周总理得知这件事后,做出的决定和毛主席一样。于是,在两位领导人的共同特批下,郑位三这位无官无职的老革命,开始享受副总理级待遇,每月都可以获得478元的工资待遇。要知道,在当时,开国大将们也不过是行政四级的待遇。



而郑位三之所以能获得这个待遇,就是因为他曾经的“劳苦功高”!新中国成立后,郑位三成了寂寂无名的革命先辈,但如果翻阅历史,就会发现,他的简历精彩得很。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郑位三所在的黄安党组织和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只能暗中潜伏。四个月后,郑位三借着参加国民党改组工作的时机,甩掉监视人员,找到了湖北省委的书记罗亦农,并从他口中得知了中共关于秋收起义的计划。这次的见面和计划的传达,对于黄安党组织来说,简直就是一剂强心针,他们明白,在革命道路上,他们并不孤单。



于是,九月份返回黄安的郑位三,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向黄安党组织传达相关精神,同时和其他同志一起,策划武装暴动。而这次会议之后,黄安县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频繁出现武装暴动。尽管这些暴动并未建立起有力量的军事队伍,却积累了大量暴动经验。而这些经验,也催生了黄麻起义的出现。但可惜的是,在黄麻起义发生的时候,郑位三因为身体原因,被调到了武汉养病。

黄麻起义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随即就在黄麻地区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白色恐怖。1927年12月5日,驻守在河南潢川的国民党军一个师,突然杀到了黄安县城,和守城的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展开了激烈的夺城战。可当时,国民党的一个师,那是荷枪实弹,全副武装,但鄂东军的战士们,既没有经历过专业的部队训练,也没有充足的枪支弹药,很多武器都是冷兵器。两相对比之下,我们不难想象鄂东军的守城有多艰难。



果不其然,鄂东军守了没有一天就败下阵来,刚解放21一天的黄安县城再次落入反动派的手中。随后,反动派就开始在黄安县城大肆清剿,杀害了非常多的革命战士以及相当多的革命干部。就是在这种氛围中,有人扛不住脱离了革命队伍,但也有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开始领导部队的革命方向,而郑位三就是后者。

郑位三本就是黄安县党组织的其中一位领导同志,但黄麻起义发生的时候,他因为疾病的问题被留在了武汉安养。黄麻起义结束后,他辗转了半个多月,才从武汉回到了黄安县。而在黄安县陷入白色恐怖之际,它又勇敢地站了出来,开始组织戴克敏、吴焕先、戴季伦等同志,确定了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并决心开辟柴山保革命根据地。而这块根据地,就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



之所以选择柴山保作为根据地,原因有这么两个。第一,郑位三特意去实地考察过,发现柴山保地处黄安、麻城、光山交界处,群众对革命的支持度高。第二,这个地方的阶级矛盾比较严重,群众巴不得快速展开革命。在这样的调查结果下,当时的黄安县党组织认可了郑位三的建议,并随之开始建立革命根据地。

在建立根据地期间,郑位三稳扎稳打,不断向群众普及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什么叫革命,更深层次的让群众意识到,他们在做的事情远非争一口饭那么简单。此外,郑位三也非常注重对基层干部的培养,还专门在根据地成立了党务干部学校,专门培养党政干部,保证了根据地的人才储备。



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创建一个根据地,其中的艰难或许都无法用言语来描述,但郑位三却办成了。此后,柴山保根据地成为鄂豫皖边区的第一块根据地,第七军部队开始以这个地方为中心,展开游击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柴山保根据地才慢慢越来越大,最终连成片,形成庞大的鄂豫皖根据地。

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中央苏区时期,鄂豫皖根据地就是第二大根据地。而就在这个根据地上,诞生了共和国的多位老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在军队中任职的老根据地干部中,鄂豫皖以70%的占比领先其他各个根据地。就是在抗战中,这个根据地也为全国输送了非常多的战士。当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时候,只有三万多人,可其中一万余人,那都是鄂豫皖根据地出来的。



可以说,就单单是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这一个功劳,都足够让郑位三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了。但可惜的是,后来郑位三因为疾病的原因,在革命道路上总是时而出现时而消失。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才导致后来的历史中,鲜少看到郑位三的身影。但幸好,郑位三的功劳,毛主席没有忘,周总理也没有忘,这才有了享受副国级干部待遇的事。

作为鄂豫皖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郑位三,本应该在后来的革命中大放异彩,可偏偏,身体的疾病拖累了他。红军长征时期,郑位三跟随着红七十四师一路北上,在陕南地区展开了异常艰辛的游击作战。那段时间,部队整天都需要翻山越岭,可郑位三却偏偏被十二指肠溃疡扰得体质虚弱。可尽管如此,他仍旧坚定地守在一线,和部队一起进行了两年的战斗。在他的努力下,红七十四师直接从六百多人发展成了两千多人。后来,贺龙同志更是直言道:“红七十四师能在陕南坚持近两年的游击战争,位三同志的正确领导起了重要作用”。



在解放战争期间,郑位三又不顾自己的身体,和李先念等同志,成功地创造了中原突围,保存了中原局以及中原军区机关。要知道,这场战役可是我军6万人对阵国民党军30余万人。此战过后,中央领导先后都向郑位三表达了慰问与祝贺。

后来,由于疾病问题,郑位三就定居在了武汉。新中国成立后,郑位三被邀请参加开国大典,之后再次返回武汉。尽管郑位三一直待在武汉,但党和国家领导人却始终没有忘记他。李先念、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都曾先后抵达武汉,看望郑位三。到了1954年,刘少奇更是亲笔写信,邀请他到北京养病居住。也就是在此一年后,郑位三享受到了副国级干部待遇。



但其实,郑位三收到工资后,从来都没有只想着自己。他每月四百多元的工资,其中绝大部分都用来接济军烈属了。相关数据显示,仅仅是湖北的红安一个县城,受到他援助的军烈属就有几百人。他总是说,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对于烈士们的家属和后代,一定要多多照顾。郑位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是老革命,经历过最艰难的时期,更能懂革命战士的不易,所以,他以已度人,选择后代军烈属。



可这样一位英雄,最终还是倒在了特殊的时间。1975年7月27日,郑位三病逝。邓小平同志主动接到担子,为郑位三主持追悼会,而郑位三曾经的老战友李先念,则在葬礼上致了悼词,悼词中写道,郑位三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气节,大义凛然,坚持原则。

如果说,郑位三去世前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或许就是没能活着回到家乡。所以,1994年,郑位三的夫人向中央申请,将他的骨灰护送回了家乡红安县。我们很难想象,在曾经的艰苦环境中,这些英雄们是如何奋斗的。但我们却清楚地知道,我们能有今天,都是他们的功劳。所以,铭记这些英雄,是后辈的职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