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名国际媒体《南华早报》报道: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下建立生存基地,成为科学界热门讨论的话题。
特别是面对月球和火星这种环境极为恶劣的星球,如何找到适合人类栖居的场所,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就在这时,中国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为何不尝试利用地球上的地下洞穴,模拟月球和火星的生存环境呢?
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首届空间栖居与开发国际会议上,参会者们被带领参观了位于重庆酉阳的一个庞大地下洞穴系统,这正是中国科研团队模拟月球生存环境的研究场所之一。
重庆大学空间探索中心的谢更新教授主持了这次参观,并向与会者展示了酉阳基地的大规模封闭洞穴生态系统实验。
据介绍,酉阳洞穴系统总长约3000米,最宽处达130米,最高点则有108米之高。谢教授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表示,地球上的洞穴在内部结构、自然环境以及对外界的隔离性方面,都与月球熔岩管有着极为相似的特点。
因此,科学家们提出通过使用地球上的自然地下空间,来模拟月球或火星的环境,这或许为人类未来太空基地的建立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酉阳洞穴:通向月球栖居的窗口
中国科学家对洞穴的兴趣源于2019年的一次研究成果。
当时,作为嫦娥四号月球任务的一部分,科学家们在月球背面成功实现了棉花种子的发芽,这标志着人类首次在月球表面进行生物实验取得成功。
该实验的首席设计师谢更新透露,参与实验的生物还包括油菜籽、马铃薯、拟南芥以及酵母和果蝇。
与此实验相关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寻找月球上适合人类生存的地点。
地质学家们发现,月球上存在的一些火山熔岩管,其结构具备一定的稳固性,可以抵御辐射和小行星的撞击,同时其内部温度相对稳定,如果熔岩管的顶部足够厚,还可以将管道内部增压至接近地球的大气压。这些特点使得熔岩管成为未来月球基地选址的一个重要候选。
为了在地球上验证相关技术,谢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选择了西南和华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
这些地区的天然洞穴有着丰富的地质特征,非常适合模拟月球上的熔岩管结构。经过对重庆、四川、湖南、海南等省份的数百个洞穴进行考察,最终他们选择了重庆的酉阳和武隆两地作为进一步研究设计的重点。
在酉阳洞穴中,研究人员计划开展环境模拟、人机交互、封闭生态系统以及通信导航系统等多方面的研究。
谢教授指出,未来月球基地的建设将主要由机器人完成,优先考虑利用月球本地的资源,比如月壤转化为建筑材料或种植介质,以此降低地外基地建设的成本和难度。
该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选择并改造合适的熔岩管,然后在洞穴内建立农场,用于植物种植和动物孵化,最后再建设栖居区。
机器人将完成诸如密封洞穴、建造设施等任务,其中包括智能照明系统的安装,结合自然光和光伏照明,为洞穴内的植物生长和能源供给提供支持。
当初步改造完成后,一个“洞穴农场”将被建立。
这个农场将被划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其中一个区域用于植物的栽培和动物的孵化,设备区则会通过循环利用本地资源及人类废弃物,部分将其转化为营养溶液。
而一个后院区域将用于种植那些适应低光环境的植物,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补充。
这一系列的努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人类在月球和火星这样环境恶劣的星球上,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团队在能量系统上也进行了精心设计,计划结合太阳能发电和月表的热电发电,以提供稳定的供电,用于维持系统运行、加热以及环境调节。
同时,栖居区也会力求在舒适性和功能性之间取得平衡,为未来的月球基地居民提供生活、锻炼和科研的空间。
月球基地建设背后的深远影响
中国科学家们提出的“地球洞穴模拟月球基地”的研究方案,带来的不仅仅是科学探索的突破,还有更多深远的社会影响和潜在应用。
首先,通过在地球洞穴中模拟月球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生存所需的条件和挑战。
这将为未来深空探索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设计在月球、火星甚至其他行星上的基地。
其次,月球基地的研究有助于推进机器人技术、生态循环系统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发展。例如,基地建设中依赖机器人完成一系列复杂任务,这将大大推动机器人在极端环境下作业的能力。
同时,基地内的生态循环系统研究,将会对未来地球上的环境保护、农业循环利用等领域带来积极的启示。通过这些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循环利用实现自给自足。
与此同时,这一项目也彰显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雄心和创新精神。自从嫦娥工程以来,中国在月球探测方面的成就不断刷新,逐渐迈向全球太空探索的领先位置。
而此次利用地球洞穴模拟月球基地,不仅仅是在科学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中国在深空探索上对全球发出的有力宣告:我们不仅有能力探索宇宙,更有能力在宇宙中为人类开拓新的家园。
稍作小结
通过在地球洞穴中模拟月球基地的研究,中国科学家们不仅为未来太空探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也为如何在极端环境中生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这项研究展示了科学家们大胆的设想和精心的设计,通过三阶段的研究步骤,从改造熔岩管到建设农场,再到最终建立栖居区,力求打造一个适应人类长期生存的地外基地。
更重要的是,这一研究还推动了机器人技术、生态系统循环利用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的雄心与实力。
随着深空探索的不断深入,相信利用月球和火星的洞穴建立栖居地,将逐渐从设想变为现实,为人类探索宇宙深处提供一个坚实的起点,开启一个全新的地外文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