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中

不仅有着宜人的气候和秀美的风景

还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

正是这片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见证了贵州革命斗争的辉煌历程

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

探寻爽爽贵阳的红色家底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的故事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文笔街11号,这里原是贵阳高氏家族的宅邸——高家花园。高家花园建于18世纪,是贵阳几个大家族之一高家的主宅,庭园共五套,四进四院,有天井十余个,套套紧连,院院相通,大小房屋近百间,还建有观音堂、谷仓以及池塘、水榭、楼台,种植多种花木,是贵阳的一大名园。


高言志

然而,这片美丽的园林在革命斗争年代,却成为了中共地下组织和革命人士的秘密居住、工作和会议之地。1934年,中共毕节支部扩大活动范围,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贵阳,并为了便于开展党的工作,成立了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亦称“九人工委”)。高家后人高言志(共产党员)为掩护中共地下组织及进步人士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高家花园作为地下党及革命人士秘密居住、工作和会议之地,高家花园因此成为省工委秘密集会和部署工作的秘密机关。


林青

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央红军长征占领遵义。在此期间,林青赶赴遵义,向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罗迈(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组织和工作情况。罗迈代表中共中央承认贵州地下党组织,并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共贵州省工委或省工委),由林青任书记,邓止戈、秦天真为委员(后增加刘茂隆),林青兼任遵义县委书记。省工委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批准建立的唯一的省一级地下党的领导机构,使贵州革命斗争进入到一个崭新发展时期。

省工委成立后,在贵阳、遵义、毕节、安顺、凯里等地建立县委、县工委、直属支部和直属小组,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支援红军,并成立军事领导小组,在安顺及黔东南开展兵运工作,组织游击武装,发动和领导贵州抗日救亡运动。

1935年7月19日,省工委在贵阳遭受国民党贵州当局破坏,林青、刘茂隆等被捕;9月11日,林青英勇就义。1937年6月,省工委停止活动,但其领导下的一些组织及地下党员仍坚持进行革命斗争。

全面抗战开始后,1937年9月,党中央派黄大陆以特派员身份由延安回黔,与在贵阳的李策一起以中共贵州省工委名义开展工作;1938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新的省工委,再派邓止戈、秦天真回贵州充实和加强省工委领导力量,邓止戈任书记,领导和推动全省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

此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贵州省工委经历了多次调整与重组。直到解放战争开始后,1949年2月,中共中央上海局香港分局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委,统一领导贵州地方党组织,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贵州。11月23日,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张立代表贵州地下党与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会师;次日,张立将贵州地下党人员名单交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背后的故事


中共贵州省工委创建初期的活动1935年3月,中央特派员潘汉年(化名杨涛)由遵义来到贵阳,与省工委委员秦天真接上头,听取了贵州工作的汇报,并传达了中央对贵州地下党的指示:1.做好面向遵义、重庆,背靠云南的准备;2.设法取得国民党的作战图、密电码及飞机联络符号;3.掩护潘汉年去上海,以便恢复党中央同共产国际中断了的联系。其核心是要求贵州地下党组织配合中央红军的长征,与川黔边的斗争相联结、相呼应,牵制滇军活动,减轻红军的压力,并留下与中央在香港的联络地点及暗号。省工委通过努力,完成了党中央交办的任务。

护送中央代表


按照中央的要求,为安全护送潘汉年,省工委经过周密部署,安排女共产党员蓝运臧与潘汉年假扮夫妻,从大西门出发,并由高言志联系了东出贵州的车辆。蓝运臧同志出色地完成了省工委交给的任务,与潘汉年几经辗转,安全抵达上海。

智取有效情报


1935年3月24日,蒋介石由重庆飞抵贵阳,督师剿共,企图把红军消灭在贵州境内。此时,贵州军阀王家烈在蒋介石的控制下,也部署他的部队围堵红军。

为了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取得红军急需的国民党作战地图、密电码等情报,省工委作了缜密的安排。时任国民党103师少将参谋长的中共党员黄大陆,通过友人范鼎三以林秀生旅部的名义,在赤水黔军侯之担部得到了贵州军事详图。打入国民党103师电台的中共党员缪正元,利用职务之便,巧妙地窃取了密电码本,邓止戈通过长期搞兵运的经验掌握了敌人飞机联络符号及国民党部队头面人物的通讯代号,这些情报,省工委通过潘汉年和其他渠道,陆续送交红军,有效地支持了红军在贵州的转战。

一九三五年二月,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后,指示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秦天真设法搞到敌人电台密码,地空联络图,秦天真立即赶到岩脚(今六枝特区)向打入国民党黔军103师的地下党员缪正元、邓止戈布置任务。

经过一番计议,缪正元决定利用自己在师部电台的特殊身份,完成这项任务这天,缪正元与另外两名报务员值班,夜幕降临时,缪正元灵机一动,瞅空做了一点手脚,顿时,发报机便发出了刺耳的尖啸声。那两名报务员急得抓耳挠腮,缪正元说:“咱们还是各负其责,你俩抓紧,我嘛,去找点吃的,犒劳二位。”

出了机房,缪正元便直扑台长办公室,他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钥匙打开门,摸黑走到文件柜边,迅速取出密码本和联络密件,借着手电筒微弱的亮光,敏捷地抄写着……

缪正元将抄写的密码、密件迅速转交给潜伏在103师的地下党联络员,送往转战在黔北的红军。那些联络密件是国民党军队地空联络信号,每遇敌机空袭,红军便用白布在山头上铺成一个大的记号,敌机见状,就掉头飞走了。

连环画:密取密电码


省工委还利用各种机会牵制国民党军队的行动,支援红军。中央红军从遵义挥师北上时,中共党员黄大陆利用军阀各自保存实力、不愿与红军拼杀的心理和职务之便劝说黔军何知重以“兵无宿粮”为由,避开与红军作战。当红军一渡赤水时,何知重按兵于桐梓,未参加土城战役。红军二渡赤水前,黔军军长王家烈电令何知重的部队在二郎滩做防堵,作战命令落入缪正元之手,他及时通过杨逸民(地下党员、缪身边的电台文书)转告黄大陆,黄大陆又设法使何知重将部队停滞于习水、土城一带,从而减轻了红军的阻力。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的红色运用



在贵阳解放前,高公馆已易主,旧屋逐步拆毁,改建为银行宿舍。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楼外楼”“怡园”基本完好。1982年,省人民政府公布高家花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此后,贵阳市人民政府拨款对旧址进行了修复和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

如今,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纪念馆是贵州省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还是贵州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为地方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资源。该旧址纪念馆通过展示革命先烈浮雕、中共贵州省工委斗争纪略展等内容,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创建、发展的轨迹,以及党在革命历史时期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此外,纪念馆还通过举办贵阳市中共历史展览等活动,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贵州地方党史和革命传统。同时,该旧址纪念馆还与其他红色教育基地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相结合,形成了多条红色精品旅游路线和研学路线,为党员干部和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参观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千万革命志士在腥风血雨的年代里,用鲜血和生命开创民族千秋大业的崇高民族气质和革命精神。

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庄严的浮雕墙。这座浮雕墙以省工委的几届领导人物为原型创作,中间是第一届省工委书记林青,左边是第二届省工委书记邓止戈,右边是第三届省工委书记张立,他们坚定的目光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浮雕墙不仅展现了省工委领导人的风采,更彰显了他们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纪念馆展厅分为五个部分,从党的创立时期、党的早期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活动,到影像放映区,全面展示了中共贵州省工委的历史贡献和英勇斗争。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革命者们如何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如何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发展壮大,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这些历史画面让人深感震撼,也让人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纪念馆中,还有一件珍贵的文物——怡怡楼。这是高家花园中的一座藏书楼,上下两层,旧时藏有古今书籍五万余册。然而,在革命斗争年代,这里却成为了省工委的文件、书刊秘密存放处和省工委领导秘密居住处。怡怡楼见证了革命者们为了理想和信念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牺牲,也成为了他们心中的一片圣地。

参观过程中,让人不禁被这里的历史氛围所感染。每一位参观者都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不时驻足观看展品,相互交流心得。在这里,大家不仅了解了革命斗争的历史,更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和伟大情怀。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坚定信念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不仅是一座纪念馆,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它见证了贵州革命斗争的辉煌历程,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在这里,我们可以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也可以汲取红色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撰稿、编辑/杨青青 责编/王瑶瑶 审核/邝亚航 终审/谢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