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在上学时候,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厌学情绪,有些孩子甚至到了说什么都不愿意再上学的地步。

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家长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即用“后果”教育来让孩子明白不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孩子不想学习,父母就带孩子体验凌晨4点的菜市场

孩子读小学五年级,平时的学习成绩还算是不错,但是慢慢地,妈妈就发现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有点变了,不像以前那么认真了,并且还有继续加深的趋势。

为了防止孩子怠慢学习,妈妈也随即和孩子展开了谈话,希望孩子能够正视学习,但是,谈话的效果并不好。

于是,妈妈就想到了一个办法,跟孩子说要带他“探秘”凌晨4点的菜市场。


小孩子都是好奇心很强的,自己从来没有在那么早的时候去过菜市场,所以非常兴奋地答应了妈妈。

于是,第二天,妈妈就在凌晨3点多的时候叫起了孩子。而孩子的表现有点和昨天的表现不一样,单单起床就比较抱怨,感觉太早了,没睡好。

不过,鉴于自己已经答应了这件事,最终还是起床和妈妈出了门。

在通向菜市场的路上,孩子非常兴奋且好奇地看着夜幕下的街道,孩子原本以为这时候应该没人的。


但是却发现有很多人已经骑车或开车往返来去,有些早餐摊已经开始做出摊准备了,这让孩子有点意外,因为自己一般 吃早餐都是在7点,从没想过做早餐会是几点。

在到了菜市场之后,孩子就看到了意想不到的热闹景象:菜市场内的商贩已经来了很多,有的在铺摊,有的在卸货,有的在装货,有的在捆菜。


妈妈还带着孩子有意无意地和一些人聊上两句,结果他们的回答让孩子动容,“我们是来拉菜的,一会儿还要到城西去送菜……”、“现在可不算早,两个小时前我就开始收菜了”、“出摊晚了就赚得少了,没办法,想多赚点钱呗……”

菜市场不大,按照以往买菜的速度,二三十分钟足够逛完,但是今天孩子却逛得异常缓慢,甚至也不觉得困了,也不觉得外面冷了,因为比起那些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满身泥水、在寒风中卸菜、捆菜的叔叔阿姨们,自己没资格说冷、说困。

大家是不是觉得孩子深受感触,一定会从此发愤图强?该事件中的孩子在之后确实变得认真学习,但是,这个办法并非对所有的孩子都有效。


“后果”教育,不是对所有的孩子都有用,别盲目跟风

1)孩子可能无法感同身受

有些家长总是口口声声表示要带孩子体会不好好学习的苦,经常拿一些重体力劳动的职业来给孩子打比方。

比如告诉孩子清洁工凌晨三点就需要按时上岗打扫街道,比如告诉孩子矿工需要每天在暗无天日的矿洞里面顶着危险工作,比如告诉孩子建筑工人无论严寒酷暑都需要在户外工作等等。

这些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强度,其实大人都不一定了解,更何况孩子。

而家长又总是不实实在在地带孩子去体验,孩子就根本体会不到这些职业的辛苦,从而无法感同身受,也就完全体会不到家长的教育目的了。


2)孩子可能会“见招拆招”

说到这一点,我就要提一下我们家的孩子了,这个方法是明显不适合我们家孩子的。

之前孩子做作业不认真,整天都是拖拖拉拉的,为了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我就对孩子说“不好好学习的话,长大就要去工地搬砖”。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小区附近就有工地,在路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那些穿着比较脏的建筑工。

并且,孩子在电视和网络上,也看到过建筑工人的辛苦。

你认为孩子知道建筑工的苦,就会买账了吗?并不然,孩子立马就回声呛到:“我为啥非得去搬砖?我可以做主播直播啊”、“我可以打游戏赚钱啊”……

这让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3)家长不易把握“体验尺度”

有些家长恨铁不成钢,带孩子去体验一些职业的时候,没有正确地选择职业,反倒是让孩子感受到了“不学习真的好快乐”的感觉。

比如之前一位家长的孩子不好好学习,于是家长就带着孩子来到了自己正在装修的新房里面,让孩子去做腻子工的工作,也就是刷墙。

本来,家长觉得孩子会因为腻子工的脏、累而认识到学习的好处,但是家长没想到,孩子对于刮腻子非常感兴趣,一时间竟然爱不释手,并且刮得还像模像样,连装修师傅都说不错。

孩子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没有疲倦,反而非常地兴奋,甚至隐隐有一种“从现在开始就要干这个”的冲动,这下子家长可傻眼了,自己的这个教育行为,不但没有获得正面的效果,反而起到了很强的负面效果。

所以,像网上的新闻中那种带孩子去捡垃圾、逛凌晨的菜市场、去工地搬砖等,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家长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育方式。


结语

体验劳动是一个让孩子获悉“劳有所得”的好办法,让孩子知道要想得到必要付出。

但是,如果将劳动和学习放在了对立面,就有可能会形成错误的引导,无法完全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甚至有可能影响孩子的成长。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