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从陈海公路驶入向化公路,沿着乡间小道行不多远,便来到一处热闹小院,用附近村民的话来说,“这里天天车进车出的,人气很足。”置身院内,两幢小楼简单而不失格调,步入其中,小院主人将功能区划分得井井有条,不少游客在这里品茶聊天,闲逸舒适。

小院名为“茜茜悠农庄”,汤敏是这里的主人,建立这座农庄时,他35岁,“我觉得我不像在创业,我就是想做点好玩的事。”汤敏笑着告诉记者,做农庄5年来,他似乎“玩”得还不错。


汤敏

建个农庄,行不行?

汤敏是土生土长的向化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有着很深的感情,他最喜欢在自然生态中,和朋友喝茶、聊天,享受专属于崇明的自由自在。“很多市区过来的朋友都羡慕我,吃的是本地农家菜,饭后可以在乡间小路散散步,说这就是他们向往的生活。”在一次次和朋友的交谈中,汤敏萌生了一个念头,他想为来到崇明的朋友建立一个温馨的港湾。

2018年4月,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官宣落定崇明,汤敏知道,时机到了。在后来的一年里,他全身心扑在老宅翻新上,力求将每个功能区都规划合理,宽敞的客房、蒙古包茶室、儿童乐园……2019年3月,“茜茜悠农庄”正式对外营业。


为什么是“农庄”?在汤敏眼中,打造农庄不仅仅是为了营利,更是为了给游客一个“在崇明的家”,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和农趣体验,让他们吃上放心的崇明菜,满足他们来到农村的所有需求,他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走心的农庄”。

尽管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设施、项目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农庄一营业就迎来了“开门红”,这让汤敏颇为惊喜。“起步阶段,‘私域流量’的效应比较明显。”汤敏说,“圈子里的许多朋友听说我要做农庄,提供了许多支持,也为我的持续投入带来了很大底气。”



40-70岁人群是农庄的主要客群,他们大多来自市区,向往结伴而行的乡村生活。最忙的时候,农庄每个月要接待上千名游客,回头客比例达到80%。汤敏和记者分享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年的小长假,农庄同时接到了6个游客团的订单,入住才发现,6批游客竟然来自浦东的同一个社区,都是熟人。“那个晚上,农庄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吃完农家菜,一起在院子里喝茶看星星,很打动我。”一个“走心的农庄”,在此刻变得具像化。

和农庄一起不断进化

建一个农庄容易,要经营好却并不简单。多年来,汤敏和农庄一起“进化”着。

起初,农庄主要由住宿、餐厅和户外活动三块区域构成,住宿提供标准房、大床房、亲子房等多种房型,房间采光充足、视野开阔;餐饮区可同时容纳数十位客人用餐,地道的崇明农家菜抓住了不少客人的胃;户外区域更是大受欢迎,秋千、跳床、沙地……孩子们在这里尽情撒欢,家长们则在一旁的蒙古包内品茶观景,尽享农家好时光。



5年多来,游客满意而归后,也会提出一些对农庄扩建的想法,汤敏便认真记下,将这些愿望一一实现。为了确保游客吃上正宗的崇明菜,汤敏租下了村里的地当起了菜农,也会去周边农户家选购品质上乘的绿叶菜,从田间地头直接上桌;农庄卖出的土鸡、土鸭都是自家林地里散养的,不少食客离开农庄时还要带上一两只;为了满足钓鱼爱好者的需求,农庄扩建大片水域的同时还增设了数个亲水平台,方便又安全。




跟着汤敏穿过钓鱼区,一间木屋阳光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屋内设计融入了不少崇明元素,老式屋顶、斗笠挂灯、崇明土布……汤敏告诉记者,未来,他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崇明好物展示厅,摆放一些具有崇明特色的农产品,让游客对崇明有更深的认识。“现在来农庄的客人对我们的农家菜已经很认可了,但其实崇明还有很多好东西值得被发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宣传崇明做一点小小的贡献。”汤敏笑着说。

还想玩点不一样的

如今,经过改造升级的农庄内,除了核心客群外,也多了一些“新面孔”,不少年轻人也纷纷选择来到这里。“茜茜悠农庄让我看到了最美的崇明,吃地皮落菜,在美景中钓鱼,临走再带点土特产回城,这里颠覆了我对农庄的传统印象。”常年居住在市区的豆豆,在评价中这样写道。今年过年时,豆豆带着一家14口第一次来到这里,便被这里丰富的项目和优质的服务所吸引,毫不意外地,她也成为了农庄的常客,带着朋友和家人此后来过多次。“我们来的最多的客人,每年见面十来次呢,基本每个月都要来一次,像老朋友一样了。”汤敏骄傲地告诉记者。



随着客群的扩大,汤敏又有了新的想法。老同学茅莉是一名CSP(Coffee Skills Program,是由英国咖啡协会开发的一套咖啡师技能认证体系)认证的国际咖啡师,上半年正在崇明寻找门面,想开一家咖啡甜品屋。汤敏觉得,“乡村野趣+甜品咖啡”的组合,好像也很有意思。于是,“老同学”变身“合作伙伴”,由茅莉主理的“嘉悦烘焙”在农庄旁落地。



嘉宾满座,心悦神怡。“嘉悦烘焙”的到来为农庄和村里带来了新的活力。农庄的客人,在闲暇之余会来烘焙店坐一坐,他们说,对着菜地和稻田喝咖啡吃蛋糕,别有一番风味。村里的年轻人回乡时,会带着家里长辈过来尝个鲜,看到自己成长的地方被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很高兴。也有不少其他乡镇和市区的客人专程来到这里,只为体验真正的“乡村新风味”。



对于汤敏来说,建立农庄5年多的时间里,每一天都是新鲜的,因为他从未停止过思考,未来要怎么做,“从35岁到40岁,生活和事业在农庄里圆满。未来的日子里 ,我也希望能再玩点特别的。”

记者:朱怡婷;部分摄影:郭王旖喆

编辑:朱怡婷

责编:李琳、顾佳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