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陈独秀作为革命先驱,为共产党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个儿子也为了革命先后牺牲,但其实陈家还有一位幼子存活了下来,那就是陈松年。

按理来说,作为烈士后代,哪怕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也该受人尊敬才对,可陈松年身为陈家唯一留下的后代,却沦落到搬砖的地步,还是毛主席亲自吩咐要对他多加照顾,这才摆脱了做苦力的工作。

陈松年为什么过着如此艰苦的生活?在毛主席的关照下,他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呢?



图丨毛主席

【烈士后代生活艰辛】

陈独秀是最早的一批共产党人,其革命事迹也早已家喻户晓,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走了歪路,但不可否认他对于共产党的杰出贡献,而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踏上革命之路后,被国民党残忍杀害。

相比之下,他们的弟弟陈松年就没有那么令人瞩目,在父亲与哥哥们的光环之下,陈松年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但由于家庭原因,他也并不能真正像普通人那样过安稳的日子。

陈独秀晚年时病痛缠身,在遭遇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至痛后,越发憔悴。在经历长年的病痛与忧思折磨后,于1942年病逝。

此时陪在父亲身边的只有三子陈松年,这些年来他不断见证着亲人的死亡,如今最后一位至亲离去,他心中涌上一股无法言说的悲伤与孤独。



图丨陈独秀

他俯在父亲的床边,眼泪无法控制地流了下来。父亲生前对子女的教育很是严厉,若是看到他这副样子,一定会呵斥他将眼泪收起来,越是压抑,越是悲伤,妻子默默陪在他身边为父亲送行。

可他不能倒下,父亲的丧事总是要办的,可在国民党的几次掠夺之下,家中已无家产可言,凭借他与妻子的微薄薪资,也无力负担。幸好当地的好心人得知这一噩耗后伸出援助之手,在大家的资助之下,才为陈独秀办了一场体面的葬礼。

为了躲避灾祸,他们早已从安徽老家搬到了四川江津,人死后该落叶归根魂归故土,但时局动荡,陈松年只能暂时将父亲就地安葬。

直到5年后抗战结束,他才拿出这些年存下的一笔资金为父亲迁坟,不仅是父亲,当年祖母也于此地病逝,他有责任把两位长辈带回家。



图丨陈独秀之墓

在迁坟过程中,他看到当年父亲的友人所题的墓碑,害怕途中有人因为陈独秀之名而迫害灵柩,重新找人以陈乾生的名义刻了块碑,这是父亲的曾用名,几乎无人知晓,这样一来就保险多了。

他带着家人与棺木顺江而下回到了安庆,在北郊叶家冲重新置办了墓地。哪怕换了名字,陈松年还是生怕有人认出,时不时就过去看看,一边扫墓,一边与父亲说说话。

他与妻子育有三女一子,正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年纪,但搬家迁坟已经让他囊中羞涩,重新找的工作收入也很低微。陈松年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是父亲所重视的,哪怕家境贫寒,依然要尽力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

可随着孩子们长大,学费也逐渐水涨船高,陈松年只能更加早出晚归,孩子们不愿父母这般辛苦,主动提出可以退学回家,被陈松年和妻子窦珩光拒绝。



图丨陈松年妻子窦珩光与子女合影

“你们只管用心读书,其他的事不用操心。”陈松年摸了摸女儿的头说道。

窦珩光朝他投来鼓励的目光,也对孩子们说道:“有我和爸爸在呢,你们不用担心。”

因为父亲陈独秀的关系,陈松年找不到什么好的工作,仅仅是当老师,也满足不了家中日益繁重的支出。

于是他放弃了文人的身份,选择去砖厂里做一名工人,他并不认为做苦工就是低贱,想当年自己的两个哥哥也经历了各种磨炼。可随之而来的,就是身体上的各种毛病增加了,时常感到腰酸背痛。

妻子也与他一起在砖厂烧砖挖土,两人总是天不亮就早早出了门,回家直到深夜才睡,白天在工地汗流浃背,晚上回来还要接着糊火柴盒,能赚一点是一点,就这样艰难地维持着孩子的学业。



图丨砖厂的工人

然而长时间的劳作拖垮了窦珩光的身体,某天陈松年起床唤妻子出门,可妻子只是安静地躺在床上,再也没有醒来,陈松年悲痛地闭上眼,此后又只剩他一个人了。

心里再难过也要继续生活下去,孩子们失去了母亲,不能再没有父亲了,办完妻子的丧事后,他把陈独秀留下的房子也卖了,之后更加没日没夜地出去干活。他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毛主席救济了他们一家。

1953年2月21日,毛主席来到安庆进行视察,在经过独秀山时与当地的地委书记谈起了陈独秀,肯定了他前期所做的贡献,随即想到陈家早逝的两位忠烈,毛主席的心情不免沉重了起来。

此地也是陈独秀的故乡,不知是否还有后人在世,他向书记傅大章询问此事,傅大章向他汇报了陈松年的近况。



图丨毛主席

“他的三子陈松年如今在砖厂里做工,为了负担孩子的学业,生活得很是拮据。”

毛主席听后叹了口气,烈士后代理应得到优待,他嘱咐傅大章多加照顾陈松年,有什么困难,可以跟组织上报。

于是陈松年摆脱了做苦力的生活,政府为他安排了较为轻松的文职工作,每个月还会发放30元的补助,大大改善了陈松年一家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次年1月,政府追认了两位哥哥的烈士身份,并给陈松年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庭纪念证”,这比任何物质资助都重要。

若是父亲与哥哥们在天有灵,一定会很欣慰,陈松年捧着纪念证,话语间满是哽咽:“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



图丨毛主席签发的光荣纪念证

【亲情稀薄的童年】

陈松年的一生,虽然不如父亲与哥哥那样波澜壮阔,但也历经坎坷。在他还是个尚未开智的懵懂孩童时,就差点被追捕父亲的官兵抓走,后来更是生活在动荡与恐慌之中。

从小,他就没有体会到多少亲情,母亲高氏虽是父亲的原配,可父亲总是在外搞革命,回来见面也不知说什么,两人感情也渐渐淡了。

他和大哥陈延年、大姐陈玉莹、二哥陈乔年感情也并不浓厚,他年纪太小,跟不上哥哥们的步伐,兄弟间真正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也不过5年。

那时父亲已经成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抓捕他,这些官兵都直接搜到家里来了。

1913年,祖父去世,家里沉浸在一片悲伤氛围中,母亲默默地布置灵堂,突然一群官兵鱼贯而入,把不大的院子占得满满当当,察觉气氛不对,母亲让孩子们先躲到屋里去。



图丨陈松年(中)

领队的倪嗣冲径直在灵堂坐下,拿起桌上的贡品就开吃,颇为傲慢地叫喊着:“大总统吩咐我们抓捕陈独秀,你们赶紧让他出来,也省得你们吃苦。”

原来是袁世凯的人,母亲是个本分的农家妇人,见过这种阵仗难免有些胆怯,但她强行振作起来说:“他不在家,我也很久没见过他了。”

倪嗣冲却不信,见陈独秀还不出来,让手下的兵在宅子里翻箱倒柜,家里被砸得一塌糊涂,陈松年此时才3岁,被这种动静吓得一瘪嘴,眼看就要哭出来,大哥二哥忙捂住他的嘴。

翻得差不多了,他发现陈独秀真的不在家,但是就这么空手回去不好跟上面解释,于是那些官兵又打起了陈独秀孩子的主意。

陈延年见状,立刻带着两个弟弟翻墙逃跑,陈乔年倒是很顺利地跟上了,可陈松年个子太小,在翻墙时不慎从墙上摔了下来,掉进了隔壁大嫂的水盆里。



图丨倪嗣冲

追上的兵没了陈延年两人的踪迹,就要抓走陈松年时,有位好心的大嫂急忙上前救下了他。“各位官爷,这是我家的孩子,在这洗澡呢。”

幸好成功骗过了这些人,但他们一个人也没抓到,只能把陈家宅子里的值钱的物件都搬走了。母亲看着乱七八糟的家,心中更是悲怆,而陈延年陈乔年把他们的恶行都记在了心里。

2年之后,大哥二哥就离家先后奔赴上海、北平,一直跟在父亲身边搞革命,年幼的陈松年只能跟大姐一起待在家里,由母亲和祖母照顾。

“父亲”一词在他的记忆里只有很模糊的印象,有时他也羡慕哥哥们的自由,可以跟在父亲身边。由一封封家书得知哥哥们的近况,他们加入了各种社团,还远赴法国留学。

可他不知道的是,陈独秀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十分苛刻,让他们自己在外找工作赚学费,绝不提供任何经济帮助,艰苦的时候,他们只能睡在单位地板上。



图丨赴法留学合影

此后陈松年再也没有收到哥哥们的消息,他在老家也考上了大学,但别人知道他是陈独秀之子后,多方排挤,陈松年无法,只得辍学。

可他心中还是有着对知识的渴望,不能去学校,他就在家中啃书自学,他希望自己也能像两位哥哥那样优秀。只是没想到,再次得到他们的消息,竟然会是死讯。

1927年7月,有消息传回老家,陈延年在上海遇害。据说他被国民党抓捕后,誓不下跪,遭到敌人残忍虐待,最终死于乱刀之下。

母亲听到噩耗,险些哭晕过去,醒来后泣不成声,拉着陈松年的手,让他把哥哥带回家安葬,落叶归根。陈松年擦擦眼泪,与姐姐一同出发去上海。



图丨陈延年与陈乔年

正值盛夏,姐弟俩顶着沿海城市的毒辣阳光,在门外恳请国民党让他们把兄长的尸身带走,却遭到无情的拒绝。

陈松年不信邪,再次上前,却被持枪警卫赶了出来,他看着眼前守备森严的大门,黯然又愤恨地离开。

最终两人只能在哥哥牺牲的地方简单祭拜了一下,火舌舔舐着黄纸边缘,飞灰在空气中旋转弥漫,陈松年的脸被烤得火热,心里却冷如冰窖。

姐弟俩流着泪,默默送了陈延年一程。没能带回大哥,让陈松年的心中很是自责,没想到时隔一年,连二哥也牺牲了。



图丨陈延年(剧照)

陈松年再次与陈玉莹去了上海,希望能把二哥的遗体带回家,却再次遭到了拒绝。

历史再一次重演,让陈玉莹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回到家后便郁郁而终,死前口吐鲜血,还不忘嘱咐陈松年照顾家人。

“松年,以后这个家就靠你了。”

陈家3个子女,都不过而立之年便英年早逝,大哥陈延年去世时也不过29岁。瞬间,家里只剩下了他一个孩子,陈松年遭到如此巨变,依然要打起精神,起码还有母亲与祖母陪在他身边。

只是命运格外苛待陈家,母亲接连失去3个孩子,每天都郁郁寡欢,最终在1930年9月逝去。

短短3年,陈家就人丁凋零,这不大的宅子,也瞬间空旷起来,还差几个月就满20的陈松年坐在院子里,觉得家里安静得可怕。



图丨陈乔年(剧照)

【难得的父爱】

噩耗接连传入陈独秀耳中,他虽然对儿子态度严厉,但并不代表他不爱自己的孩子。父爱无声,他也只是不想溺爱他们,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只是这些,他们再也不知道了。

丧子、丧妻之痛迅速抽空了陈独秀的心力,整个人都苍老了许多,每天都在报纸上发表抨击国民党的言论,受到警告也毫不在意,这一举动惹怒了当局,在1932年将他抓捕至南京。

此时的陈独秀身体情况已大不如前,如何能受得起牢狱之灾,更何况是要被关13年。陈松年听到父亲被捕的消息,心中一惊,兄长们的遭遇历历在目,现在怕是轮到父亲了。

他连忙收拾东西赶去南京,生怕晚一点就再也见不到父亲,虽然父亲总是不回家,可毕竟血浓于水,他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图丨陈独秀

陈松年跟着狱卒穿过阴暗潮湿的牢房,数不清多少年没见过父亲了,回想着记忆里的父亲,却是一片模糊。

昏暗的牢房里,陈独秀头发散乱,衣着脏污,一副邋遢狼狈的模样,完全不复曾经的儒雅。

陈松年眼中顿时蓄满了泪水,陈独秀急忙喝止他:“男子汉哭哭啼啼像什么话!”

陈松年吸吸鼻子,把自己带来的衣物和吃食放在了桌子上,父子俩这么多年第一次谈心。

之后,每过一段时间,陈松年都会去牢中探望他。



图丨陈独秀

只是时局动荡,安庆被日本人占领,担心祖母的陈松年想回家看看,可世道这么乱,谁敢往战区走,最后还是他花了大价钱,才说服了船家回到安庆。

所幸祖母平安无事,为了躲避灾祸,陈松年将家产清点一番准备躲到乡下的祠堂里,没想到还是引来了日本人,他们将陈家最后一点家产抢夺一空,这下陈家真的是家徒四壁了。

不幸中的万幸是父亲被释放了,家乡已经不安全,陈松年决定带着家人与父亲会合。

陈独秀当然欢迎,对这个常年被忽略的儿子,他表现得十分慈爱,让他们不要心疼钱,路上需要的花费千万不可省下。这可是陈延年陈乔年没有过的待遇,丧子之痛让他对剩下的这个儿子格外宽容。



图丨晚年陈独秀

1938年8月,陈松年与父亲在武汉会合后,便举家搬去了四川江津。如今江津已经划为重庆区域了,川渝之地炎热,对安徽人来说很不适应这样的环境。

陈松年找了一处小宅子安了家,与妻子一同在一所中学任教,工资不高,生活很是清贫,陈独秀也在家中写写文章补贴家用,一家人算是稳定了下来。

继母潘兰珍也与他们一同生活,在他们上班的时候,帮忙带带孩子,一家人也算其乐融融。陈独秀操劳一生,到了晚年才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他年纪大了,只想多陪陪家人,弥补过去空白的时光。

这段时间,也是陈松年最快乐的时光,迟来的父爱让他格外珍惜,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呢。

这期间蒋介石与远在美国的胡适都写信请他出山,一个请他做官,一个请他写自传,都被他痛骂一顿狠狠回绝,蒋介石残害了他两个儿子,此仇不共戴天!



图丨潘兰珍

可是命运弄人,上天打破了家和万事兴的美好生活,在一个冬天,年迈的祖母没能熬过蜀地的寒夜,永远沉睡了下去。

一向沉稳的父亲失态痛哭,祖母的离去再次给了陈独秀沉重的打击,1942年5月带着一身病痛与世长辞。

父亲生前的意思是想落叶归根,经过几年的努力,陈松年才带着妻儿与棺木回了家乡,从此开始了更加清苦的生活。

所幸在毛主席的帮助下,陈松年的儿女得以顺利长大成人并完成学业,个个成长为国家的栋梁。唯一的儿子性格与陈独秀十分相像,成了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学院的院长,女儿们也成了工程师、副局长,前途一片光明。



图丨陈松年(左二)

1990年,陈松年结束了他坎坷孤独的一生。

他这一生,虽没有做成父亲与兄长那样的事业,但也无愧于国家和人民,还为祖国培养了4位人才,若是他的家人在天有灵,也会为他欣慰吧。

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有无数像陈家二子般披荆斩棘的英烈,在他们用灵魂血肉灌溉的土壤上,终究绽放了和平的鲜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