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绵延着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近年来,当地以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村庄面貌日新月异,兴边富民百姓安康。


时值寒冬,中缅边境的西双版纳勐海县龙利村却暖意融融,干净整洁的街道,颇具特色的傣族村寨,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游人如织的龙利村,几年前却因为一条江的阻隔,和外界少有联系。村民去一趟镇里,还得绕道六七公里的泥巴路。


勐海县打洛行政村龙利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 玉儿囡:泼水节的时候,新鞋要放在包里面,光着脚赶摆场,到干净的地方,洗了脚再穿鞋子。


为了彻底改变家乡的面貌,2019年,在外工作的年轻党员玉儿囡下定决心回到村里,逐步成长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两年后,在各级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玉儿囡带领乡亲们,在村口的打洛江架起了这座感恩桥。


随着村里的“水电路网”全面贯通,农副产品卖了出去,外面的人也走了进来。曾经做过导游的玉儿囡又琢磨着发展边境乡村游。但要改变村容村貌,就得拆除村民们自建的猪牛羊圈,一开始阻力很大。关键时候,党员们率先站了出来。


勐海县打洛行政村龙利村民小组原党支部书记 岩光混:我是老支部书记,支持年轻干部,拆墙的时候,带头第一家拆了。


拆围墙、修沟渠、建花园、安路灯……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行动,建设美丽家园,曾经脏乱差的村寨焕然一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农家乐办了起来,咖啡厅也开了进来,老乡们的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勐海县打洛行政村龙利村民小组村民 玉坎约:村寨的发展也好,游客也多,基本上每天卖三四十杯咖啡,一年的收入算上可能三万到四万元左右。


不仅是旅游产业红红火火,这几年,云南统筹省级资金112亿元,各乡村党组织牵头建设了349个乡村振兴项目和37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项目,因地制宜帮助乡亲们发展特色产业。普洱市澜沧县阿里村是一个拉祜族村寨。最近,当地迎来了柠檬采收季。基层党组织把农技人员请到田间地头,与农户结对帮扶,产业年产值超过800多万元,乡亲们彻底告别了以往“靠天吃饭”的日子。


以党建引领稳边固边、兴边富民。云南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新路径,盘活各地特色资源,扶持发展坚果、咖啡等高原特色农业,村均经营性收入逐年递增至30万元;374个抵边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0600元,人口比5年前增长了1.6万人。


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韩富海:通过深入推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实现村村有支部、组组有党员,在服务保障兴边富民、民族团结进步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有力推动边境地区群众人口、收入实现双增长,让边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总台央视记者 赵坤现 张芊芊 李常明 李劲松 赵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