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的过程中,毛主席和陈毅之间建立了超越普通上下级关系的特殊的友谊:陈毅对毛主席的才华和领导能力非常敬佩,而毛主席也对陈毅的才华和革命精神十分赞赏。
正因为这样,在每次去见毛主席的路上,陈毅便会显得非常激动,而毛主席也是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招待陈毅。
1948年1月,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穿过了重重封锁,前往陕北米脂杨家沟,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一路上,陈毅虽然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他却不在乎,他的心里只想早点儿到达杨家沟,与毛主席见面。因此,在路上,陈毅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
1月7日下午,陈毅终于赶到了杨家沟。此时,毛主席已经在迎候他了。
看见毛主席后,陈毅忘记了一路的艰辛与疲惫,顿觉浑身轻松,快步走上前去,两脚并拢,向毛主席行了一个军礼,并大声说:“主席,陈毅前来报到!”
陈毅的话刚说完,毛主席便立即伸出手,和陈毅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并笑着说:“陈毅同志,走了这么远的路,你辛苦了,辛苦了!”
听了毛主席关心的话,陈毅的心里感到十分温暖。紧接着,陈毅上下左右地看了看毛主席,动情地说:“我虽然路远,有时能乘汽车,你在陕北才真叫辛苦呢。主席,你瘦了!”
毛主席乐观地说:“我觉得身体比以前更好了!”说着,毛主席拉着陈毅,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并把陈毅让到座位上坐了下来。
接着,毛主席仔细地打量了一下陈毅,说:“陈毅,你今天在我这里吃饭,我还给你留着一块腊肉呢。”
此时的陕北,虽然局势稳定了不少,但物资还是非常匮乏的,就连毛主席也经常吃黑豆,甚至一连几天都因为吃了黑豆不好消化而出现了上厕所困难的现象。
对于陕北的情况,在河东的贺龙非常关心,便想办法搞了一些好吃的东西,千叮咛万嘱咐地派人将这些东西送过黄河,交给毛主席,让他有机会改善一下生活。其中,就包含了一些腊肉。
看到贺龙送来的腊肉,毛主席就像看到了宝贝一样舍不得吃,仅仅切了一小碟解馋,剩下的就让炊事员收起来放好,等前线回来的将士们到来时,拿出一些来招待他们。
作为毛主席的老战友,陈毅便有了这样的特殊待遇。当然,也是他赶得好,不然毛主席便用这些腊肉,招待了比陈毅先到的其他人了。
听到毛主席要用腊肉招待自己,陈毅的心里非常感动,不由地想起了他们在井冈山会师时的情景。那时候,井冈山的生活也非常艰苦。但在陈毅的心里,感觉到苦并快乐着……
陈毅与毛主席第一次见面是在武汉,时间是1927年。那时候,陈毅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中国共产党委员会书记。
那天,毛主席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讲课。当时,陈毅虽然没有和毛主席说过话,但却对毛主席的水平感到十分佩服。
1928年4月,陈毅与朱德带领湘南起义的部队,前往井冈山,与毛主席领导的红军队伍胜利会师。
4月25日,陈毅和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来到砻市;4月28日,在龙江书院,陈毅和朱德见到毛主席。
龙江书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也就是1840年,由原宁冈、酃县、茶陵三县的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而成。
龙江书院坐西南朝东北,是以中轴线对称布局而成的一个建筑组群,具民族建筑风格,雕栏画栋,悬檐翘角,通面阔38.16米,通进深53.40米,占地面积2037.7平方米。
刚刚建成时,整座书院,分中、前、后三进,面积2000余平方米,大小合计100多间,是砖木混合结构,穿斗式梁架,封火硬山墙,阴阳瓦屋面。
龙江书院的中间为门厅,大门门首悬挂着“龙江书院”黑漆描金木匾,中厅为授课场所,取名为“明道堂”,后进为高达三层的“文星阁”,可登高远眺,依次以天井相接,斗拱挑檐,恢宏壮观,阁顶藻井饰双龙戏珠浮雕,栩栩如生。
龙江书院的左右回廊与两侧厢房曲径相通,分别设有启秀斋、珍席斋、锦心斋、报功祠、漱芳斋、梯云斋、步月斋、崇文祠。书院的前面,是用麻石条砌成的一个泮池,上面架了一座桥,叫做“状元桥”。
1927年11月,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工农革命军在龙江书院创办了第一期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培养部队下级军官和地方武装干部。
那时候,教导队的学员大都是由边界各县选派的工农分子和部队中的干部,第一期学员共有100多人,其中宁冈、永新、莲花等县选派来的工农分子60余人,工农革命军的基层军官30多人。
军官教导队的大队长为吕赤,下设的四个小队分别由陈伯钧、陈士榘、张令彬、王良担任小队长兼教官,毛主席还亲自担任了兼职教员,专门抽出时间为学员上课。
后来,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原计划办三个月的第一期教导队,只办了二个多月,学员们便结业了。即使如此,这期教导队也为革命培养了不少军事人才,对发展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起了很大的作用。
1928年4月,为了早点儿见到朱德和陈毅领导的队伍,毛主席亲自带队前往酃县迎接。在将敌人打退后,毛主席与4月28日回到了宁冈砻市,与朱德和陈毅见面。
在毛主席和何长工来到龙江书院的时候,朱德和陈毅已经闻讯迎了出来。还没有来到近前,何长工便给毛主席介绍道:“走在最前面的那位就是朱德同志,左边的是陈毅同志,朱德身后的是王尔琢同志。”
在与朱德握手问好后,毛主席和陈毅的手也握到了一起,并说:“陈毅同志,你们辛苦了!”
感受到毛主席的热情和关怀后,陈毅也激动地说:“我们早就盼望上井冈山来,今天终于如愿了!”
随后,毛主席和朱德、陈毅等人走进龙江书院,作了畅谈。
4月29日,在龙江书院,毛主席和朱德、陈毅等人召开干部会议。经过讨论后,会议决定:
“部队给养统一供给,各部没收的粮食、布匹等物品尽量运至井冈山储存。会议还决定,将朱德所部2000余人,湘南农民军8000多人,毛泽东所部1600多人,统一编制,统一指挥。”
随后,毛主席和朱德、陈毅等人决定建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下辖第10师、第11师、第12师,共计8个团和1个特务营,朱德任军长,毛主席为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
此后,在毛主席、朱德和陈毅等人的领导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那时候,生活虽然也很艰苦,但陈毅的心里是开心的,感觉到革命的前途光芒万丈。
1930年,陈毅离开了红四军,到红六军担任了政委。此后,陈毅一直在外面,再也没有回到中央,没有回到毛主席身边工作。
在外面的时间越久,陈毅便越想回到毛主席的身边工作,但他从来都没有主动提起,一直是组织哪里需要他,他就到哪里去。
1934年,革命经历了曲折。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中央红军失利,不得进行转移。
在中央红军离开的时候,陈毅因为身上有伤被留了下来,而没有和中央红军一起长征。
中央红军离开后,陈毅在南方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然而,乐观的陈毅从来都没有因为艰苦而背叛革命,背叛自己的信仰。
在《梅岭三章》中,陈毅写道:“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可见陈毅的革命意志是非常坚定的,而且是非常乐观的。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当局的协议,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八省境内15块游击区坚持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担任军长。
后来,为了加强对新四军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由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项英兼任军分会书记,陈毅任副书记。之后,陈毅又先后担任了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江南指挥部指挥和苏北指挥部指挥等职。
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并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委。
1942年3月,刘少奇前往延安后,饶漱石担任了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陈毅则代理了华中军分会书记。
然而,在后来的革命过程中,陈毅和饶漱石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那时候,饶漱石曾对人说,陈毅经常吟诗作词,资产阶级的作风不改,迟早要跌跟头。而陈毅也对皖南事变后饶漱石在一段时间内和党组织没有联系的事情,产生过怀疑。
1943年,在整风审干开始后,陈毅根据自己的经历,提醒大家注意把握原则,但主抓整风审干的饶漱石却不认同陈毅的做法。期间,饶漱石一度离开军部,前往下面的部队进行过巡查,并趁机找了更多的人谈话,搜集了对陈毅的意见。
对于饶漱石和陈毅之间的关系,许多人都感到十分无奈。在一次整风会议上,饶漱石公开批判陈毅反对毛主席。
想到陈毅曾在中央苏区时取代毛主席担任过前委书记,除了粟裕和黄克诚等少数人外,许多不明真相者纷纷起来支持饶漱石的发言,开始批判陈毅。
在这次会议上,陈毅显得非常孤立。不久后,饶漱石又给毛主席和回到延安的刘少奇发了一封长电报,其中列举了陈毅的“十大错误”。
在这封电报中,饶漱石还表示希望中央“速决定物色才德兼全的军事政治负责干部来帮助我们”。
除了饶漱石外,一些新四军的领导干部也联名致电中央,指出了陈毅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新四军的团结,毛主席只好将陈毅叫到延安。
11月,陈毅接到了中央发来的电报,指示他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并出席党的七大。
临行前,陈毅作了一首诗,题名为《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
“战斗相依久,初别意怆然。长记叮咛语,早去复早还。知我二三子,情亲转无言。去去莫复道,松柏耐岁寒。时局纵谈罢,举酒祝长征。明朝策骏马,萧瑟唯此心。西去路漫漫,风物仔细看。不知霜露重,应悔着衣单。行行过太行,迢迢赴延安。细细问故旧,星星数鬓斑。众星何灿烂,北斗住延安。大海有波涛,飞上清凉山。”
在这首诗中,陈毅表达了离别长期战斗在一起的将士们的沉重心情,并表示他会像松柏战胜严寒那样,克服各种险阻到达延安。
前往延安的路途并不平坦,陈毅不仅经历了北方的严寒,以及大雪封山后的行路之艰,还要避开敌伪的关卡,可谓是步步艰难。
面对这些困难,陈毅依然十分乐观,终于1944年3月抵达延安。这也是陈毅和毛主席分别10年之后的第一次见面。
那天,在见到毛主席的时候,陈毅提出,要在中央会议上谈谈自己与饶漱石的矛盾。
然而,毛主席却说:“如果你谈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谈华中抗战的经验,那很好,我可以召集一个会议,请你谈三天三夜。至于与小饶的问题,我看还是不要提,一句话也不要提。关于这件事,华中曾经有个电报发到中央来。这电报在,如果你要看,我可以给你看,但是我看还是暂时不要看为好。”
听了毛主席的话,陈毅说:“那我就不看,华中的事也就不谈。”
后来,在毛主席的开导下,陈毅承认了自己在工作上的一些不足。
对此,毛主席表示满意,便给饶漱石发了一封电报,并转华中局和新四军军分会:“陈、饶二同志间的争论问题,仅属于工作关系性质。”
应该说,毛主席的处理方式是没有问题,也是有利于团结的。然而,饶漱石却并认可这样的处理,还给毛主席回了一封电报。
想到华中的局势,毛主席没有再与饶漱石纠缠这个问题,而是选择了劝说陈毅,希望陈毅“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
此外,毛主席好告诫陈毅说“忍耐最难,但作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后来,在毛主席的劝说下,陈毅表示没有了意见,愿意从大局考虑问题。
对于陈毅的变化,毛主席感到十分满意。
1946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组成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陈毅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饶漱石担任了新四军政委兼山东军区政委。
1947年1月,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和山东军区部队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担任了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不久后,陈毅和粟裕便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后来,为了准备夺取全国的胜利,毛主席提议召开一个会议,也就是12月会议。
11月底,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转移到米脂杨家沟。
“二十月会议”便是在杨家沟召开的。那时候,陈毅虽然早早地便出发了,但还是没能赶上开会的时间。
然而,见到陈毅时,毛主席依然非常高兴,主动提出将贺龙给他的腊肉拿出来,招待远道而来的老战友陈毅。
那天,听到毛主席拿出腊肉招待他,陈毅的心里非常感动,便说:“我也给你带来了美国罐头。”
听到陈毅这样说,毛主席便知道他指挥部队又打了大胜仗,这些美国的牛肉罐头,就是蒋介石那个运输大队长送来的。
因此,毛主席的心里非常高兴,笑着说:“好呀,咱们来个会餐吧。”
说完这些后,毛主席想到陈毅没有来得及参加刚刚过去的“十二月会议”,就把“十二月会议”的会议记录拿出来,给陈毅看,并信心满满地说:
“根据我们一年作战的经验来看,如果从1946年7月算起,作战5年,建设500万解放军,歼敌750万,就可以说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从根本上被我们打倒了。历来我党对时局的提法,都说是形势有利于我们和人民,从未提出肯定‘胜利’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肯定的说,是在全中国范围内取得全部胜利的时候了。”
对于毛主席的观点,陈毅时深信不疑的。这也是多年革命过程中,陈毅总结出来的。
在他们谈话的时候,周恩来也来到了毛主席办公室。于是,三个人便高兴地谈了起来。谈着谈着,他们就忘记了时间。
这时,有人进来说:“主席,你说请陈司令员吃饭,现在饭做好了,吃了饭再谈吧。”
听了来人的话,毛主席这才想起了请陈毅吃腊肉的事情,便说:“吃饭,吃了饭再谈。搞腊肉了没有?”来人回答说:“搞了,还按你说的,多搞了点菜。”
听到都准备好了,毛主席便高兴地带着周恩来和陈毅,一起来到了餐厅里。这时,腊肉、美国罐头等好吃的美味佳肴都已经摆上了桌子。
看着满桌子的好菜,毛主席、周恩来和陈毅都十分开心,边吃边谈。
很快,夜幕笼罩了陕北大地,但他们似乎忘记了时间,一直在餐厅里聊到了深夜,将老战友之间的情谊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夜色中,他们三人的笑声,不时从餐厅里传出来,一直传了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