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云明
地名,既是基本的社会公共信息,也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几年前,一部叫《芳华》的电影,因票房热卖,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影片拍摄地,一个叫碧色寨的火车站。碧色寨还是《无问西东》《知音》《天下一碗》《玉观音》《西南联大》等影视剧的拍摄地。随着这些影视剧的热播,名扬海内外,旅游者纷至沓来,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逐年提高。
这个深秋,我们一家人慕名前来拜访碧色寨。山坡上一片黄墙红瓦的房子很是显眼,碧色寨到了。这座百年前的老车站,仿佛还在大山里等待着那列一去不复返的火车。时间,已经凝固在站台上的“三面钟”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也不是为了等火车,那些老建筑、俱乐部、球场、仓库、宾馆,在青砖、土坯、红瓦间,显得古朴又庄重,如一个年长老人讲述着过去的事情。
碧色寨的秋天没有萧瑟的景象,山青、草绿,游客带着虔诚。村民开旅馆、小卖部、餐馆、小吃摊,生意不错。这里旺盛的人气和老旧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是,不经意转眼间,一些人的芳华留在了碧色寨,一些人的芳华渐行渐远,一些人却正值芳华。
碧色寨是滇越铁路河口到昆明段最大、最重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车站,因而它可以代表滇越铁路的繁华与沧桑,也可以从碧色寨管窥出滇越铁路的全貌和历史。
同盟会河口起义、云南人民反袁护国运动、抗战初期物资补给、西南联合大学西迁并设立蒙自分校、滇军到越南接受日军投降等云南近代史上的众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与滇越铁路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今,在碧色寨站台上左右眺望,仔细倾听,仿佛火车汽笛穿过百年的时间和空间,穿越千山万水、沟壑、峡谷、田野,还在为科学与民主呐喊、欢呼、奔忙着。这锈迹斑斑的铁轨,还留存着探索者的深情和初心,油黑色的枕木,仍然坚实、有力地镶嵌在大地上。
坐在铁轨上,静静地触摸和感知着这些钢铁风骨,这是滇省最早的铁路,也因为只通国外、不通国内的奇事成为云南十八怪之一。这些一米轨、两寸轨的小火车与标准铁轨牵引出的现代文明隔阂不断,却把闭塞、偏远的滇地推向了全世界。曾经,拥有几千劳工和商人的火车站只剩下了村民和游客。
滇越铁路全长854公里,从昆明至河口为滇段,长465公里。从河口过中越大桥进入越南老街至海防为越段,长389公里。越南段1903年竣工通车,云南段1904年动工,1910年竣工通车。它也是中国第一条国际联运铁路。
唯一一次乘坐滇越铁路小火车是1993年,我们从昆明沿滇越铁路乘坐米轨小火车出发。因碍于大山、河谷的阻隔,并且弯道大,隧道、桥梁多,所以火车的运行平均时速也就二三十公里。记得那时,好在有南盘江两岸火红的攀枝花、碧绿的香蕉树能够缓解乘坐这种慢吞吞火车的疲惫和不安。
在当时,滇越铁路修建难度可以说是举世无双。昆明至河口段400多公里设有60多个车站。在崇山峻岭、悬崖绝壁上施工,环境恶劣,难度极大。海拔从河口70多米,至昆明站1900米,相对高差1800多米。并且地形直线很少,全线百分之八十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有155座隧道,跨越了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共有3422座桥梁和渡槽,桥梁、渡槽和隧道占全长的三分之一还多。滇越铁路被《英国日报》称为与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滇越铁路还有一个附设的从个旧市到碧色寨、再到石屏县的个碧石铁路,可以说是永恒的爱国丰碑。这条铁路全长177公里,1915年动工,至1936年全线通车。个碧石铁路是60厘米的寸轨,主要是为了不与滇越铁路接轨,防止被法国人侵吞运输和管理权。米轨与寸轨在碧色寨交汇,换装货物、换乘旅客。
1990年个碧石铁路停运,寸轨小火车退出了历史舞台。2003年后,滇越铁路中国段的客运服务停止,再后来,全线货运也基本没有了,只在部分路段还保留着一些货运业务。2014年建成通车的昆明到玉溪、河口的铁路继续承担滇越铁路滇段的主要运输任务,现已经开通动车。
时隔多年,一想起攀枝花、南盘江、人字桥、碧色寨,就好像有一列时速二三十公里的小火车呼喊着,在我的身体里摇来晃去,并把我带入乘小火车到开远的经历。
(本文作者为云南省作协会员,出版诗歌集《岁月之上》、散文随笔集《随言散语》、长篇历史小说《清臣汤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