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舞剧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自2021年推出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迅速成为了现象级文化作品。而在广东,将于12月14日、15日在广州大剧院公演的广东原创舞剧《英歌》开票之后火速售罄,一票难求,未演先火。应广大观众要求,广州歌舞剧院将于12月15日下午2时30分加演一场。

  一流创作团队三年磨一剑

  舞剧《英歌》为什么这么火?该剧总编导之一钱鑫说,这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华文化、民族文化的渴望,对于中华战舞的向往。“英歌”作为“中华战舞”,承载着中华儿女为国家“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志节,寄托着传承千年的不屈的民族精神。舞剧《英歌》通过当代潮汕青年陈心远的一场奇幻之旅,讲述了一段关于勇气、亲情、爱情和牺牲的故事。

  舞剧《英歌》艺术总监史前进介绍,该剧是继广州歌舞剧院在成功创演民族舞剧《醒·狮》、当代舞剧《龙·舟》之后的第三部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创舞剧,从策划筹备、采风调研、立项创排历时三年多的时间。从2017年的民族舞剧《醒·狮》,到2021年的当代舞剧《龙·舟》,再到2024年即将呈现的原创舞剧《英歌》,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表达广州专业文艺院团对岭南文化的情感与肩负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责任和使命。

  该剧以“中华战舞”英歌为核心,巧妙地将传统英歌舞、非遗元素与现代舞台艺术手法相结合,不仅保留了英歌舞的原始韵味,更赋予其新的时代感和审美价值,观众在欣赏中感受到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看到“潮汕文化”及至“中华文化”内在的民族精神支撑。舞剧《英歌》以中华优秀传统非遗文化“英歌”为载体,融合少男少女的成年礼“出花园”、闻名遐迩的木雕、嵌瓷、潮绣、铁枝木偶、潮绣、牛肉丸、潮州油纸灯笼等文化元素,展现了丰富、多面的中华文化。这些文化元素超越了地域,连接起共通的中华文明。

  《英歌》由国内一流创作团队精心打造,由史前进担任艺术总监,张毅担任制作人,钱鑫、王思思担任总编导,罗周担任编剧,聚集辛竹、刘科栋、任冬生、阳东霖、刘双琛、王岩等行业大咖加盟,吴淼、董文杰任执行编导。广州歌舞剧院荣典首席舞蹈演员依力凡·吾买尔、庞冠宇、李奥,首席舞蹈演员梁绮琦,见习首席彭晶晶、独舞演员卢靖匀、李宇志担任主演,力求打造全新样式的英歌题材作品,完美诠释以英歌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舞美服道等设计充满潮汕元素

  舞剧《英歌》的服装、道具、舞台,都具有浓郁的潮汕传统风格,华美而具有冲击力,这些设计是怎么出炉的呢?记者访谈了幕后功臣。

  《英歌》的服装抓人眼球,鲜艳华丽。该剧服装设计阳东霖说,它不是一个常规的舞剧服装创作,我们在设计里融入了更多潮汕地区的一些宗族人情,以及很多当地的非遗,比如嵌瓷、潮剧、潮绣、剪纸、木雕等。当英歌跟嵌瓷碰撞,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你会发现这是一群像是从历史中走来,在潮汕地区嵌瓷房檐上活化过来的一群英雄好汉。这个剧讲英歌,也是在讲述岭南文化。

  除了舞剧服装,神秘夸张的英歌面具,也让观众眼前一亮。该剧化妆造型王岩说,英歌舞的面具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承载展现潮汕地区独特的民间审美与文化内涵,是英歌表演中的核心元素。在创作中,我要不断完善设计脸谱的色彩、图案和形状,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征。英歌舞面具的色彩运用尤为重要。色彩传递着深远的意涵。如黑色代表威严、庄重,红色代表忠诚、勇敢,绿色则代表草莽、侠义等。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还要探索不同材质巧妙地将各种图案融入脸谱之中。难点在于怎么将现代审美元素融入英歌舞面具的创作之中,使其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纵观《英歌》整体舞台效果,更是呈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多媒体设计刘双琛谈到,在艺术风格上,我们选择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力求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取了富有象征性的核心元素。例如,潮汕地区传统木雕的精美花纹、回家路上的灯笼、嵌瓷的构图风格等,这些都被转化为动态影像,成为舞台视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写意部分,则更多地通过舞台设计与多媒体影像,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情感波动与心理变化。

  《英歌》舞台的整体配色设计注重融入潮汕特色的强烈色彩对比,旨在通过视觉冲击力增强观众的沉浸感。舞台色彩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祠堂、信件等场景的色调以怀旧的低饱和色为主,体现出岭南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感;另一方面,幻境场景则以明亮鲜艳的色彩呈现,象征着梦幻与希望的空间。

  舞美设计刘栋科谈到,舞美从传统文化中提取了中式建筑的元素:我想建立一个空间意向,它像是一个时间封印的盒子,被层层打开解锁过往,以及民俗浓郁神秘的气息,隐藏的故事随之开启。比如藻井,藻井一直是中国木建筑里集大成的部分,它工艺繁复、形态华美、蕴含深厚,且有水的意向,保护建筑免受火灾,与潮汕的海的意向不谋而合。我取其形制来构建空间,如同建立一扇天地之门,时空之门,沟通现实时空和奇幻世界。

  显然,广州歌舞剧院从舞剧《醒·狮》、《龙·舟》,再到《英歌》,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传统艺术的创新。舞剧创作者们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并不被传统束缚,通过创新性表达让传统实现了现代性转化,用一台舞剧解密了英歌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

  链接

  英歌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独具魅力,刚劲、雄浑,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被誉为中华战舞。  

  出花园

  潮汕地区和客家地区的一种成人礼,寓意未成年的孩子像在花园中一样,成年之际将其“牵出花园”。  

  潮汕木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始于唐代,盛于明清,题材丰富。多层镂通雕技法是其独特之处,使物象纵横交错,浓缩表现最富戏剧性的故事瞬间。  

  嵌瓷

  把许多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瓷片剪裁后用以镶嵌造型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多用于建筑装饰,是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一种民间建筑装饰艺术。  

  铁枝木偶

  中国木偶艺术的稀有品种,系由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的皮影戏演变而来,由连在后面的三根铁枝操纵,剧目、表演动作、音乐唱腔与潮剧相同。

  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通讯员 丁滢 许环捷

  摄影:侯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