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和毛主席不仅仅是革命同志关系,也是有着深厚的友谊关系。在曾志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虽然历经了各种的艰难困苦,但是她对于党的信念始终如一,毫不动摇。
女儿陶斯亮曾问过母亲曾志:“父亲因为被那些人谋害而去世,你也遭受了那么的打压,你心里是否怨过毛主席呢?”
曾志看到女儿这样问,她先是摇摇头,思考了一下,然后坚定地回复:“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我从来没有怪怨过毛主席,我跟随了他半个世纪,他是我指路人,我心中对他永存敬意。不怨,毛主席晚年是一个老人!”
为女性同胞争志气
1911年5月,曾志出生于湖南宜章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原名曾昭学,家境相对富裕,小的时候没有受过太多的苦楚,但是她身上却没有一点千金小姐的娇气。
1926年,革命的大浪潮很快就席卷到了湖南,曾昭学正式改为了曾志,报名考入了衡南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学追究其原因时,她回复道:“我用这个名字,就是要为我们女性同胞们争志气。”
同年10月,15岁的曾志成为了一名党员,在宜章县妇女协会会长彭镜秋的帮助下,曾志解除了父母包办的婚约,并跟随彭镜秋积极筹建妇女群众组织。
第二年,曾志从讲习所毕业,在衡阳农民协会工作,夏明震是组织部长,两人在工作期间,相互吸引,在夏明震的多次追求下,两人结婚。
1928年,夏明震在湘南起义中惨遭敌人的反攻,不幸牺牲。曾志在失去丈夫和战友的悲痛下,更是坚定了革命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收复郴州后的各项工作中。
夏明震烈士
而也是这年,蔡协民来到郴州担任第七师的党代表,曾志则调任到党委办公室担任秘书,两人经常在一起工作,于是在朝夕相处下,产生了感情,在组织的同意下,两个就简单地结了婚,然后一起上了井冈山。
曾志与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
在随军转移井冈山中,曾志第一次与毛主席有了见面。当时部队刚到酃县时,曾志怀有身孕,在连日行军的情况下,十分劳累困倦。
终于到了一个休息处后,蔡协民还需要处理公务,于是曾志正依靠着蔡协民的背上慵懒地半睡半醒中,就听到门外有人过来:“蔡协民同志,老蔡,老蔡,在里面吗?”
还没有等到曾志反应过来时,这人已经随声进入了屋内,两人来不及站起身,就被这人看到了这一幕,于是这人就笑着说:“哎呦,老蔡,好福气哟,金屋藏娇啊!”
这人一边开着玩笑,一边就自己拉着板凳坐到了蔡协民和曾志的对面,这时两人已经尴尬地起了身,蔡协民介绍道:“这位就是我常和你说起的毛委员,毛润之!”
蔡协民是毛主席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生,两人亦师亦友,并且这时也是久别重逢,于是就很自然而然地交谈了起来,聊得热火朝天,曾志在旁边就静静地倾听着,这次的见面也给曾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的旁听更让她对毛主席的崇敬变成了仰慕和亲切了。
到达井冈山后,曾志尽管怀有身孕,也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先后担任了许多重要的职位,在红四军后方工作,组织科干事,组织妇女协会,还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在井冈山的这段时间内,曾志与毛主席、贺子珍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当时的时局不稳,战事频发,曾志的孩子出生26天后,就送给了别人的来抚养,而曾志则继续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
在红四军返回瑞金时,一些干部的军事思想和毛主席的观念不同,因此,毛主席受到了排挤,离开了前委领导的岗位,而拥护毛主席的曾志,也一同被排挤出圈。
舍小家为大家
1929年,蔡协民和曾志一同离开了井冈山,来到了福建参加工作。两人深入加强地方党和苏维埃政权建设,参与领导了创建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曾志也在福州生下了第二个儿子,但是被当时的天花、麻疹流行疾病传染,很快就夭折了。
而蔡协民在几次工作错误中,遭受了处分,在日久情绪低落中,经常与曾志争吵,两人的感情也逐渐在消磨中出现了裂痕,直到蔡协民去了上海,曾志前往福州,两人各奔东西,夫妻关系也彻底结束了。
1933年,穷困潦倒的蔡协民再次回到了福州,年底,他再次回到了党的怀抱,参加工作。但是好景不长,第二年的4月,被叛徒出卖,蔡协民落入敌手,在经过多次的严刑拷打,他始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1934年5月,曾志按照组织的安排,与陶铸结成假夫妻,一起在白区开展革命工作。1935年,敌人大举向闽东发起进攻,为了安全起见,曾志离开了闽东,前往到广东白区治病。而曾志与陶铸的也在日久生情中由假夫妻转为了正式的夫妻。
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两人也总是聚少离多。在新中国成立后,曾志本可以与丈夫和孩子长久呆在一起,但是曾志选择继续努力工作,在广州任职多个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继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在那段特殊的岁月中,陶铸为了保护老干部和受害群体,因此遭受了陷害和打压,在1969年,陶铸和曾志都中央被下放到了外地,一家人分隔两地,陶铸刚到合肥就因病含冤而逝世,而曾志带着女儿去往广州的半路中转时,得到了这一噩耗。
粉粹“四人帮”以后,曾志也恢复了工作,走上岗位后,她为国家选拔、培养了很多人才。退休后,她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年轻干部的培养,积极支持和参与一些教育工作。
并且曾志的第一个儿子在和平年代找回来后,她并没有利用特权帮助儿子谋划什么福利,坚守党员的原则,不以权谋私,因此儿子也一直留在井冈山务农。
她晚年对儿女坦露心迹:“我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妻子、母亲,我还是一名战士。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我的所有,包括生命。”
1998年6月21日,87岁的曾志走完了这一生,只留下了6万多万的工资,让女儿捐献给有需要的人。曾志把自己的快乐、忧伤和祖国的命运融合在了一起,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