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这是毛主席为彭德怀元帅写的一首诗,气势恢宏,诠释了彭德怀烈火般的性格和盖世无双之大勇。

彭德怀一生赤胆忠心,对待顽固的敌人毫不留情,而对于人民百姓却随和包容。

抗日战争,发起百团大战,将日军后方打得稀巴烂。

抗美援朝,历经五次战役,驱联合国军于三八线外。

彭德怀元帅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敢打硬仗、大仗、恶仗,指挥过多场胜利的战争,立下了无数次显赫战功。

正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彭德怀麾下有哪十大名将呢?他们分别在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作出过哪些突出贡献呢?



彭德怀

一 “驴脾气”廖汉生

1911年出生的廖汉生,是湖南省桑植县土家族人。16岁参加农民运动,早期跟随贺龙发动工农武装斗争。

在湘鄂边苏区反“围剿”斗争中坚持不懈英勇作战,取得多次战役的胜利。

在1935年8月的澧县大堰当战役中负伤坚持战斗,伤愈后回到第六师担任政治委员。

长征途中,他以出色的政治工作,鼓舞了全师官兵在敌人围追堵截和极度饥饿状态下翻过了雪山草地。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廖汉生深入敌后抗战,带领716团一战雁门关,断日军补给线;二战晋西北,连克七城;再战滑石片,歼日军一个大队。狠狠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有效地配合了正面战场。而后更是率部参加了陈庄歼灭战与彭德怀发起的百团大战,重创日军。



廖汉生

解放战争初期奉命担任晋北野战军政委,执行延安保卫工作任务;1947年,出任西北野战军一纵政委,在西北与胡宗南大军、马家军的斗争中参与大小战斗无数,在解放大西北中立下了赫赫功勋。

西野第一次攻打榆林时,廖汉生的一纵由于2天未攻克榆林,在胡宗南大军来支援的情况下撤出战斗,彭德怀来电骂人,廖汉生憋着一肚子气与彭德怀在电话里争吵了起来。还有一次由于彭德怀直接指挥团级战斗,廖汉生更是在会议上拍桌子反驳彭总,最终在贺龙的劝说下冷静了下来。“驴脾气”的廖汉生虽然经常顶撞,但是彭德怀却说到:“每次吵完我就舒服了,我就喜欢这种直来直去性格的大将,这样更有利于实事求是总结教训,直面问题关键,更能将官兵团结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廖汉生不居功自傲,以老党员的身份在不同岗位上身体力行,为新中国事业做贡献。

1983年至1993年,主要任职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任全国人大外事主委期间,为外交事业做了大量工作,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2006年10月5日6时30分,廖汉生同志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5岁。

二 “侦察先锋”刘忠

1906年出生的刘忠是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在上杭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入党,曾任赤卫军需长和排长。

长征途中,刘忠临危受命组建侦察科,文化水平不高的刘忠服从上级命令,通过快速学习与实践,出色完成了任务。在红军长征过程中,刘忠带领侦察科队伍作为先锋部队,侦察敌情,一则绘制军事作战地理要图,二则寻找向导分析行军路线,时机适当之时更是捕获俘虏摸清敌情。除了侦察任务更要配合军事行动,时而佯动,时而深入敌人包围圈以迷惑敌军与拖延敌军行进时间,掩护主力行动。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刘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晋冀鲁豫军区386旅旅长,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百团大战等。

解放战争初期,在上党战役中出色完成了攻打长子县城的任务,配合主力歼灭阎锡山部队。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刘忠身经百战,为解放事业做了杰出贡献。他是第一野战军中有名的虎将“十军长”之一。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上,刘忠被授予中将军衔。之后他在人民军队教育事业上工作了30余年,期间还不遗余力地完成了长篇回忆录《从闽西到京西》和《闪光的足迹》,

杨成武称赞其为“能征善战,是一员战将”。

2002年8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三“敢于担当”的郑维山

1915年出生的郑维山是湖北省麻城县人,他出身贫苦,放牛为生,受到父辈革命思想的影响,13岁便加入了革命队伍。25岁入党任赤卫队队长,之后编入工农红军第一师。

红军长征途中,担任红88师政委的他三爬雪山,三过草地,最终与主力部队会师。长征结束后,随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战败后讨饭回延安,革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



郑维山

在围歼敌35军的新保安战役中,郑维山“自作主张”分兵狙击敌军会合,两面受敌,艰难阻击敌军最终获胜,事后他说:“情形紧急,只要能歼灭敌军,杀头杀我的!”。

抗美援朝反击战中,郑维山根据具体战场情况,没有遵从上级意图,先打了“883·7”高地。在给邓华的回电中说道:“决心已定,错了我负责!”。之后他还是那句:“只要能成功打击敌人,如果错了杀我的脑袋!”。可最后的事实证明了郑维山当时的决策是正确的。

毛主席称赞郑维山:“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

1955年,郑维山被授予中将军衔。

他著有《从华北到西北》、《郑维山回忆录:从华北到西北》、《郑维山作战笔记: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等。

郑维山2000年5月9日 逝世,享年85岁。

四“铁血雄鹰”罗元发

1910年出生的罗元发是福建省龙岩县人,十多岁开始干苦活,修公路,当挑夫。后参加农民协会,秘密从事农协工作。1929年,他回老家成立了农民赤卫队,后编入红4军第4纵队。

历任了军团保卫科科长,红一军团一师政委。

红军途中,每次打仗罗元发都是身先士卒,不顾生死。罗元发率部在南雄水口圩阻击敌人进攻,当敌人再次发起进攻时后,部队的子弹没有了,他就带领战士们抡起大刀向敌人发起反冲锋,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肉搏战将敌人打退。罗元发在过湘江的战斗中更是英勇无比,他在头部负重伤的情况下与狙击敌军4天4夜,直到完成掩护任务才撤离,渡江追赶主力。



罗元发

罗元发从干苦力走向革命,他经久沙场,出生入死,他带领的部队作战勇敢不怕牺牲,被誉为“铁流雄鹰”。营盘岭战斗中的“特等爆破英雄”曹德荣就是他带领的部队的典型代表,还有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也是出自于罗元发所属的部队。

罗元发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了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顾问组组长。

著有 《罗元发回忆录》

2010年5月10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101岁。

五“上甘岭战役”指挥者 杨得志

1911年1月3日出生的杨得志,是湖南省醴陵县人。从小便在父亲的铁匠铺干活,之后还去当过煤矿工人。1928年加入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同年入党。

杨得志在红军长征途中是“开路”部队,经常组织勇士打突破战。其中有扎竹排拼死破乌江天险,组织渡河奋勇队,冲巨浪,抢险滩,强渡大渡河。他带领的敢死队连克多个危险关卡,为红军长征开路排险。

抗日战争时期在平型关大捷中带领他的团部歼敌伍佰多人,八公桥中奇袭敌军总部,缴获大量辎重武器。

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平津决战中先后参加了清风店战役与新保安战役,战功显著。



杨得志

1952年10月,经过连续五次战役,抗美援朝进入了相互僵持拉锯的阶段,此时的上甘岭战役对双方谈判尤为重要。而上甘岭的战役正是在杨得志的指挥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1955年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

建国后,杨得志历任了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1994年10月2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六“多次负重伤”的彭绍辉

1906年出生的彭绍辉,是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与毛主席是同乡。小时候家里贫穷,他就去帮地主看牛,后来又去当了长工。

20岁的彭绍辉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积极参加了农民协会,加入赤卫军,他还曾经给下乡考察的毛主席做过农村情况报告。

1929年,彭绍辉在红五军任中队长,在浏阳一带组织自卫军并建立苏维埃政权,在一次阻击敌军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战役中奋勇杀敌,不幸被炸弹炸成重伤。伤愈后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彭绍辉

在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中,彭绍辉率部参加草台岗霹雳山战斗,受过炸弹重伤的他丝毫没有畏惧,带头冲锋,结果被敌人打中左臂两枪,他仍然坚持在战场上指挥战斗,战斗结束到医院才发现臂骨被子弹打碎,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落后,他又伤势很重,手术做了三次都失败了,只能对左臂进行截肢。

在疗伤期间,仅剩右臂的彭绍辉通过残酷的训练,学习使用单臂打枪、骑马、打绑腿等动作,在他的坚持下,又回到了作战部队。他还特意强调他不需要“特殊照顾”。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彭绍辉如同负伤前那样主动参加了光明山阻击战,这一次他又负重伤了,下颔骨被子弹打碎。

彭绍辉曾说过他对部队的三条要求:“第一打仗不能怕死,第二不能开小差,第三不违反群众纪律”。

抗日战争期间,彭绍辉率部参加了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和晋绥根据地夏季反“扫荡”。

解放战争任第一野战军第七军军长,先后参加了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

新中国建立后,他在军队建设,改善装备管理和改革教育训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78年4月25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2岁。

七“孤胆英雄”贺炳炎

1913年出生的贺炳炎,是湖北省松滋市人。

贺炳炎11岁给地主放牛,之后做过篾匠和打铁的活,他个性刚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16岁加入红军,同年入党。

在第四次反围剿中率部英勇冲破敌人包围圈,硬生生把第8师接应出来,总指挥对其所部授予了“模范大队”的称号。

1935年,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贺炳炎在后坪战斗中一个人突破敌人阵地。而后又在板栗园战斗中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他作战英勇顽强,从不顾个人安危,被誉为“孤胆英雄”。

长征途中,贺炳炎瓦屋塘激烈战斗中不幸负伤,由于缺医少药,他忍着剧痛被锯掉了右臂。



贺炳炎

由于找不到野菜,他亲自尝试各种野草杂物,寻找可食用的植物,带领全师走出荒无人烟的草地。

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敌后发展游击队,在百团大战中歼敌一个中队。期间他还凭靠自己的经验,大胆尝试,将普通的迫击炮改造成了威力大,可平射可高射而且还带扣动扳机的迫击炮,被列入军事武器教程。

他改造的一系列武器,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战场上攻坚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彭德怀元帅曾评价贺炳炎:“贺炳炎是个直性子人,执行命令从来都是不打一点折扣的”

1955年,贺炳炎被授予上将军衔

1960年7月1日,在成都病逝。

八“南泥湾的拓荒者”王震

1908年出生的王震是湖南浏阳人,1927年加入共产党。

1933年,王震率部在九渡冲战役中奇袭敌军,亲自带领勇士绕到敌人后方山崖,抢占高地,一举消灭敌军。

在战火连天的红军革命生涯中,王震同志立场坚定,不怕牺牲,在军事方面指挥得当,政治方面讲策略,是一名令敌人闻而生畏的“革命猛将”。

抗日战争时期,王震率部深入敌后,连克宁武等七县,挺进晋察冀边区,连续发起对敌战斗70余次,率领359旅进行了细腰涧、作新村战役,所向披靡,重重打击了日军气焰。所部获得“百战百胜铁军”称号。

王震同志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后方发展生产方面也是一把好手。解放战争时期,为打破根据地被经济封锁,物资匮乏的艰难局面,他率部开垦荒地30多万亩,把南泥湾建设成了陕北的“好江南”。被誉为“经济发展先锋”。

1956年5月起,王震同志一直担任农垦部部长。



王震

作为新中国最早在农垦事业工作的王震,将我国的农垦事业发展壮大,并融入了一种“拓荒者”精神。

1993年3月12日,王震同志在广州逝世,享年85岁。

九“奋斗一生的将军”周士第

1900年出生的周士第,是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1924年入党。

周士第在1926年率领独立团残疾北伐战争,作为先遣队率先进军湖南。指挥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之后攻入武昌城。其所部能打硬仗,屡立战功,被授予了“铁军”称号。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士第任上海抗日义勇军队长,参与了淞沪会战。



周士第

1940年,参加了彭德怀发起的百团大战。

新中国成立后,他主要扶着了剿匪工作及改造起义部队思想,在抗美援朝中参与防空作战。

1979年6月30日,周士第病逝于北京,享年79岁。

十“高风亮节,多次让衔”的许光达

1908年出生的许光达,是湖南省长沙人。1925年入党。

南昌起义前,许光达奉命率部前去参加,由于路途遥远,到达南昌时,起义部队已经转移,后在江西宁都追上起义部队。在朱德组织的三河坝战役中负伤,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

许光达转赴安徽在国民党军中秘密从事工作,由于身份暴露,被迫到处躲避。他返回老家长沙却发现已被何健下令通缉,不得已又逃离长沙转到河北,在岳父的帮助下担任了警察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挽救入狱的同志,最后策反了警卫队,在此基础了组建了游击队。



许光达

抗日战争时期组织了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后开展斗争,肃清汉奸,摧毁日军据点。为抗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在宜川战役中,负伤指挥作战,全歼宜川守军。

1965年,改革军衔制度,改为国家行政级别,他可评为四级,但他主动提出降低级别,在他坚持下,组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改为行政五级。在中国十位开国大将中,仅且只有许光达一个人低于行政四级。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69年6月3日逝世。

以上为彭德怀麾下十大“虎将”的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战斗事迹及建国后对新中国建设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们出生于内忧外患的清末时期或军阀割据的时代,童年时光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尽各种剥削和压迫。

他们从最初为了改变自己命运而斗争,最终转变到树立革命信仰,为广大人民谋求福利的征途上。可以说他们与革命同志们一道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是历史的潮流选择了他们。致敬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的先辈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