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医生在古代的地位高不高?我觉得相对于下九流行业来说,肯定是算高的。
但是,在达官贵人面前,医生肯定也是低贱行业。
毕竟,华佗那么一个有名的医生,在曹操面前还不是想杀就杀。
我国著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就在解放前后遇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待遇。
13岁拜师学艺
赵炳南,他是我国中医皮外科学界泰斗,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燕京中医皮外科四大家之一。
1899年出生于河北。赵炳南自幼体弱多病,把几种传染病都得了一遍。
从5岁到7岁仅3年间就出过天花,患过痢疾,得过麻疹,发过疟疾。
这些疾病同时发在一个人身上是多么不幸的一件事。
幸好,我们国家的预防接种工作做得非常好,我们现在的小朋友都不用受这些疾病的折磨。
所以打疫苗真的是一件好事情(题外话:大家一定要去打新冠疫苗)。
因为家庭贫穷,并且个人身体不好,所以他从小立志要做一个救苦救难的医生。
1912年,家里无力支持他继续上学,刚满 13岁的他就早早地辍学了。
这时候,他在北京德善医室从师于名医丁德恩,学习中医皮肤疮疡外科。
以前的学徒可比现在的科班学习辛苦多了,我们现在科班学习不需要给老师三叩九拜、端茶倒水。
以前可不一样,除了要打扫药铺的卫生,还要帮助自己的师傅干好家务活。
所以就有俗语说“徒弟徒弟,三年奴隶”。徒弟就是一个仆人。
赵炳南白天要跟着师傅看病,每天晚上趁别人熟睡之时还在挑灯夜读,打瞌睡了,就用冰片蘸水点一下眼角(冰片有开窍醒神的作用)。
晚上读什么书呢?中医经典著作,比如《外科准绳》 、 《疡医大全》 、 《外科启玄》 、 《医宗金鉴》 、 《本草纲目》等。
除了看病,学徒还要学会做药丸,如熬膏药、摊膏药、搓药捻、上药面、打药丹等炮制加工技术,这些都是以前的基本功。
可惜现在很多技术都没有传下来。
1920年,21岁的赵炳南开始正式行医,但开始还被限制了。
后来考取了北洋政府的“中医士”,“赵炳南医馆”才正式成立,医馆设在北京西交民巷。
给溥仪看病
看了几年,逐渐有了些名气。这时候就有一个人来找他看病,谁呢?爱新觉罗·溥仪。
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溥仪“退居”天津旭街静园后,就派人让赵炳南前来看病。溥仪患的是鼻疖,唇颊部红肿。
这个封建余孽,还在摆他的“皇威”。赵炳南给他看病还得给他下跪请安,真是让人讨厌。
赵炳南用中药提疔的办法,三天后栓出脓尽,一周后基本疮愈,没留疤痕。
后来,赵炳南又给溥仪的“荣皇后”看过一次病。
溥仪感觉赵炳南的医术非常精湛,后来到了长春做了“伪满皇帝”,就提出让赵炳南做他的“御医"。并且允诺月薪五百银元。
赵炳南回答说:“家有八十的老母无人侍奉,我这个年龄,只能尽孝,不能尽忠。”于是拒绝了溥仪的“御旨”。
周总理说你是我的朋友
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51年抗美援朝时,他主动提出免费为烈军属诊疗疾病,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登报表彰。
1953年,他被聘为北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和平医院等单位的中医顾问。
赵炳南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是1955年为朱老总看病的时候。
刚到中南海,总理就出门迎候赵老,问寒问暖,问他多大岁数,行医多少年等。
周总理说,治病要“安全有效,积极谨慎,中西医结合,与病人商量”。
赵老回忆说,周总理一点架子都没有,待人十分亲切随和。
有一次,赵炳南去为总理治疗脸上和耳朵上长出的老年疣。聊天时,周总理微笑地拉着他手他说:
“你是我的朋友。”
听到这话,不由恸哭失声,老泪纵横。
他说:“在旧社会,那些达官贵人觉得我就是个‘瞧疙瘩的’,根本没有社会地位。看病还要看遗老遗少、军阀党棍、地痞流氓的脸色。没想到新中国里堂堂的一国之总理,竟然称呼我为朋友”
这怎么不让人感动哟!
结语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日本人在1931年侵略我们中国。
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新中国。
全国人民翻身把歌唱,不用再受那日本侵略者的压迫,也没有了封建余毒。大家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
相对应的,我们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也更高了。
在此,真心感谢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