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不到,奉贤区胡桥学校七年级学生王立凡坐上了开往12公里外学校的校车,心里有一点雀跃也有一点忐忑。运动会过一会就要举行,他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多人的体育活动。

今年上半年,奉贤区南桥镇的阳光外国语学校与地处奉贤区西南角的胡桥学校联合办学,举办了阳光·胡桥联合学校。秋季学期开始,胡桥学校初中部的二十位教师和七十多名学生,开始在南桥镇的阳光外国语学校工作、学习。

自2019年起,奉贤区探索“多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体化运作”的联合学校办学模式,2023年出台《奉贤区联合学校管理办法》,现有联合中小学17所、联合幼儿园14所、联合校外教育机构1所。联合办学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整体提升带来新的机遇,也是奉贤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有效策略。

今年3月,到阳光外国语学校任校长不到两年的侯敏,接到了将与胡桥学校联合办学的通知。虽然此前有在青溪·青村联合中学担任管理工作的经验,但接手了胡桥学校后,还是让她犯了难。

胡桥学校始于1912年由徐元惠创设的振新启蒙学堂,是上海一所偏远的乡村学校。2003年,奉贤区原胡桥、新寺、柘林三镇“撤三建一”,胡桥成为柘林镇的一个社区。随着导入人口减少,胡桥学校的学生人数每年呈下降趋势,侯敏接手时,学校9个年级仅有409名学生,80.2%为随迁子女,今年9月小学部招生,胡桥社区仅有31名小一新生;教师严重超编,学校也已经8年没有招聘新教师。两所学校还有空间上的距离:阳光外国语学校地处奉贤区南桥镇,而胡桥学校位于柘林镇西南,两校相距近12公里。

这样的两所学校如何联合办学?

阳光外国语学校研究了两校情况,最终决定,今年秋季学期开始,胡桥校区初中部的二十位老师和七十多名学生全部搬到阳光校区,小学部仍旧在胡桥校区学习。

这一决定得到了胡桥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九年级学生王心仪的爸爸说,原来在胡桥校区,班级少、学生少,孩子的竞争意识不强、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能到教育资源更丰富的南桥地区读书,全家都很期待。

“胡桥学校跟阳光外国语学校一直都有密切联系,此前是阳光联盟体成员,后来是阳光学校教育集团成员校,但老师们对于到新的环境工作还是有担忧,”从胡桥学校到联合学校任副校长的周毓洁说。

对此,学校也开展了调研,虽然转到南桥地区工作交通便利了,但南桥地区的学校会不会节奏快、压力大,到了新校区人际关系怎么处?暑假里,阳光·胡桥联合学校的党政工负责人家访了即将到阳光校区工作的胡桥学校初中部教师,帮助教师减轻心理负担。

今年9月,胡桥学校初中部的老师和学生来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学生保留了原来的班级,与阳光校区的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参加学校活动;老师们也与阳光校区的老师一起教研,不再像从前一样面临班级过少、课时量不足、跨年级授课的难题。


阳光学校的管理层也深入到胡桥校区,党总支书记钱肖丽主要在胡桥校区办公,校长、书记每周固定至少一天两校区办公互换,阳光学校分管副校长及条线负责人主动对接胡桥负责人,让条线工作逐步融合。两校联合也壮大了教研队伍,教师间也有了更多交流。胡桥学校是超编单位,每学年一定数量的小学教师到阳光学校支教,也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回胡桥;阳光学校的优秀教师也带头到胡桥授课,如教书法的陈平老师等。

“这里的校园环境宽敞明亮,图书馆藏书丰富,还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七年级学生王立凡说。


12公里的空间距离,奉贤区教育局和学校通过校车的方式来解决,“校车每天早上6点50分从胡桥校区发车,下午4点50分从阳光校区返回,车程二十多分钟。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两辆校车均安排了陪护老师。”侯敏说。



这样的安排也让家长们大为放心,“最开始不管家长和小孩都感觉时间紧张、精神疲惫,好在学校针对班级的情况配备了合适的老师,两个多月下来我们一点点克服了困难,已经适应了这样的节奏,对于我们家庭来说,联合办学是利大于弊的。”王心仪的爸爸说。

事实上,这样的联合办学,在奉贤已经开展了5年,联合办学也是奉贤集团化办学的升级版。

据奉贤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施文龙介绍,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奉贤区早在2010年前后就启动了集团化办学的探索。最早采取的是办学资源联盟模式,即由中心城区学校为主体,与乡镇学校结成紧密型的“A+X”办学资源联盟,联盟内学校实现教师流动、教研联动、管理互动和课程走动。这是奉贤集团化办学的1.0版本。

2017年,根据上海市教委《关于促进优质均衡发展、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奉贤区启动新一轮集团化办学探索,组建以区域优质学校为核心、市域优质资源为外援、成员学校组团的“1+1+X”教育集团,集团内努力实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和绩效评价的一体化。这是奉贤集团化办学的2.0版本。

“1.0版本和2.0版本,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都是城乡学校结对式的集团化办学。实施下来,我们感到,最大的难点在于难以真正实现城乡学校的一体化发展,因而也就很难真正实现城乡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施文龙说。

为此,2019年,奉贤区尝试将相邻或相近的2至3所学校结成“多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体化运作”的联合学校,启动联合学校的办学尝试,也就是奉贤集团化办学的3.0版本:

多块牌子:联合学校内各学校拥有独立的法人登记、教师编制、经费预算及各项事业统计。

一套班子:联合学校在学校管理方面实行一套班子模式,即校(园)长由同一人兼任,成立联合党组织。

一体化运作:联合学校全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做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评价考核的一体化。

除了管理一体化,联合学校同时实行教育教学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评价考核一体化。

奉贤区通过组建联合学校,探索构建“市区优质校+本区优质联合学校+集团”的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推动集团内学校更好更快发展,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速提升区域教育现代化、优质化、均衡化水平。

2019年,奉贤区将奉贤区实验中学的崇实校区挂牌为奉贤区崇实中学,两校组建为奉贤区实验·崇实联合中学;2020年,南桥小学的恒贤校区析出,成立南桥·恒贤联合小学。

同样是在2020年,联合办学迈出了一大步——2013年刚刚开办的青溪中学,与薄弱校青村中学组建了青溪·青村联合中学。

“这是两所学情、校情完全不同的两所学校,我们接到任务后也是摸着石头过河。”青溪·青村联合中学校长薛晨红说。2020年的暑假,学校开展了大量工作,“首先组建包括两校校长、副书记、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的管理中枢,负责学校教学、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两校区分别组建教学和德育管理团队,按照各自分工负责具体落实、检查和考核。”


两校实现制度、课程、师资的共享,薛晨红说:“两校打破校际壁垒,组建大教研组、大备课组、大项目组,从而解决青村中学单人备课组教研力量薄弱的问题;确保每年不少于10%的教师实现流动,以逐步缩小两校区之间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并解决青村校区结构性缺编问题。”

联合办学四年来,青村中学流失的生源开始回流,学生数由196人上升到现在的435人,九年级毕业生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和中职校)升学率均为100%;2022、2023年名额分配到校计划指标完成率100%。对比2018年及2021年上海市九年级绿色指标发现,学校90%以上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学生认同度与家长满意度指标均在2018年度的基础上有了大幅的提高。


2023年10月,奉贤区教育局发布了《奉贤区联合学校管理办法》,明确联合学校的组建旨在提高区域基础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推进更加紧密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和引领带动作用,真正实现联合学校内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队伍建设、评价考核的四个一体化,并以优质联合学校为龙头,更好带动整个教育集团的集群化、高品质发展,集群化提升区域学校办学水平,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


奉贤区目前已组建联合中小学17所,并形成了三种组建模式:

以强带弱,实现双强。联合学校内一所为强校,另一所为相对薄弱校,通过以强带弱,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如奉贤区青溪中学与青村中学组建为青溪·青村联合中学。

以大带小,实现优化。联合学校内一所为大校,而另一所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造成规模过小学校,通过以大带小帮助小规模学校解决师资等方面困难,也为大学校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创设契机。如奉贤区平安学校与邵厂学校组建为平安·邵厂联合学校之后,两校通过联合教研、共享专家资源、一体化评价考核等方式,较好解决两校面临的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两校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等都有了较好发展。

新老结合,优势互补。联合学校内一所为老学校,而另一所为新学校,通过新老结合、优势互补,使新学校稳健“起航”,老学校焕发新动力。如奉贤中学附属实验小学为2021年9月开办的新学校,与附近的奉贤中学附属三官堂学校组建为奉中附小·三官堂联合学校之后,新老团队结合、新老文化融合,使三官堂学校焕发新的办学活力,也快速提升了奉中附小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施文龙表示,实践证明,联合学校最有助于促进城乡学校的一体化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真正起到了以强带弱实现双强、以大带小实现优化、新老结合优势互补的集团化办学目标。

文字:曹轶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周紫昕

校对:曹铒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