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讯(记者 韩雯)养老、救助、殡葬……昨日,在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联合策划的《公仆走进直播间》“向群众汇报——2024委办局长年终访谈”第二期节目中,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峰带领各相关处室负责人就群众关切的问题进行了回应,并就下一步工作谈了思路。
失能失智老年人是养老服务的重中之重,在天津市今年的20项民心工程中,针对失能失智老年人列出任务清单,要打造全生态、专业化的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专区10个,培训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1000人。
“我们已提前超额完成了民心工程民政任务。”朱峰说,经过统计,在天津市340万老年人口中,失能老年人有14万人,在问需之后,市民政局决定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工作。
“今年是开展培训的第三年。2022年和2023年,我们培训了2202名照护者。今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再培训1000人,在报名阶段,我们看到统计,感受到群众的需求非常强烈。对此,我们发挥社会组织链接资源广、响应群众需求快的特点,发动他们积极参与,最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慈善基金捐助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了培训范围,实际培训了2200人。自项目开展至今,已经培训了4402人。目前,我们的培训主要面向经济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重度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者。”市民政局养老处处长赵康建介绍说。
“我家也有失能老人,也想报名参加培训……”在节目中,针对想参与却没报上名的群众反映的问题,赵康建回应:“我们还制作了20期、每期20分钟的专题教学视频,邀请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的教授和专家,围绕失能老年人急救常识、生活照护、疾病用药等方面进行专业理论讲解及操作技术指导,课程在‘天津民政’公众号上,可以随时观看。”
同失能老年人一样,失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是困扰家庭的难题。“老年人是认知障碍的高发人群,近几年,我们一直在筛查统计,发现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高达20%,也就是说,每5个老年人里就有1个患有认知障碍,在近期的筛查中,我们发现有的区已超过了30%。”朱峰说,目前,认知障碍治疗分药物和非药物干预两种,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属于重要的非药物干预载体,通过色彩、音乐、触觉等多重感官刺激,锻炼维持老年人的思维认知能力,甚至唤起一些记忆,“在调研中,有的家属反馈,自家老年人在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在养老院再也没有走错过屋,整体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这就是我们打造这个专区的初衷,我们鼓励更多的养老服务机构都设立认知障碍照护专区。”
“今年,我们格外关注低保边缘群体,特别是因为大病医疗、子女教育、突发意外发生大额刚性支出而陷入经济困难的群众,我们出台了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两个新的政策,建立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救助政策。”“今年,我们重点推进了低收入人口动态信息监测平台建设,将全市22万名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体系。”“我们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动员全市114家基金会和189家慈善组织开展灵活救助帮扶。”……朱峰表示,群众遇到生活困难想要寻求救助,可以通过四种求助方式,一是现场求助,就近到街道(乡镇)社会救助窗口求助;二是电话求助,市民政局官网上有市局和各区局的救助咨询热线,也可以拨打12345进行求助;三是扫码求助,关注“天津民政”公众号,救助二维码,扫码可以求助;四是“津心办”求助,登录“津心办App”市民政局旗舰店,可申请救助。
“故去的亲人生前有海葬的嘱托,但咨询后发现海葬要等待一段时间……”对于群众的咨询,市民政局殡葬处处长邢军说,为满足需求,今年,在原有基础上新增骨灰撒海28批次,全年共完成53批次,基本上缓解了排队时间长的问题。目前,天津市骨灰撒海服务实行全年预约受理,根据报名情况,在气象条件允许下适时组织开展。有需求的市民可拨打27716792、27322944进行电话预约。
今年,天津市进一步扩大了老年人助餐补贴的覆盖范围,将70岁以上7类特殊困难老年人也纳入进来,新增受益人口6万人。接下来,全市将打造30个具备明厨亮灶、集中堂食、个性化送餐、网络服务等功能示范型老人家食堂,新建30个社区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农村幸福院)。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