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官宣了2025年的春晚主题,让人不仅感叹,这一年怎么过的这么快呢?
不知道今年春晚有没有好的小品演员,有没有令人记忆犹新的表演呢?
中华人民骨子里传统就是过年吃饺子看春晚,但是你有没有好奇春晚的那些观众是哪来的呢?
据说春晚的票是不对外出售的,既然是非对外售票形式,他们又是怎么得到入场资格的。
观众也是演员?
中国春晚从1979年开始,至今已经有45年的时间,在观众心里,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春晚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可是很多观众却不能参与到节目的录制中。
观众的心情热烈,总想去现场感受一下节目的风采。
随之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春晚现场的观众是哪来的,他们难道是不用买票的演员吗?
相声界有个词叫捧哏,春晚那些坐在观众席上的特别来宾,就和这个作用差不多,主要是负责烘托气氛的。
舞台上演员尽兴的表演,到了关键的结点,需要一些人通过鼓掌和欢呼等方式,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
而在场的观众就是要扮演一个群演的工作,时不时的鼓个掌,让远在屏幕之外的观众,也对这样的氛围感同身受。
你可以不在春晚现场,但不能感受不到春晚的喜悦。
虽然这个活比较简单,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观众席上的。
简单的说,春晚的观众都是有来历的,他们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才有资格参与的。
相信眼尖的观众都猜出了春晚观众的真实身份,各有各的的背景。
比如在座次这件事上,就大有学问,坐在前排和后排的人员,身份就有很大的悬殊。
前排的一般是做出重大贡献,或者是有特殊来历的人物,后排观众则更普通一些。
春晚是难得的盛会,给一些重要人士安排一个上等座位,也在情理之中。
每一个年代,鉴定模范的标准不一样,唯一确定的是,他们对国家有重大贡献。
2022年,因为疫情,看到了中国人的决心,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工作者。
当年评选出来的一批先进人士,就有幸参加了这次春晚。
而且春晚参加人员的门槛,并不是那身份地位作为唯一的界定标准。
它也有自己的灵活性,也会紧密的和各个行业联系在一起。
比如快递小哥刘阔就曾经参与到当年的春晚录制现场,他是优秀农民攻的代表。
脸上写满了朴实,能有机会参加到这样的盛会,就是在给自己争光。
所以这也印证了一件事,春晚是普通人也能参与其中的。
关键在于参与者能不能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价值导向,去引导更多的人。
在春晚的观众席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商界大佬。
他们不趁着假期和家人团聚,反而来给春晚当观众,那是你不懂商人思维。
春晚的受众群体是13亿人,还有海外直播,随便的一个亮相,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毕竟名人效应产生的原理就是这样。
李彦宏曾经在春晚上的惊鸿一瞥,就被外界视为一种商业上的炒作。
不过能在春晚这样的大舞台上来一场活体广告,估计也是花了大价钱。
还有一部分观众,是春晚工作人员的家属。
这场盛会从筹办开始,就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很多工作人员牺牲了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就是为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导演组也是很人性化的,就将工作人员的家属请过来,过个不一样的团员年。
说到这里,真有点羡慕那些家属。
春晚的成功,不是某个人造就的,而是一堆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虽然看了那么多届春晚,不知道谁能将春晚的那些变更史也了解透彻呢。
春晚的变化过程
你可能不知道1979年,央视第一次筹拍春晚的时候。
受当时的拍摄限制,只能采取录播的时候,一直到1983年,都是这样的。
可能也是因为当时的经验不足,考虑到观众对这档节目的期待值很高,又担心直播过程出现大的瑕疵,便采取保守的方式。
春节这个日子,对全国观众而言,都是意义非凡。
很多工作人员,都觉得举办一场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才更符合节日的氛围。
经过商讨,1983年之后的晚会,便都以直播的形式呈现。
这样的设计方式,其实对于经验不足的团队,也并非易事。
改成了直播的方式之后,面临的挑战也在变多,即使经历了多场的彩排,依然会有瑕疵出现。
毕竟人在表演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其实不完美才是最接近完美的一种表达方式,或许期待它的完美。
就像大家期待节日的团圆一样,但众人不会过分挑剔,也会会容忍误差。
连春晚工作人员都会说,有些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毕竟在表演的过程中,可能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那种欢乐的氛围,会成为演员坚定表演的动力。
那些你不知道的春晚故事,可能真的很有意思。
比如春晚的两个大型失误现场,就曾经有过两次。
1985年的《百猴迎春》节目,事后连节目组导演都说,安排的欠考虑。
那一年是牛年,在生肖上,牛和猴相冲。
好在春晚播出的年代,已经不信风水这一套,大家的观念里也不太在意属相这件事。
所以这个节目的问题提及的次数并不算广泛。
其实当年最大的问题是场馆安排不妥当,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背景不够明亮。
到了春晚直播那天,灯光问题还没解决,只能硬着头皮上,这也招来了很多的差评。
2007年春晚,同样出现过问题,不是经验成熟了,就万无一失了。
那个黑色三分钟,还真是让人过目难忘。
因为节目的出现的失误,主持人为了救场,出现了抢台词的情况。
当然这样的失误可以理解,毕竟有缺失的东西,更容易被人记住。
春晚出现问题,还是少数的情况,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表现的很出色。
这也让春晚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春晚上那些忘不掉的经典节目
几十年的时间了,春晚贡献了很多经典的荧幕作品。
每一次表演的背后,都是演员和工作人员心血的凝聚。
总有那么几个作品会被记住,成为大家心中不变的回忆。
《难忘今宵》这首歌,大家都不陌生。
每到零点时分,李谷一老师的歌声准时想起,代表新的一年又到来了。
如果说春晚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那应该就是这首歌。
如果没听完《难忘今宵》,就会有一种春晚还没演完的错觉。
作为春晚的必备曲目,可以说它是看着春晚的成长,才能走到今天的。
而春晚的经典曲目,又怎么会只有这些。
1984年,张明敏作为香港明星的代表,参加了春晚。
他带来的那首《我的中国心》,唱哭了多少海外游子,也唱响了港澳同胞想回归祖国的决心。
这首歌应该是属于老歌的范畴,但经典的歌曲,又怎么可能只传唱一时。
无论过了多久,依然会被它的旋律打动。
《我的中国心》在现在这个歌曲琳琅满目的时代,爱听这首歌的人依然很多。
回忆杀这个词,总会和这首歌一样,让人产生共鸣。
费翔是既张明敏之后,又一位登上春晚的台湾艺人。
背起的卷头,一身燕尾服,很有那个时尚潮流的感觉。
他唱火了《冬天里的一把火》,第一次听这首歌,感受到了宝岛人的热情。
那种情感上的共鸣,可能才是这首歌真正大火的原因。
虽然之后听过很多个版本的翻唱,还是更喜欢费翔的唱跳版。
可能是中了他的魔音,在听其他,要么神似,或是形似而已。
都说九十年代的春晚舞台是神仙打架,当年涌现出来的那批搞笑明星,也都退居幕后。
但他们的经典,却留在了荧幕上。
陈佩斯和朱时茂的搭档,是多少观众最期待的节目。
他们的《主角和配角》,虽人设简单,但笑点满满,不得不佩服老一代艺术家的演技。
两个天后的强强两手,将那首《相约1998》演唱成了经典之作。
这首歌火了30多年,而两位主场也也已经年逾半百。
随着春晚的模式越来越成熟,出现的节目也在不断增多,更多的艺人在这里获得了关注度。
作为春晚常驻嘉宾的赵本山更是带来了经典之作,《卖拐》系列。
这么好看的春晚,是儿时的记忆,更是长大后的相聚。
相信大家对春晚嘉宾的来源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但无论在那看春晚,感受到的氛围都是一样的,充满祥和。
我们也期待2025年的春晚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