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乔显佳

经过前期紧张筹备,12月1日,山东博物馆7个研究中心成立会议在该馆举行。来自省文旅厅、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到场见证。


博物馆如今成为文化发展的新风尚。在国家良好文化氛围以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正确领导下,山东博物馆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今年,山东博物馆成功入选中央和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这是该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标志着其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作为山东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心,山东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40余万件,各类文物特色鲜明、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唯一性。其中,又以汉画像石、明代服饰、鲁绣以及书画、古籍善本、青铜器等收藏在全国独树一帜,地位领先。另外自然标本方面,馆藏丰富,在阐释山东古地理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这些丰富的馆藏资源,山东博物馆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陈列展览为呈现,打造了多样化的展陈体系,近年来推出了《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晚明书风展》《器以载道——山东晚期铜器的古意与新义》《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多个优秀原创展览,对馆藏文物藏品资源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诠释。为了更好地发挥馆藏文物资源优势,用展览讲好山东故事,同时补齐学术研究短板,山东博物馆决定成立七大研究中心。分别是:鲁绣研究传承中心、山左明清书画研究中心、明代服饰研究中心、水墨画研究中心、古代铜器研究中心、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中心、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身为考古专家、青铜器鉴定研究专家的山东博物馆馆长刘延常,也自愿“降格”兼任古代铜器研究中心主任一职,馆长亲力亲为抓学术,且“自领一摊”,这让其他研究中心主任感受到份量。


刘延常在成立会议讲话中提到,七大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山东博物馆践行学术立馆理念,实现学术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有效统筹博物馆的文物资源和人才资源,实现优势力量的集中攻关。将打破部室的局限,采取老、中、青结合,传、帮、带方式,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专家,并广泛吸纳有研究兴趣、有研究基础、有学术追求的馆内研究人员加入各个中心,凝聚起研究合力,促进与提升藏品研究、学术研究水平,引领带动全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将各个研究中心打造成博物馆发展的前沿阵地,也要将各个研究中心打造成青年人才和高、精、尖人才的孵化基地,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夯实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学术底座。在博物馆的工作中,也将以各大中心的研究为重心,辐射博物馆陈列展览、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文创开发等领域,实现由点及面,全盘带动的发展布局。

另外,7个研究中心也是山东博物馆今后全面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托。为有效提升各中心的科研水平,7个中心可广泛聘请各领域知名专家作为学术顾问,参与和指导各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工作。构建以博物馆资源为核心,以各研究中心为平台,以知名专家为头雁,以青年学者为后备军的全系统联动大学术研究格局。


对山东博物馆7个研究中心的成立,与会者予以颇高评价。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二级调研员陈宇到会表示祝贺,对工作创新表达殷切期待;山东博物馆特聘首席专家、潍坊市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敬明热情洋溢地历数山东博物馆建馆70周年发展历程,认为在各项事业都取得突破发展的今天,成立7个研究中心水到渠成,十分必要,将夯实这块山东文博的学术高地,开启山东博物馆稳步迈向世界一流博物馆新征程。代表7个学术研究中心发言的古代石刻艺术研究中心于秋伟说,自己入馆工作32年,见证了博物馆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的变化,“博物馆迎来高光时刻,必须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做出新的贡献,7个研究中心就是在此背景下成立的。”于秋伟说。

受聘为水墨画研究中心专家的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明波告诉齐鲁壹点记者,山东博物馆水墨画研究中心成立于“传统绘画与当代水墨交叉融合”的当下,对于开展学术研究,廓清发展方向“意义重大”。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