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管企业在资本市场正表现出不同的两面。

一面是上市物企“私有化”势头正在扩大,年内或将有两家私有化退市物企。

而另一面,年内仍有两家物企成功上市,且两家新上市物企上市首日股价至今均上涨,另有6家递表企业排队IPO。

在资本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多数物企因业绩下滑、市场环境变化等面临股价下跌的压力,同时物业股流动性变差,65家上市物企中有近九成换手率低于1%。

在这一背景下,对于一些股价下行、换手率低、成本高的上市物业企业,选择私有化退市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企业可以节省资源并合理分配至相关业务投入;也可以避免市场波动造成的焦虑,从而静下心来打好内功。

不过,物企私有化对未上市物企的情绪有所影响。


近日,融信服务发布公告称,拟以协议安排方式将公司私有化并撤销上市地位。

从私有化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三方面:股份交易问题,上市平台难以作为长期发展的有效资金来源;减轻资本市场压力,通过私有化可摆脱资本市场的约束和压力,更加灵活地进行集团内部整合和战略调整,以应对行业环境的变化;优化决策效率,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从近几年来物企上市情况来看,2019年至2021年物企掀起赴港上市热潮,三年内共计43家物企成功上市,其中2020年成功上市的物企数量达到18家。

2022年以后,受地产关联方拖累,上市物企市值不断缩水,截止2023年12月31日,57家样本企业总市值为2081亿元,同比下滑43.3%,较2021年(5047亿元)下降58.8%。物企上市热情减弱,递表物企或主动撤退或被动出局,2022年至2023年两年仅有10家物企上市。

2024年至今,泓盈服务和经发物业两家物企成功登陆港交所,两家企业均是在去年首次递表,至此,物管行业上市企业总数为67家。


从递表企业来看,已递表尚未上市的物企目前有6家。上市物企私有化必然会对未上市物企的情绪有所影响。



近年来,物企在股市的形势较为复杂。从整体来看,物企股价涨跌分化明显,多数物企因业绩下滑、市场环境变化等面临股价下跌的压力。

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29日,66家上市物业股首日至今股价下跌的物业股有51家,占比77.2%,其中下跌0%-50%的有15家,下跌50%-100%的有36家。

66家上市物企股价较上市首日上涨的有15家,其中涨幅100%以上有7家,涨幅50%-100%有1家,涨幅0%-50%有7家。

从物业股流动性来看,剔除停牌物业股,截至2024年11月29日,65家上市物企中,仅有1家企业2024年日均换手率高于7%,2家企业换手率为3%-7%之间,3家企业换手率为1%-3%;剩余59家企业换手率低于1%,占比90.8%。

一般情况下,当股票换手率低于1%之时,说明股票极度低迷,活跃度太低,买卖流通性太差;当股票换手率在1%~3%之间,说明股票属于正常活跃度;当股票换手率3%~7%之间,说明股票相对活跃,参与买卖的投资者比较多,流通性较强。

物业股流动性差是上市物企选择私有化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物业股整体面临估值压力,市盈率相对较低,市场对其价值重估仍在进行中,投资者对物业股的投资信心不足,交易意愿受到抑制,进而导致流动性降低;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市场波动等会对物业股产生影响,减少对物业股的投资,降低其流动性。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环境下,物企作为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独立运营的第二增长曲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地产,这也是不少地产母公司对上市物企私有化的一大原因。

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物企都适合私有化。

从核心指标上来看,剩余募集资金大于私有化金额的企业最可能被私有化。这意味着在进行私有化交易的过程中,公司原本募集的资金在扣除私有化所需的金额之后,还有剩余的部分。这也给了企业进行私有化操作的资金基础。


上市物企私有化之后对企业本身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物业企业回归母公司附属,可深化地物协同。完成私有化之后,可以更好地专注于长期战略,更加精准地进行地产与物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整合。从母公司并表角度看,私有化将进一步提高物业企业对公司归母净利润的贡献水平,更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地产企业的现金流。

其次,维稳地产企业股价,并拓展地产企业转型空间。物业管理业务具有较强的抵御周期波动等属性,具备长期的潜力和增长的韧性,对于已经拉响红色警报业绩表现的地产公司,这些特性正好成为谋求转型的着力点。此外,置入物业管理服务,在延伸房地产业务产业链背后,地产母公司或许还存在着维护股价的打算。

对于行业而言,上市物业企业私有化必然会对一些未上市物企的情绪有所影响,尤其是仍依附于地产集团之下的头部物企。

未来计划上市的公司,因面临增量市场萎缩、存量市场内卷、物业费下降、拓展难度大等因素,除了要把物业作为一个单独业务板块大力发展并推向上市之外,从物业配合产品力+服务力角度看,在不上市的前提下一起开展联动,或许效果更好、也更为长久。

私有化与维持上市地位,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而且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每个阶段所适合采取的措施也不同,需要因时因势而异,如果成本高、融资功能缺失,私有化退市或许是更有利的选择,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集团内部整合和战略调整,以应对行业环境变化。

文章来源:丁祖昱评楼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