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星龄”漫长的“宇宙使者、天外来客”,一边是技艺精湛、传承至今的“城市记忆”非遗展览,从浩瀚太空到蔚蓝星球,从生活百态到文化自信,神秘又神奇的吉林市博物馆(吉林市陨石博物馆)迎来一批特别访客,他们边参观边采访,叹奇迹、赞技艺、享文化。
12月3日,参加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外事办公室联合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组织发起“看吉林·国际媒体文旅采风活动”的媒体记者们,走进吉林市,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度假名城中,感受“雾凇之都 滑雪天堂”的冰雪魅力,领略星际奇迹和非遗文化的别样精彩。
叹奇迹——
“天外来客”带来宇宙信息
“这简直就是奇迹,这么大这么重的石陨石竟然还只是碎裂后剩的一部分,那它来到地球前得有多大啊!落点覆盖区域住着数十万户人家,却没造成伤亡和损害,这幸运概率得多高,除了奇迹我想不出什么词汇来形容了。”来自多米尼克政府新闻电视台的记者看着“吉林一号陨石”说,“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吉林一号陨石”重1770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单个石陨石,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吉林陨石陨落产生的震波相当于1.7级地震,丰满地震台等单位准确记载了陨石陨落时间是1976年3月8日15时2分36秒。
吉林陨石蕴涵着丰富的宇宙信息,是研究天体起源、空间探测等学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熔壳和气印是陨石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后形成的,科学家通过对陨石上的熔壳和气印等研究,为计算人工飞行体重返大气层的过程提供了有益论据。其为中国科研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赞技艺——
吃住行游娱购各具精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历史长河中,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在吉林市繁衍生息,留下了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吉林市将其中大部分搬进了博物馆进行展览,保护和传承并重。
“这真是神奇的草,它怎么能做出这么多各式各样的物品,感觉太让人不可思议了。”对于曾经的吉林三宝之一乌拉草,媒体记者们不时竖起大拇指点赞。乌拉草叶子细长柔软,坚韧不易折断,是草编工艺品、造纸的主要原料。乌拉草制作工艺作为我国草编技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旗?袍?——旗袍!这服装太美丽了,非常有特色,颜色鲜艳,特别华丽,看起来很有气质。”采风团中的女记者们看着旗袍久久不肯离去。
据介绍,吉林市已成功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名录,截至目前,市级名录共有274项,省级名录70项,国家级名录7项。
享文化——
“剪”出美好 写出幸“福”
“我们先将正方形纸张对折一下,然后画出蝴蝶的半边线条,按照线条用剪刀裁剪,就能发现你们想象不到的事情。”在非遗展览现场,满族剪纸技艺老师在教外国记者朋友剪纸。
“真的很神奇,很难想象一只蝴蝶竟然从我的手上诞生出来,这种技艺真了不起。”泰国头条新闻电视台记者、编辑阿提查·蓬丽萨是第一次尝试剪纸,“剪刀转来转去就能创造出这么美好的事物,剪纸老师的构思和动手能力让人钦佩。”
吉林市博物馆馆长、吉林市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牛成现场教外国朋友写毛笔书法。放好红色纸板、握起毛笔、饱蘸墨汁、悬腕运笔……5分钟后,一个“福”字跃然纸上,埃塞俄比亚芳纳广播公司制作人Afework Eyayu Jemere举起写好的“福”字,向围观者展示起来。
“中国的书法非常美,非常有意思,想写好很具挑战性,但我特别喜欢它。我之前上过短暂的书法课,今天又进行了新的学习,以后我还想多学学。”Afework Eyayu Jemere说。
“这座博物馆非常好,不仅向游客展示了陨石,更展现了城市历史风貌和文化传承,非常棒。这里的陨石让我印象深刻,不同于单颗陨石的展出,这里展出的是一场‘大雨’,陨石组成的大雨,特别罕见、震撼。有机会的话,我还想来继续参观。”巴基斯坦《每日中巴经济走廊》首席数字记者费萨尔·艾布雷西姆说。
据了解,近年来,吉林市文旅“成绩单”不断刷新。仅今年国庆假期,各景区景点和文博场馆接待总量和实现旅游收入均创下近5年新高。全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56.96万人次,同比增长106.92%;营业收入3578.07万元,同比增长59.73%。吉林市博物馆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