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平平

贾母对于宝黛爱情的态度一直被红迷朋友津津乐道,由于受后四十回“掉包计”的误导,很多人认为贾母可能更加倾心于宝玉宝钗之间的“金玉良缘”,她对宝玉黛玉之间的“木石前盟”则是持否定态度的。

其实,贾母对宝黛爱情是非常支持的,至少前八十回贾母一直都是宝黛爱情的维护者、推动者。

Part1



第五十七回,紫鹃“情辞试莽玉”之后对黛玉笑道:“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

第六十六回,兴儿与尤氏姐妹说笑:“他(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两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可见,在荣国府众人眼中都早已认定宝黛爱情了。贾母作为荣国府的老封君、最高掌权者,想来如果没有她的认可,众人也是万万不敢如此打趣的。关于宝黛爱情,贾母碍于王夫人元春等人的阻挠不便直接表明态度。

Part2



但是纵观前八十回,贾母关于宝黛爱情还是有过几次支持性表态的。

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

第二十九回,贾府带领阖府上下众多女眷到清虚观打醮。张道士不知为何突然要给宝玉说亲。贾母回道:“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也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来告诉我”。

且不理论张道士为何要给宝玉说亲,单就贾母的这番推脱之词就值得细细品味。清虚观打醮之前,元春已将端午的节礼赏了,宝玉同宝钗的节礼一样,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元春已然更加倾心于“金玉良姻”,在宝玉的婚姻选择上已暗暗属意宝钗,当然这份选择肯定有王夫人背后的推波助澜。此时,“金玉良缘”的说法在整个贾府可谓甚嚣尘上。

元春端午赏赐给宝玉宝钗同样的节礼所释放的信号,贾母作为一个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过来人不会看不懂。但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贾母明显更加倾心于自己的亲外孙女黛玉。所以,贾母借着和尚口中所谓“宝玉命中不该早娶”之语打破同样是和尚主张的“金玉良缘”之说。

这句“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得上就好”就是贾母对宝黛爱情的支持性表态。你们薛家虽贵为皇商,但是我们贾府不在乎那几两银子;林家虽只剩黛玉一人寄居贾府,但是模样性格都极好,完全配得上宝玉。

二、不是冤家不聚头

清虚观打醮之后,宝玉黛玉之间爆发了最为激烈的一次冲突:宝玉砸玉、黛玉剪穗。最终是宝玉“脸都气黄了,眉眼都变了,从来没气的这样”;黛玉则“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胜怯弱”,动静大到惊动了贾母、王夫人。

之前宝玉黛玉也时有口角,但一般都是宝玉“打叠起款语温言”劝慰一番,好妹妹叫上几遍,二人便好了。但这次不同,二人一连几日都未见面,是情感最激烈、时间最长的一次。急得贾母抱怨道:“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话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

贾母这句“不是冤家不聚头”实际上就是对宝黛爱情的默认,更是在贾府对宝黛爱情的一次郑重声明。正如脂批所言:二玉心事,此回大书,是难割了,却用太君一言以定,是道悉通部书之大旨。当然,贾母这句话也是情急之语,毕竟宝黛二人的此次争吵太过激烈。

正是贾母这句“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俗语才让二玉有了顿悟。二人“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头细嚼这句话的滋味,不觉潸然泪下”。所谓冤家,就是因为爱而带来痛苦的人,二人之所以会闹别扭、起冲突,还是因为心意不通、情意相隔,每每以假言试探。所以,宝玉第二日一早便主动登门赔罪,甚至说出“你死了,我做和尚”之语,旨在向黛玉诉诸衷肠、表明心意。

三、有意撮合宝琴宝玉

第五十回,贾母细问薛宝琴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咋看之下,贾母似乎有意将宝琴许给宝玉,乃致薛姨妈心中也暗暗揣度贾母“是要与宝玉求配”之意。

那么贾母真的是想将宝琴许给宝玉嘛?宝琴初至,贾母便十分疼爱,“喜欢的无可不可,已经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了”。如若贾母真有撮合宝琴宝玉之心,又怎会让王夫人认宝琴为干女儿,而且还是逼着王夫人认亲。宝玉宝琴已然兄妹关系,贾母又怎会为宝玉“求配”?

贾母的真正用意或许就在于让薛姨妈感受到她有将宝琴许给宝玉之意,只要薛姨妈意识到这一点,贾母的目的就算达到了。此回,整书已快过半,“金玉良缘”之说在贾府已经愈演愈烈。但贾母似乎总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对此从未有过任何表态,如今见了宝琴却突然流露出要给宝玉配亲之意。这就是再明显不过的表态:我(贾母)绝不认可所谓的“金玉良缘”。

Part3



关于宝黛爱情,贾母毋庸置疑是赞成的支持的。但是由于王夫人元春等人的阻挠,加之自己身份特殊,既是宝玉的祖母又是黛玉的外祖母,贾母无法直接表态。

对此,深谙贾母内心真实想法的凤姐表现地比较直白。凤姐曾当着众人之面打趣过黛玉:“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甲戌本脂批在此有言:二玉之配偶,在贾府上下诸人,即观者、批者、作者皆谓无疑,故常常有此等点题语。

凤姐作为贾母最忠实的“马前卒”,一贯看贾母眼色行事,如若贾母没有属意宝黛爱情,凤姐又怎敢如此打趣黛玉。凤姐这句幽默之语其实也是在替贾母表态。


文字丨平平

图片丨网络


红楼梦研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