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黑冠长臂猿共178群,群体数量较2010年增长43.55%;2023年境内绿孔雀数量达320~350只,比2017年增加近4倍……12月3日,开屏新闻记者从玉溪市生态环境局《新平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新平县聚焦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突出问题整治、污染攻坚、绿化转型发展、生态安全、生态价值转换、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新平建设取得新成效。

极小种群的新平守护

地处哀牢山中段东麓的新平县,是云南省“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中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平县森林覆盖率达61.99%,生物多样性丰富。县内共记录陆生脊椎动物资源4纲30目95科300属555种,分布植物291科1445属3601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印支灰叶猴、西黑冠长臂猿等共21种;有滇南苏铁、陈氏苏铁、文山兜兰、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西黑冠长臂猿▲▼


为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平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16575.80公顷,占国土面积27.32%;县域内有云南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段)、玉白顶林场市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磨盘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和磨盘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


当地以哀牢山、磨盘山等区域为重点,开展极小种群、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建立绿孔雀保护小区4个,陈氏苏铁社区共管就地保护小区4个,格力兜兰、云南火焰兰社区共管保护小区2个,云南松活种质资源保存库1个。实施新平哀牢山西黑冠长臂猿监测与保护项目,建设鸟类迁徙通道监测网络体系。通过以上措施,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监管。2022年西黑冠长臂猿共178群,群体数量较2010年增43.55%;2023年境内绿孔雀数量达320-350只,比2017年增加近4倍……

“橙”就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近年来,新平县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通“两山”双向转换通道,走出一条生态为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据了解,新平县内干热河谷地区曾因大量种植甘蔗等作物,水土流失严重。在干热河谷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当地融合林果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两山一谷”独特立体资源,根据海拔、气候、植被、种植结构等,明确开发利用边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用“生态修复产业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种植养殖循环化、科技创新数字化、市场营销品牌化、利益联结一体化、价值实现多样化”的“七化”模式,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平橙”。


引进水果标准化灌溉、冰糖橙智慧农业、果园绿色防控等高新技术;实施云南首例5G+农业场景运用(“一果一码”溯源);实施“生猪养殖—有机肥还田—柑橘种植”种养循环模式……

2023年新平全县柑橘种植面积17.77万亩,产量34.66万吨,产值15.6亿元,种植面积和产值全省第一,涌现出褚橙庄园、鼎成农业种养循环典型案例。新平县先后获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等殊荣。

文旅融合激活“两山”动能

生态旅游是“两山”转化的重要渠道之一。新平县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推动哀牢山旅游开发。依托哀牢山的生态资源,开发了南恩瀑布、石门峡、陇西世族庄园、茶马古道、金山原始森林等景区(点)。农家小院、星级农家乐、民宿、露营基地、汽车房车营地、半山酒店等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开发。乡村摄影、徒步漫游、康体养生、观云海日出等新业态产品逐年发展,吸引了广大游客慕名而来。


同时,新平县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花腰傣历史、民俗、古建、非遗等原生态民俗文化,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有效融合。戛洒“火红凤凰花·风情花腰傣”赏花民俗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023年,新平县共接待游客569.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97亿元,荣获“中国最具特色生态旅游名县”“最具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十佳”等多项荣誉。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9.6亿元,位居全省27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第1位。

随着哀牢山知名度的提升,新平县科学制定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依托现有道路及景点设置,合理布局哀牢山徒步线路、县内旅游环线,完善县城、戛洒镇和哀牢山景区周边传统村落接待设施,促使游客分流,提高接待能力。同时,整合自然保护区与景区景点管理能力,加强了景区与自然保护区未开发地带的巡护和劝导工作,严禁游客擅自进入自然保护区。

在保护好哀牢山生态、环境、资源的前提下,促进哀牢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

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孙琴霞 文 新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