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7岁清华博士任上海交大博导”一事,在舆论场上引发关注,相关话题也长居微博热搜榜上。据澎湃新闻报道,这位年轻的博导名叫张林峰,今年6月,他在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现已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能在入职后不久就成为博导,跟张林峰的科研成果与研究方向密不可分。据报道,张林峰的研究领域为高效的人工智能(Efficient AI),包括大模型、图像视频生成模型、人工智能数据集的压缩与加速等。而且,他在CCF-A等高水平学术会议与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二十余篇,被引用2000余次——这些信息都证明了他的科研能力。

更重要的是,张林峰选择了一个“青椒”很有优势的赛道——人工智能。在这一新兴领域,“青椒”完全有可能挑大梁。事实上,张林峰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了年轻人的创造力,他成功把知识蒸馏与模型压缩推广到了二维检测、三维检测、多视角图像检测、实例分割、图像生成、视频超分等多种应用任务中,走在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前沿,足以担当为学生授业解惑的师长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张林峰的职称是助理教授。很多人一提起“博导”,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当事人应该是个教授。然而,实际上,如今一些高校为了支持青年科研人才的发展,会让助理教授、讲师直接成为博导,带领一个团队从事前沿的科研工作。这其实是符合科研工作规律的,也有助于提升“青椒”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比如,早在2013年,湖南大学就发布政策,将博导申请权限拓宽到讲师。根据规定,一些年轻的讲师只要能在前沿领域做出成果,就可以申请担任博导。2020年9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也明确,“单位要从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水平、育人能力、指导经验和培养条件等方面制定全面的博士生导师选聘标准,避免简单化地唯论文、唯科研经费确定选聘条件”。换言之,能否成为博导,年龄和工作时长不该成为限制条件,不能简单用“太年轻”或“资历不够”之类的观念影响博导的评定。

而且,上述文件还提出,“选聘副高级及以下职称教师为博士生导师的,应从严控制”。这说明:具备讲师、助理教授、助理研究员等职称的“青椒”,在理论上是可以成为博导的,只是聘任其为博导的要求会比较高。这样的要求,一方面给真正有能力、有潜力的“青椒”打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又能避免不具备相应科研实力的人“钻空子”。落实上述要求,有助于扶持优秀的青年科研人才,推动前沿学术研究的进步。

理工科研究往往需要科研团队的有效合作,只有分工明确、共同探索,才能更好地攻克学术难题。特别是在实验室里,需要对相关研究有深入见解的人担任指导者。让有实力的年轻学者成为博导,有助于促进导学关系的良性发展,既能教学相长,又能营造良好的实验室氛围。

科研职务不该被年龄和资历等要素束缚。让更多张林峰这样的“青椒”成为博导,为走在创新前沿的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有助于推动科研事业发展。

撰文/黄帅

编辑/任冠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