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长江新区成立之后,不少新洲网友觉得新洲被“摘桃”了,因为经济重镇阳逻被托管后,新洲的GDP很有可能拦腰斩,于是不少新洲网友觉得新洲应该重点发展邾城,而不是双柳,害怕双柳未来也被划走。
可能是有了新洲的前车之鉴,部分黄陂网友也害怕盘龙城被割走,在小编讲盘龙城有好消息的时候,有网友担忧的说黄陂不应该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重点发展横店和前川,不然会步了新洲的后尘。
那么,像黄陂、新洲这些郊区,到底应该把重点放在与市区更近的地方进行融城,还是说避免被割肉而重点发展区政府所在地,打造卫星城镇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几个新城区的发展模式。
东西湖
东西湖是武汉目前6个新城区里面各方面发展最好的一个区,也是融城做得最好的一个区。
其实在东西湖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之前,东西湖和黄陂、江夏、新洲、蔡甸一样都是武汉的郊区,但由于与市区近,占据了地理优势,导致东西湖很早就开启了融城发展模式。
1994年东西湖的常青花园就已经进行开发了,而吴家山、将军路等地也因离市区近都逐渐发展起来了。加上东西湖是从农场“转型”的,承接了不少农产品加工产业。
后来随着吴家山经济开发区升级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后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开启了全面融城道路。现在东西湖与市区接壤的地方基本都与市区融成一片,要不是有张公堤挡着,东西湖的融城之路会更顺利。
江夏
如果说东西湖融城是地理因素的必然选择,那么江夏和蔡甸的融城则是经济发展的政治选择,因为江夏和蔡甸都为了融城,搬迁区政府。
江夏这边,由于与光谷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导致江夏一开始就和光谷这边进行融城,也承接了不少产业和人口的外溢,但是江夏不甘于只和光谷亲密,毕竟光谷的地理位置在整个武汉并不是很核心,想要更多的人口,促进片区经济发展,江夏必须同时和洪山区融合。
于是为了拉近自己与市区的距离,江夏在2007年的时候开始了融城之路,首先第一步就是发展大桥新区,修建文化大道,把区政府从纸坊老街搬到文化大道上去,让自己直接与洪山区相连。然后借助运军会,让黄家湖片区发展起来。
现在整个江夏北部只剩下金口那边没有融城了,如果洪山请菱能快速支棱起来,那金口融城也是迟早的事。可以说江夏是继东西湖之后,融城做得最好的。抛开GDP不谈,江夏城市界面和融成程度,至今和东西湖不相上下,城市颜值甚至比市区很多地方都高。
蔡甸
蔡甸这边其实很早也开启了融城之路,但由于蔡甸区政府在绕城高速外,加上汉阳西北部比较拉垮,整个汉阳片区人口基数较少,导致蔡甸虽然很努力的在融城了,但效果并没有东西湖和江夏那么好。
后来,为了进一步扩大融城面积,蔡甸区政府直接从蔡甸街搬到了后官湖旁边,这可比江夏区政府搬迁的距离更远,而这一举措,使得后官湖一片得到了发展,借助中法生态新城,向北可与东西湖对接,向东能和汉阳融城,向南能与经开牵手,承接更多产业外溢。
不得不说蔡甸这一举措确实不错,虽然会让西边大部分乡镇离区政府更远,也被网友质疑是怕后官湖被割走的举措,但不得不说,在大汉阳片区本身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搬迁区政府也是为了谋求经济发展的无奈之选。
黄陂
相较上面三个区坚定的选择走“融城”之路,黄陂这边一开始走的并不是融城之路,而是融城和独立卫星城镇共同发展的道路。
因为黄陂区政府所在地前川也在绕城高速外,比蔡甸街离市区更远,再加上前川与南部被铁路、高速、耕地红线等众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割裂,导致黄陂并不像东西湖那样有天然的融城优势。而当年武汉市一直鼓励建立独立卫星城镇,所以黄陂当时走的是南部融城、中部独立卫星城镇的道路。
但这个条路好像走得并不好。因为当年黄陂一穷二白,既要让南部融城,又要让前川发展卫星城镇显然不可能,最后导致整个前川只向北部扩展了一点,20年几乎没什么变化,而南部城市界面一团糟。
于是黄陂痛定思痛,开始大力融城,即使前川不能与市区连接,也不能让中部与南部割裂。于是黄陂修了川龙大道和新十公路,积极引进地铁,发展横店,以横店、盘龙城作为枢纽,实现中南部与市区的紧密对接。
另外,由于黄陂北部有旅游,且黄陂走的是可持续化全域发展之路,所以黄陂并未把区政府向南搬迁,反而是加强前川与各个片区的连接,避免了前川以及北部被边缘化的可能。虽然表面上黄陂到处都发展不好,但黄陂到处都有发展,整体综合实力也在逐步上升。
新洲
新洲的发展模式和黄陂很像,不同之处在于黄陂南部融城更顺利,而新洲卫星城镇发展更顺利。
我们先来说融城,新洲是6个新城区里融城最不顺利的地方,倒不是新洲不努力,只是由于地理位置太过偏远了,导致被边缘化,融城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在过去,新洲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阳逻与市区的关联,与汉口方向不仅修了快速直达汉口的江北快速路,还修了地铁阳逻线。但离汉口确实太远了,且中间还有很长一大部分是农村地带,无法实现融城。
于是新洲开始把融城的目标投向了对岸,毕竟阳逻江对面就是武昌的地盘,于是就有了新港线以及后来规划的光谷长江大桥。一旦新洲和武昌地区牵手融城,那么新洲就可以摆脱被边缘化的命运。
甚至可以直接和光谷牵手,特别是双柳那边,一旦光谷大桥落地,双柳就和左岭连上了,那就可以和鄂州抢光谷的外溢的人口了,再加上自己本身的产业,还怕发展不起来吗?
不过目前南下融城举步维艰。目前新港线只有对岸的一期动工,阳逻这边的二期目前没有动静,光谷大桥最近虽然有点风吹草动,但等真正落实到位还得很多年。
虽然融城不顺,但是新洲邾城的卫星城镇发展还是有点起色的,邾城的城镇面积还是比较大的,且有规划问津新城,也在进一步扩大邾城的范围。
不过由于邾城的地理位置实在离市区太远,且工业大部分集中在阳逻和双柳,导致邾城的卫星城镇发展模式并没有周边的麻城市区、红安县城等地好。且邾城与阳逻和双柳之前没有类似黄陂横店那样稍有规模的城镇连接,导致新洲邾城被边缘化。
汉南
其实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汉南也是十分远的,早期也是发展“独立卫星”城镇的模式,不过后来搭上了经开的快车,经开沿着长江一路西南下行,使得汉南也开始了融城。
虽然目前还是会觉得汉南偏远,但是除了少部分耕地不能动,从沌口军山一路到纱帽,都是大大小小的工厂,纱帽也确确实实和武汉市区连在了一起,经济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总结
从上面6个区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离市区近的区还是离市区远的区,或多或少在走融城的道路,特别像东西湖、江夏、蔡甸这种区政府离市区较近的郊区,融城是必然选择。
而对于黄陂、汉南、新洲这些区政府离市区较远的郊区,区政府所在地采用独立卫星城镇的模式并没有错,但不能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导致自己被边缘化。
正确的做法是,独立卫星城镇和融城两不误,打造卫星城镇带,与市区相连。比如汉南那边是纱帽-军山-沌口-汉阳的城镇带,黄陂这边则是前川-横店-盘龙城-江岸区的城镇带,甚至是黄陂南部的盘龙城、滠口、横店都连成一片。
新洲这边目前还没有形成城镇带,未来如果大力发展汪集,让汪集成为邾城与阳逻和双柳之间的纽带,在实现融城带的同时,也能避免邾城被边缘化。
最后想说,融城是必要的!人鄂州和孝感都在积极的融入大武汉,武汉的郊区就更应该积极融城,而不能因为害怕割肉而只围着区政府转,因噎废食。
当然郊区面积比较大,在融城的同时,也要学会均衡发展,照顾到全域,寻找到一条适合本区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的让本区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你觉得呢?
编辑:筱攸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