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瀚允 曹宇悦)“我26岁生下大女儿,孩子因胆红素脑病导致脑瘫,之后又怀过三个孩子,两个引产,一个夭折……”提起充满坎坷的孕产史,41岁的吴蓓(化名)并没有失去信心,“这次怀孕才知道是我和孩子的Rh血型不合导致的,在医生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宝宝健康平安地出生了,我很感激。”

12月3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产科副主任李磊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这是近年来他收治的一例少见的因母胎Rh血型不合所致严重胎儿溶血性贫血的病例。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目前尚不到十万分之一。通常是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而血型不合,并引起溶血。”李磊介绍,该病例则更为特殊,吴蓓15岁时曾因外伤手术输注了Rh阳性血液,体内已携带大量的IgG抗D+C抗体。

“这些抗体进入胎儿体内,造成胎儿自身的红细胞被破坏,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并引发水肿。如果没有及早干预,胎儿大概率在宫内死亡,或出生即带有严重黄疸。”李磊说。



10月29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产科副主任李磊(左一)、主任技师李红燕(右一)为患者进行第五次宫内输血手术。医院供图

为明确诊断,李磊为吴蓓制定了详细的产检计划,每两周检测能够反映胎儿贫血情况的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流速。23+5周妊娠时,超声检查发现该值超过1.5MoM(中位数),提示胎儿已经发生溶血性贫血。经脐带血穿刺检查确诊后,李磊决定为吴蓓实施胎儿宫内输血手术。

“宫内输血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李磊介绍,该手术的难点在于精准找到穿刺部位,“脐带里的血管大约只有圆珠笔芯那么细,脐带穿刺引发胎儿突然死亡的风险约为1%,在胎儿贫血的情况下,这一概率高达10%。其间因胎儿逐渐长大、位置发生变化,需不断调整才能找到合适的穿刺部位。”

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产科-胎儿医学科、新生儿科、超声诊疗科等多学科医生的协作与联合救治下,经过6次宫内输血手术,吴蓓经剖宫产分娩一名2.68千克的健康女婴,目前孩子情况良好,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观察两周后,已于11月26日顺利出院。

“在Rh阴性血的孕妇中,约有1%的概率发生胎儿溶血。”李磊提醒,如果产妇为Rh阴性血,尤其是此前已发生过不良孕产史的情况下,一定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时介入干预,预防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