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嵇岳

近期,极越因为脉脉上被裁员工爆出来的一些裁员信息上了热搜。

极越的朋友对这事儿很气愤,说大量信息都存在着信息不实、恶意解读、虚假评论等现象,肯定是有人在攻击他们。裁员的规模既没有网传的40%的规模,公司也不存在划定一个裁员kpi,几月几号之前一定要完成多大比例的裁员。

我看到一些消息之后还很担心的去问了几个在极越的关系很好的朋友,得到的回答是11月29日刚刚全额拿到了工资,从工位上站起来看了一眼,至少他身边的一百来个工位的上座率还挺高。弄了我一个大尴尬。


我就劝他们说,我倒也不觉得一定是有人在恶意攻击极越,只不过输出焦虑,恶意制惨,内线自曝,这些都算是如今社交媒体的流量密码。流量永远饥渴的社交媒体不会放过这样的流量腐肉而已。

其实看了这么些年,我们已经清楚了网络产经小作文的一些基本逻辑,比如裁员,就会直接对应出企业将要倒闭;cfo离职就会直接对应上市失败;网红高管离职直接对应的是企业体制腐朽陈旧。

等等种种,一个正常现象,如今对应出的只能是一个极端的暴论式的结果,否则流量效应不够,这活儿就白干了。这肯定不是媒体的正常操作手法,但如今不是天天有人说我们这些守着媒体技巧和伦理干活的人是在恰烂饭,干水活的吗,所以咱也不得不以如今看官们喜闻乐见的逻辑的来分析了。

吃人血馒头的暴论自媒体可以休矣,别再搞这些“裁员=沉船?”的引导,逼得车企法务部都出来抗议了。


还以极越这事儿来说。裁员对于这样一家纯纯的按照科技型企业来设计的新型车企而言,那只能是一个中性的词儿。

比如,新势力车企和传统车企之间的对比,优劣势都很明显。

核心优势有两点,第一是这些企业都具有勇于尝新试错的基因。面对一个全新的产业态势,这种基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一件事情都要想好了才能做,做的人都要背负巨大的成败责任和压力,那对于晦暗不明的终局,你的企业可能哪件事儿都做不了。

而勇于试错,必然对应的是果断纠错。很多传统企业的困扰在于错不能纠,纠了就要有人担责,所以只要没有强力人物过问,执行层根本不会去主动纠错。

而纠错的结果之一,可不就是裁员吗?比如理想今年上半年就裁了一波,因为他的纯电计划被延迟了,那相应的一系列人员,你莫非能指望一家跟不深蒂不固的新势力企业,会选择把人养到纯电再次落地那一天?

饶是理想经历了年初的挫折,仍然顽强霸榜新势力,当时的裁员也仍然跟“理想要完了”这些言论挂上了钩。理想能有一百种死法,但肯定不会是因为一次裁员。即便是销量存在感没有理想这么强势的极越,也是如此。

第二是新企业通常在内部管理效率上要远高于传统企业。一件事情要落地,在新企业可能就是创始人的一句话,而在一家老企业,可能就是一场跨越年度绵延数个部门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所以新企业通常死于创始人不行,而老企业多败于体制不畅。所以,对于新企业而言,当创始人发现,企业内部开始呈现出大企业病,决议落地迟缓、艰难,内部员工思想不统一,部门相互牵扯、低效等问题,基本上他是不会忍受的。如果无法通过内容协调来解决,那么裁员几乎是确定的。

蔚来的几次裁员都是这一类。蔚来从来都是一家高成本、高亏损企业,但李斌的裁员从来不是因为支撑蔚来模式所需要的必要成本过高导致的,而是李斌认为公司额外的非必要成本在提高导致的。

另外,全球都在过冬,比如大佬级别的特斯拉、字节跳动、华为都已经轮着搞了一波战略级的人员调整。我们耳熟能详的巨无霸汽车公司,比如大众、福特、Stellantis在内的多家车企巨头宣称的裁员计划甚至要超5万人,减员增效已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难题。

所以,当下来看,裁员都属于正常范畴,跟倒闭完全没关系。反而我认为,很多裁员对企业的后续发展是良性的。其实在资本市场你可以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判断,多数良性的裁员之后,公司的股价都是上升的。

当然,还有一种裁员对企业同样是利好的。就是一些新企业,在起步阶段因为认知等问题,导致一些部门和成本的设定一开始就是错的。尤其是遇人不淑,聘用了懂行但欺负你不懂行的高管的。这就是新势力的劣势,老牌企业犯不了的错,他们是会犯的。比如小鹏同学就应该对这事儿深有体会。

在死去的那么多新势力企业中,我们记住的是大忽悠、骗子、职业创始人这些注定失败的项目,但里面有很多项目是严肃的、优质的,但就死在新手上路的踩坑期。小鹏既是强大的,也是幸运的。

遇到这种事情,所对应的裁员,对于新势力企业而言,是绝对的正本清源的好事。

说回到极越这家企业。在所有新势力车企的结构设定中,这家也是比较独此一家的,背靠百度和吉利两个大股东,含义自然非常明显,就是智能与机械的强强联合。


但是具体到实际的操作端,两个爸爸除了给技术、给生产之外,在其他方面都不太管,属于放养式带娃。所以,尽管左拥右抱,但极越相比于很多新势力来看,更像是一家创业型企业。ceo夏一平做了极越之后,脑袋比做摩拜的时候大了不少是有道理的。

有两个强势的爸爸,但爸爸一次次告诉你,你得靠自己。这比天生天煞孤星无父无母,一睁眼就知道要靠自己的地狱模式还要熬人。

所以,这家企业的起步是非常纠结蹒跚的。但我敬老夏是条汉子,也正因为此。这么一个局,极越能维持至今,并且逐步形成了聚焦核心产品,聚焦优势技术,也就是智能驾驶技术的一套打法,随着极越07这款成熟产品的上市,逐步形成了一个销售攀升态势,夏一平和极越核心团队的坚持是很让人佩服的。这比散户买到了被洗盘的牛股,还能一路扛到反转还要搞心态。


尽管外部的环境是尽所周知的严峻,但是极越并没有放弃修炼。就在几天前,11月28日,阳泉集度成立,定位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业务主要围绕汽车制造下游业务,包括整车和零配件销售、充电设施运营,以及互联网数据服务等。除了阳泉之外,集度还在佛山、东莞、重庆、青岛、厦门等地成立相同定位的公司,这意味着集度汽车正逐步构建起一个涵盖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生态系统。

而在销售端,极越11月新开门店20余家,全国直营门店已经超过140家,正在努力触达更多的消费者。同时,极越10月份相比6月份交付量增长6倍,极越从去年底上市,成为今年成长最快新势力车企,在冷启动的前提条件之下,还能够做到逆势上行。


就在9月10日极越07上市发布会,李彦宏、曾毓群到场支持,曾毓群还是极越07的001号车主,李书福发视频祝贺,家长们对于极越,坚定支持的态度不言而喻。

那么,这次网传的裁员,真相又到底是怎么样的?

据我了解,这次被外界关注的裁员的基本背景,就是公司借鉴了华为、百度等企业的经验,总结了过去两年的得失,建立了这样的高效、聚焦的新打法,从而形成的人员调整,精简与聚焦核心关联度低的组织的人员,进而获得资源强化需要聚焦提升,形成市场差异优势的板块。战略重心调整,结构性优化,不是经营性问题,降本增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动作。某些部门可能优化多一点,所以会让一些员工在体感上,觉得形势非常之严重。但是上升到更宏观一些的视角,门店在扩张、新公司在成立,同时也有部门是在新招人,企业的基本盘,并没有实质的影响。

这种做法,对于极越这样在新势力企业中没有抢到先手优势,又直接遭遇了市场寒冬的企业而言,是务实的做法。每一个进入汽车产业的创业者心中一开始肯定都是有一个宏大叙事的愿景的,没有这样的大梦想支撑,谁会下决心来做这种熬人熬心的活计,雷军不是说了吗,是个朋友都劝他别来干这个;朱江明也说过,造车八年的最大感受就是,这么多钱要是干别的早就赚了好多钱了,就干汽车还亏着。

但宏大叙事的梦想可能后天可以实现,而如何活在今天,活过明天,才是所有行业参与者,包括那些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厂和有着三十年历史的自主先锋们都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裁员跟企业是否得以生存之间完全没有直接推导的关系。极越这个层次的企业现状是,在幸存新势力中排名靠后,有社会存在感,但销售进一步放量到相对安全的边界还需要摸索、努力。

这种时候,把力气和资源用在聚焦最核心的优势上,用在确保经销商、供应商合作伙伴的正向发展上,而暂时舍弃一些或许需要,但并不现实必要的环节,这是务实的做法。

中国第一代汽车企业哪家还不是经历了这样的含辛茹苦的筚路蓝缕,才走到今天这样似乎有能力对着世界汽车产业说点话的份上的?

如果都像2016届新势力展现出来的那样美好、宏大,那汽车创业也太容易了。如今新势力中更为扎实的理想、零跑哪家不是当初吉利、奇瑞、比亚迪们新手上路时的当代化翻版呢?

所以,一家汽车新势力的死法有很多,比如创始人外强中干,干不了汽车这样的大活儿;比如创始人心术不正,本来就是在薅投资人和地方政府的羊毛;比如企业定位失误、管理混乱、产品品控失控、资金链无以为继等等,但因为裁员、高管离职这些事儿,就把一家企业给说死,我倒是觉得,这些事儿对于一家新企业而言,利好的概率远大于利空。


这些事情大概率可以推测,这家企业面对现实状况,还有自我调节和纠错的能力,也还有继续前行的资源。在年初,极越销量在几百台的时候,夏一平没有去裁人,充分说明了他的善良。但善良并不是专业,善良也不能当饭吃。如果最近销量已经稳定爬到三千的时候,极越真的要裁员,其实表示极越管理成熟了,夏一平造车的段位在提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