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建乡村可谓是荣誉满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官洋村成功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泉州德化国宝乡佛岭村入选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



图源:德化县乡村振兴研究院


“青山掩映、小桥流水”的自然风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生活场景、“耕读传家、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在福建,乃至于中国,古村落是许多人心中的精神原乡,抹不去的乡土记忆。



图源:e龙岩

从“福建民居第一村”的连城培田村,到“廊桥水乡·状元故里”的寿宁西埔村;从“南洋华侨博物馆”梧林古村落到“三面环海、景色旖旎、拥有400多年历史”的青峰村,福建致力于做好古村落保护,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重要资源。


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中,已有8155个古村落得到了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然而还有一些古村落“行走在消逝中”,如何留住古村落的文脉与乡愁成为眼下的一大课题。


以上2图源:平潭融媒体


古村落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古”“活”“和”三个字上:“古”即有历史,有年代,有文化底蕴;“活”即有传承,有沿革,有历史记忆;“和”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村落选址与建筑格局,人文与地理相匹配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古朴的民风、和谐的人居环境等。


达屋楼 图源:大美晋江文旅之声


古村不言,但因岁月的流淌而尽显珍贵。漫步古村落,民居错落林立、碑刻斑驳古拙、族谱绵延传承……每一处遗迹、每一个印记,似乎都在无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见证着时光的更迭。


三明桂峰村 图源:王福平

比如在漳州漳浦六鳌镇,古城绕山腰一周,有古街、古庙、古榕树,还有明代守将题刻的、富有历史风味的“海天一览”“嵯峨一片石,独视水中天”等石刻。


图源:漳视漳州广电报

又比如,培田村有800多年历史,30余幢“九厅十八井”形式的高堂华屋、21座宗祠、6个书院,约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居住着1000多人,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之一。


图源:H沉默是金Q


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也承载着人们绵长的情思乡愁。在福建,多元文化兼容并蓄,与传统村落结合,形成了鲜明的村落特色。


泉州佛岭村 图源:黄谷莹

晋江传统村落集侨乡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于一体,在建筑形态上,传统闽南红砖大厝、中西合璧的洋楼、番仔楼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2023年4月,晋江市获评“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成为全国35个示范县之一。


建于1930年的梧林最早西式洋楼朝东楼 图源:闽声文化

近年来,晋江市坚守“保护发展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初心,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思路,突出“文、神、形、魂”四大要素,持续探索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


晋江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掠影 图源:福建日报@吴宝烨


“聚族而居、血脉传承”,这是许多古村落显著的特征,也是乡愁的原点。古村落中邻里互惠的人情方式、人与土地的亲密关系、古朴民居与袅袅炊烟的生活气息、印刻着岁月痕迹的石板街道,都是乡愁的具体载体。


在平潭,层层叠叠、依山傍海的古厝民居,被誉为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成为热门“打卡地”。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这里,人们亲近山水、田园,暂时抛却焦虑与烦闷,获得精神抚慰,回归宁静与平和。


以上2图源:平潭融媒体

作为新晋“网红”打卡点,泉州梧林古村落的游客量逐年增加。朝东楼内,身着娘惹装的群众来来往往;闽南风情馆中,随着阵阵锣鼓声起,布袋戏手艺人精湛演绎。看演出不过瘾,群众纷纷套上布袋木偶,学习体验木偶戏技艺,沉浸式感受闽南非遗文化的魅力。


图源:晋江梧林传统村落

昔日的福建海防最前线,如今是两岸交流最前沿。从战地走来的围头村,地缘、商缘、姻缘、民缘、水缘催生了“闽台五缘村”。改革开放以来,围头村与金门、澎湖等地,不仅民间经贸交流日渐密切,也成为大陆与台湾通婚最多的渔村。两年一届的“海峡两岸七夕返亲节”和“闽台乡村旅游文化节”已成为两大涉台节庆品牌。炮台变舞台,战火变烟火,冤家变亲家,围头村成为“两岸一家亲”的真实写照,被誉为“海峡第一村”。


晋江围头月亮湾 图源:海丝泉州文旅之声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古村落如何真正留下来、“活”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风景线?福建全省有200个名镇名村,在历史古镇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中涌现出许多亮点。



首先是要夯实基础性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路。古村落的保护、开发、活化,不仅留住老百姓的乡愁,也为古村落的发展按下“加速键”。这一点在永泰庄寨的保护和开发上可见一斑。


庄寨是永泰传统村落独有建筑,被誉为“明清时期南方民居建筑的奇葩、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生存的记忆”,现存占地1000平方米以上的庄寨就有98座。2015年9月,永泰成立古村落古庄寨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依托宗亲力量创建庄寨保护与发展中心,下设38个理事会,由村民代表主持,陆续撬动2000万元民间资本用于庄寨保护和修缮。


以上3图源:永泰微旅游

从最初的抢救性保护30座濒危的庄寨,保护房屋不塌不倒,到近两年庄寨的活化使用,庄寨酒店、研究基地、婚庆基地等新兴业态的出现,永泰的古庄寨真正活起来了。


图源:雷岩平

如今,永泰庄寨的名声享誉国内外,永泰庄寨建筑群获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荆庄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黄氏“父子三庄寨”入选世界文物观察名录,北山寨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案例解读》。


图源:张培奋


对于古村落,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旅游开发是第二位的。每个地方既要做好对古村落的整体性保护,也要保护好建筑本体、整体风貌和周边环境,传承好蕴含在村落间的历史文化,包括乡规民约、家风家训。


四堡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雾阁、中南、四桥和田茶等4个村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该镇为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持续实施中国四堡雕版印刷古镇项目建设,通过“向上争取+自筹”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修缮10栋历史建筑并对南龙古街、中街古街、马屋片古街进行改造,打造“一溪两岸”休闲区,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全域美”,打造出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特色精品古镇,让传统“古村落”焕发出“新魅力”。


以上2图源:连城融媒


古村落保护不能盲目地追赶时尚,而是要坚持“千村千貌”、各美其美的原则,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各村的特色文化和资源禀赋,考虑到不同因素,从而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

比如,福州嵩口古镇强化活态传承,探索出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嵩口模式”。2014年,永泰县嵩口镇被列入全省10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试点项目之一。


嵩口古镇物产丰富,又地处四市五县水陆交通要冲,早在南宋时期就已发展小集市,元、明时商业活动渐为繁荣,并逐步形成赶墟习俗。到清末,镇区已形成东西横直两条街,呈丁字形,街道以条石和鹅卵石铺成,屋舍商店多为土木结构,有商店及摊点百余家。为了进一步活化历史建筑,嵩口镇以一街区一特色、一院落一故事、一店铺一业态的形式进行规划引导,打造富含文化底蕴和现代特色的活力街区。成功打造黎照居、木工坊、长坪寨星空露营地、玉湖越野露营公园等特色业态,丰富游客消费体验。



“见人见物见生活”是延续古村落生命力的关键。古村落不是冷冰冰的,而是人们繁衍生息、生产生活之所在,寄托着“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深情。





桂峰村是福建省明清风格古建筑群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桂峰古村落的建筑风格独特,依山就势分布于村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这些古民居多数建于明清时期,大多数是黑色的屋顶、黄色的夯土墙,散发着古朴厚重的韵味。


这里,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适合在村落中悠闲踱步,可以看到老人们在门前闲聊,孩子们在巷子里嬉戏,村中的妇女在河边洗衣。这种和谐自然的乡村生活,让人感到宁静和安详。看古镇古居,感受古村的清风拂面;观青山绵绵,品味古镇的岁月静好。


桂峰古村落还保留了许多传统的节日活动,如晒秋节、稻谷节等。这些节日活动是当地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会将玉米、稻谷、辣椒、南瓜、柿子、萝卜、红薯等作物作为“颜料”,在山间、屋顶、晒架上“作画”。放眼望去,整个村庄都是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延绵整个秋天。


以上3图源:绿都三明

部分文字来源:中国文明网

如璀璨珍珠般散落在中华大地上的古村落,既有悠悠文脉赓续,也有人间烟火氤氲。这些我们“必须要回的家”、我们“离不开的根”,如何留住悠远的过去、迈向多彩的未来,等待着我们继续寻找答案。

畅游八闽平台

cybmflxx

漳州文旅

厦门文旅

绿都三明

大武夷文旅

tmp_1258234832

平潭文旅

pingtandao61

四时福建

ssfj2023

转载请标注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