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首届赤潮灾害综合防控国际培训活动在广西南宁开班。该培训由联合国政府间海委会“全球有害赤潮研究计划”(IOC GlobalHAB)、联合国政府间海委会西太平洋赤潮工作组(IOC WestPAC HAB)、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科技中心、广西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共同主办,旨在推动我国赤潮治理技术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海洋环境安全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潘德炉、蒋兴伟,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有害赤潮工作组、有害藻华政府间委员会、联合国政府间海委会“有害赤潮研究计划”、国际有害赤潮学会、秘鲁-中国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创新合作中心(曼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广西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等单位和组织相关负责人出席活动。
会议期间,与会各国代表联名签署了“全球有害赤潮治理大科学计划”倡议书,探索国际协调治理行动,提升各国应对赤潮灾害的能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广西科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中美双方代表签署越南典型养殖水域赤潮治理合作协议,将通过科研合作和实际应用等方式,加强海洋生态环境安全治理。
据悉,本届培训班为期10天,共有来自中国、巴基斯坦、文莱、柬埔寨、智利、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秘鲁、菲律宾、泰国、越南、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5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通过学术交流、课程培训、实验操作、海上实训演练等多种形式,开展赤潮综合防控技术培训与交流,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同时,依托中国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等先进技术,建立链接全球海洋赤潮灾害防控需求和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之间的纽带,为全球赤潮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为实现联合国“海洋十年”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薄克国 通讯员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