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已经是12月份了,可是我家乡近期的气温还是很高。目前最高温度也是在20℃上下。

村里很多的老人都在说,这眼看着就要大雪节气了,可是还是这么暖和,实在是有点反常,你们家乡今年的气候是不是也这样呢?

(1)大雪节气的简介

大雪节气,作为24节气中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公历12月7日左右交节,而今年来的有点早,是在12月6日,也就是这周的星期五。

在古籍中对大雪节气的记载是“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即到了这个时节,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天气愈发寒冷。然而,今年的气候却有点反常哦。

不过要说明一点,大雪节气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下大雪,也不是说到了大学节气,就会下雪了。它更多地是反映了这个阶段气候的总体趋势和特征,即大雪节气之后,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大增。

(2)“大雪逢单暖烘烘,大雪逢双冻死牛”,是什么意思?

关于大雪节气,在民间也有不少的谚语流传下来,这些都是古人长期观察之后的经验总结。

而这句农谚就是广泛流传于民间,它蕴含着丰富的气象经验和智慧。其中,“大雪逢单”是指大雪交节当天在农历月份中的日期为单数。

按照古人的经验,如果大雪节气处于单数日期,那么这个冬天可能相对暖和;

反之,如果大雪交节当天是农历的双数的日子,便预示着这个冬天会极为寒冷,甚至寒冷到能冻死牛的程度。

这种说法虽然不能精准地预测每一年的实际天气,但却反映了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自然现象总结规律,以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智慧。

而今年的大雪节气是在农历的十一月初六日,也就是逢双。根据老祖宗的谚语来看,今年的冬季还是偏冷的。


这一点农村有些老人也是认可的,他们说今年冬季前面偏暖,这是反常的,而到了后面可能会“憋大招”,到时候就会出现大降温,甚至是极寒的天气。你们认为呢?

(3)大雪节气下雪有啥说法?

虽然大雪节气不一定会下大雪,但是古人在长期的观察中,还是发现了一些规律,并且古人也是期盼着大雪节气能下雪的。

在民间,大雪节气下雪与否,以及雪量的多少,在农耕文化中有着诸多说法。

比如“今冬大雪落得早,定主来年收成收”,这句农谚体现了大雪节气下雪时间早晚与来年收成之间的关联。

如果大雪早早降临,覆盖在田野上的积雪能够像一层厚厚的棉被,保持土壤的温度,使农作物在寒冷的冬季免受冻害。

同时,积雪在来年春天融化后,又能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滋润大地,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有利于丰收。

还有“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这一说法揭示了大雪节气下雪量与来年降水情况的联系。

冬季的大雪往往是水汽充足的表现,而大气中的水汽循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雪节气时充足的水汽,不仅会在当下形成降雪,也预示着来年大气中水汽依然较为丰富,降水相对充沛。

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至关重要,因为适量的降水是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因素。

另外“今年的雪水大,明年的麦子好”,这句谚语就形象地说明了大雪对冬小麦等农作物生长的积极影响。

雪水富含氮化物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随着雪水的融化渗入土壤,能够为土壤补充肥力,促进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分蘖生长。厚厚的积雪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冷空气对麦苗的侵袭,起到保温防寒的作用。

最后是“冬雪是个宝,春雪是根草”,这句农谚则明确区分了冬雪和春雪对农业的不同影响。冬雪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农作物有着诸多益处;而春雪往往在农作物已经开始返青生长时降临,此时的低温和积雪可能会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减产。

这些农谚是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们反映了自然现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

虽然现代科技已经能够更加精准地预测天气和指导农业生产,但这些传统的农谚依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去了解、传承和借鉴。大雪节气将至,你家乡下雪了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