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让盛唐所有人都感到困扰的诗句,无一人能对出下句,直到两百年后,才终于有个好的答案。

对出下联的人是谁?他对出的句子是什么呢?



人才辈出

唐宋是整个古代文学史上的顶峰,无论是唐宋八大家还是杜甫、李白等人,亦或是鱼玄机、李清照等女性诗人的代表,都让人赞叹。

而这些诗人当中,有一人比较特殊,此人就是李贺,被后人称之为“诗鬼”。



李贺的诗都极其蜉蝣想象力,辞采诡丽,那些我们所熟知的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梦入神山教神妪等都出自李贺之手。

李贺是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奇才,据说他七岁就能作诗,甚至还因此名动京城。当时的大文豪韩愈听说以后,原本是不信的,所以他找到李贺,想要试探一下。

他先是出题让李贺作诗,看看所谓的诗文究竟是李贺自己写出来的,还是背后有高人指点。



听到题目,李贺丝毫不慌,而是拿起笔写下了一首《高轩过》,此诗写作完毕,韩愈看后非常的震惊,这竟是一名7岁小儿能写出来的诗,当真是天才。

此后,李贺的名气越来越多大,但却招来了其他人的嫉妒,使得他没能去参加进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一生辛酸和贫困的种子。



对不出的下联

我们开头提到的那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首诗刚一做出来就闻名遐迩,很多文人雅士也以“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为上联,希望能求得下联。

可惜整个盛唐无一人能对出下联,一直到宋朝时期,一位叫做石延年的人,才终于对出了一句比较工整的下联:月如无恨月长圆。



说来也很奇特,这个下联竟然是石延年在喝了酒,半醉半醒之间对出来的,或许在那一刻,他真正体会到了李贺的心境,所以才能对出这个百年难句。

为何我们此时要说,石延年是因为和李贺心境相通,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就能得出答案。



坎坷的人生

李贺虽说是天才,可他的成功也离不开刻苦,否则他也许就会成为另一个仲永,他非常的爱诗,也很善于在生活中去发现题材。

为了找寻灵感,他经常会骑着一匹瘦马外出,带着小童子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的句子,就会迅速记下来,然后丢进小童子背的小锦囊里。



回到家以后,他就会立刻将自己的灵感进行整理,为了防止思路断掉,他甚至选择不吃饭,真正做到了废寝忘食。

按理来说,像李贺这样有才气又刻苦的人,应该会有一番大的作为才对,然而现实却让他备受打击。



李贺到了18岁的时候,打算参加科考,进入仕途,而在此之前,因为有了韩愈的相识,李贺也算是有了引荐之人,所以仕途应该会比较顺利的。

偏偏命运弄人,就在李贺准备考试的时候,他的父亲却因疾病离开了人世,按照礼法,李贺要为父亲守孝三年,无法参加科举。



这三年的时间里,虽然李贺悲痛欲绝,但他并未停止努力,反而是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韩愈本就欣赏他的才华,所以他比李贺还要着急,希望如此有才之人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因此,李贺的守孝期一过,韩愈就第一时间让李贺参加科举,而那一年的判卷官就是李贺,可以说,在人脉这方面,李贺占据了优势。



不过,凭借李贺的才华,就算是没有韩愈,他也完全能中,当年李贺就获得了去长安考取进士的机会。

然而他的才华被人嫉妒,他们无法在李贺的诗上下文章,只能从李贺的父亲上面下手。李贺的父亲名为“晋肃”,他们说李父名字中的“晋”字与进士的“进”同音,乃是“家讳”,犯了忌讳的人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



虽然李贺为此做出了辩解,却无济于事,最终李贺只能愤离试院。

韩愈绝对这对于李贺来说太不公平,所以他多方奔走,最终为李贺谋了个礼部侍郎的职位。只是官场如战场,并没有那么简单。

加上当时李贺的身体越来越不好,无法再去为繁重的公务操劳,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让他越发的疲惫。



最终李贺选择辞官回家,这首《金铜仙人辞汉歌》就是他回乡路上写下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他对乱世的悲悯,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无可奈何。

可以说这首诗是在他失意的情况下写下的,如果人们没有身处李贺这样的环境下,没有感同身受,那么就很难对出下联。然而石延年就是那个感同身受之人。



跨越200年的知音

石延年也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同样想着靠科举实现做官的理想,偏偏他遭遇和李贺一样的情况,先是屡试不第,后又招人陷害而落榜。

最后为了糊口,只能接受一个三班奉职的官职,说白了也就是个九品芝麻官。



好在他做的还不错,逐渐受到了赏识,官位也不断往上升,最后做到了大理寺丞的位置。

可是后来他因为上书刘娥,请换政天子仁宗之事,而被贬至,改判海州。之后他也总是建言,加强国防建设,但不被朝廷接受。



可能是忧愁太多了,所以石延年有一个爱好就是喝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大概是石延年排解烦闷心情的方式。

一次喝酒的时候,同伴们就讨论起了李贺的那句诗,可能当时半醉半醒之间的石延年,想到了自己仕途上的坎坷遭遇,竟对出了下联,这是跨越两百年的心境相通。



结语

李贺的人生,大概是非常遗憾的,因为才华而名流千古,却也因为才华被人嫉妒,仕途受阻,最后才27岁便英年早逝。

然而他留下的诗直至今日,依旧在被后人学习。值得一提的时候,他的那句上联,在一千年以后,一位特殊的人也对出了下联。



毛主席在他的诗中写到: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只是心境有所不同。

毛主席这首诗写于1949年,解放战争进入尾声,国内局势已经非常鲜明了,所以对比起李贺和石延年诗句中的失意,毛主席这句诗更多的则是希望,却也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