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罗荣桓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兼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之后他开始准备军衔的授予工作。在拟定授衔名单时,罗荣桓建议对“闽西三杰”三人都授大将衔,可是结果却出人意料。



“闽西三杰”分别指邓子恢、张鼎丞和谭震林三人,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个个都有着赫赫战功。这一点从罗荣桓建议授他们大将衔也可以体现出来,毛主席也给予了他们高度评价。

可是“闽西三杰”的三人却都没有军衔,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三人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这还得从他们特殊经历说起,三人之中邓子恢和张鼎丞都是闽西人,只有谭震林是湖南人。

1929年春,毛主席率领红4军从赣南进入闽西,谭震林随着毛主席一起进入了闽西,之后他就留在闽西,与邓子恢和张鼎丞并肩作战。后来以闽西子弟为主的红4军第4纵队成立,张鼎丞任政委,谭震林任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出任闽西特务书记。



三人为闽西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红军主力长征离开苏区之后,邓子恢、张鼎丞和谭震林等人都被留在闽西继续斗争。面对十万余敌人的轮番“围剿”,他们三人不仅在闽西南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还开辟了游击区。

在艰苦的游击战争中,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三人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从分工上来说,张鼎丞负责纵览全局,谭震林负责军事指挥,邓子恢则负责后勤和财政工作,三人不仅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还壮大了红军队伍。

毛主席在与张鼎丞的一次谈话中说过:“你们能坚持下来,保留这么多干部和部队,这和长征一样,是个伟大的胜利!”足见三人做出的贡献之大。后来闽西南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三人也在新四军中出任要职。



起初新四军一共是4个支队,张鼎丞被任命为第2支队司令员,谭震林为副司令,邓子恢则担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当时陈毅是第1支队的司令员,后来陈毅被授元帅衔,照此说来张鼎丞当个大将未尝不可。

在解放战争时期,邓子恢担任过四野的第二政委,第一政委是罗荣桓,后来授元帅衔,可见邓子恢授大将衔也是够资格的。谭震林后来担任过三野的第一副政委,他授大将衔也是够资格的。

遗憾的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各地都急缺能独当一面的政工干部,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三人都被调往地方任职,张鼎丞出任福建书记、邓子恢被调往北京出任农村工作部部长,谭震林则被调往浙江省担任书记。

正是由于三人都被调往地方工作,他们才没有参加大授衔,不过三人后来发展的都不错。张鼎丞后来担任最高检的检察长、人大副委员长等职,是副国级的干部,他于1981年12月病逝,享年83岁。



邓子恢和谭震林后来都担任过副总理,也是副国级的干部。邓子恢于1972年12月病逝,享年76岁,他是三人中最早去世的一位。谭震林于1983年9月病逝,享年81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