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学国际部“身边艺术”项目组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联合筹办的“波澜之上,浪花之下”艺术展览,于2024年11月29日在北京中学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共展出了来自17位学生及其自发艺术团体的二十余件作品,涵盖摄影、拼贴画、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观众走入展览空间,仿佛置身于黑暗中的海底世界。作品以多样的形式呈现了对海洋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等深刻主题的思考。

北京中学一直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活动。本次展览的创意源自今年6月的一次校内答辩会。在答辩会之后,成立了“身边艺术”项目组,并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完成了从艺术作品征集到展示设计的整个策展过程。这不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也成为学校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一次宝贵实践。


展览不仅面向学生和教师,还特别邀请了家长、中央美院本科生等不同群体的观众到场。开幕式当天,观众人数超过300人。现场还设置了扎染、原石编织、海洋绘画疗愈等艺术互动活动,增强了展览的趣味性与参与感。

本次“身边艺术”项目组与中央美院的合作展览,为两校未来的跨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展览不仅丰富了北京中学的校园艺术氛围,也为两校师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管理能力的提升上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览作品

红色幽灵:以红色鱼缸为核心,结合暗淡红绿的珠宝和潺潺不息的水流,象征赤潮对海洋的侵蚀与封锁。鱼缸中的景象将观众带入赤潮污染的现实:湛蓝的海洋被红色覆盖,自由的鱼群囚困其中,留下无声的质问与无尽的叹息。


螺类信息抽离与符号化表达:将螺类纹路、形态同时抽离成两种视觉符号,形成可视化表达,对传统“双名法”分类学提出新的探讨和思考。


噪声海洋:通过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和文本编码器等技术,将噪声潜空间转化为多维海洋意象,探索图像生成的无限可能。作品以影像装置形式呈现,观众可实时参与图像的生成与反向去噪,反思自然、人类与技术之间复杂且不断演化的关系。


鱼群:可以步入体验的大型装置,通过塑料瓶和鱼群意象结合,展现海洋生物与污染之间的冲突与共存。观众从欣赏外部的美丽与震撼,到进入装置内感受到被工业化与塑料侵蚀的压迫感,从而引发对人类与海洋关系的深刻反思。


鲸落:聚焦鲸的美妙歌声与海洋噪音的冲突,展现人类活动如何侵蚀这些旋律。描绘鲸歌被噪音淹没的破裂与哀伤,唤起观众对海洋生物生存困境的关注与反思。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高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