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江苏无锡的一户人家,正在召开家庭会议。会议的主题,是讨论三个孩子的上学问题。大哥秦邦宪15岁,弟弟秦邦礼14岁,最小的妹妹秦邦范,只有12岁。

三人正值最好年华,任凭谁中途辍学,都残忍无比。会议气氛凝滞之际,弟弟秦邦礼站了出来,主动放弃了求学的机会,甘愿做学徒,供兄长与妹妹读书。

没有人想到,十多年之后,三个贫苦人家的孩子出人头地。

大哥秦邦宪,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博古,弟弟秦邦礼,隐姓埋名,以两根金条起家,为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默默守护着中国的红色事业。



临危受命,肩负重任

出生于1908年的秦邦礼,在家中排行第二,自小家庭生活贫困。为了能改变命运,秦邦礼与大哥秦邦宪,勤奋读书,支撑起家庭重任。

天有不测风云,1916年,秦邦礼的父亲身患肺结核,医治无效后离世,秦家三兄妹,自此孤苦无依。

为了能生存下去,兄弟二人只能卖掉家中的房产,暂住在叔叔的家中。

寄人篱下的生活并不自由,秦邦礼和哥哥秦邦宪却在日复一日的苦难中,养成了坚毅的性格。

1922年,秦邦礼主动将上学的机会留给了哥哥与妹妹,自己一人掩饰着失落,前往无锡复元钱庄做学徒,承担起整个家庭的压力。



人们常说,秦家两兄弟,似乎为革命而生。大哥秦邦宪,青年时期便对红色事业心向往之,后来,他前往苏联留学,在此期间成为了革命的坚定守护者。

后来,秦邦宪改名为博古,按照苏联语言,意为“上帝”。1930年,学成归国的博古,迫不及待地参与到国内的革命思想宣传。

1931年,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中央便紧急成立了以博古为中心的6人临时政治局。那年,年仅24岁的博古,成为了中央最高领导人。

为了尽快恢复联络,上级为陈云下达命令:必须找到一名足够信任之人,成立地下交通站。博古思虑良久,想到了弟弟秦邦礼。



博古

少年时期的秦邦礼,在哥哥博古的耳濡目染下,成为革命思想的坚定拥护者。早在1927年,他就已经参加了无锡秋收起义。

无奈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秋收起义失败后,秦邦礼只能被迫逃亡,来到了上海。在亲戚的介绍下,秦邦礼来到了一间小店,担任店员。

尽管秦邦礼的文化水平不高,却十分有经商头脑,加之其从前在钱庄的经验,不久后,小店便被他经营地有声有色。

如此看来,以秦邦礼的小店做掩护,护送我党人士,再合适不过。就这样,博古将弟弟推荐给陈云,秦邦礼的革命之路,也正式开启。



不久后,中央命令博古等人,将我党重要成员运往中央苏区。秦邦礼临危受命,不断为刘少奇、张闻天等人变换身份,神不知鬼不觉地躲过了敌人的监视。

我党中央成员李德,因为德国血统,极易暴露。秦邦礼绞尽脑汁,将秦邦礼扮演成德国游客、商人、传教士等多种角色,最终成功将其送往中央苏区。

后来,陈云在与秦邦礼的交谈中发现,秦邦礼思路清晰,颇有经商头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那中央正处于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下,经济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为何不发挥秦邦礼的经商优势,为中央积累财富?



陈云

就这样,陈云将两根金条交给秦邦礼,作为他的启动资金。在物价飞涨的年代,想要通过两根金条完成发家致富的梦想,几乎是天方夜谭。

然而秦邦礼却偏偏在逆境之中,建立起属于我党的商业帝国。秦邦礼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上海对大米的需求量极大,价格却偏高,而无锡的大米品质好,价格低廉。

是以,秦邦礼在上海开设了一家米铺,东奔西走,取得了合法资质。随后他将无锡的大米运往上海,果然一抢而空。

渐渐地,秦邦礼不仅赚回了两根金条的本钱,还为中央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后来,秦邦礼发现,隐藏在上海的地下联络员,时常冒着暴露的风险,前往各个联络点开会。秦邦礼向组织上申请,建立一个新的联络点。

是以,秦邦礼投入米店获得的资金,又开设了一间家具店。为了方便文件的储存,秦邦礼为店里的所有家具,都设置了夹层。

一次,情报人员在秦邦礼的家具店接头,敌人得知消息,破门而入。我党人员迅速将文件放入桌子的夹层内,随后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麻将。

敌人搜索一番,却没有任何收获,只能悻悻离去。就这样,秦邦礼陆续又在上海开设了糖店、烟店、纸店等多家店铺,生意越来越红火。



秦邦礼将获得的利润运送到前线,支援抗敌大业。与此同时,我党也依靠这些店铺,完成传递消息,转移材料,运送党员、伤员等多项秘密任务。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党再次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陈云思索一番,再次找到了秦邦礼,向他传达了上级的命令:在全国抗日形势严峻的前提下,几乎所有的沿海城市都被包围,形势相对稳定,能够积累资金的,仅有香港一处。中央希望派遣相关人员前往,开设一家公司,支援抗战。

拥有丰富经验的秦邦礼,显然就是最合适的人选。陈云告诉秦邦礼,此次前往香港,事关重大。

秦邦礼不仅需要协助八路军建立组织,还需要秘密替我党采购物资、兑换银元。



战争年代,危机重重,秦邦礼一旦暴露,面临的结局可想而知。然而秦邦礼未有丝毫的犹豫,再次踏上了前往香港的路程。

1938年,秦邦礼刚刚来到香港,便展开了调研。为了尽可能多地接触情报,秦邦礼希望成立一家业务广泛的公司。是以,“联和行”商贸公司应运而生。

秦邦礼作为公司老板,谈判能力强,精通多门外语,因此生意十分火爆。

“联和行”主要负责仓储、运输、银行账户对接等业务,完美地满足了中央的需要。在此过程中,秦邦礼以商业贸易为掩护,筹集到了无线电等大量军用物资以及药品。

相关统计数字显示,秦邦礼先后为前线运送120吨医疗物资,提供资金支持100万美元,解决了燃眉之急。



渐渐地,“联和行”做大做强,成为了香港著名企业。

秦邦礼却始终未曾忘记自己的使命,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居住在小房子中,甚至没有一张舒适的床。

然而秦邦礼从未抱怨过,他的心中,有着更加崇高的革命信仰。后来,秦邦礼又入股了香港新亚药厂等多家商号,筹集到的资金越来越多。

1939年,为了分担秦邦礼的压力,上级为其派遣黄美娴做助手。

黄美娴的父亲,是美国加州商会的主席,曾经支持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同样是中国革命界的著名人物。

在父亲的影响下,黄美娴也投身于革命事业。热情的黄美娴与成熟稳重的秦邦礼在相处中暗生情愫,后来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黄美娴

1941年,香港沦陷,秦邦礼又以“联和行”运送商品为借口,秘密护送了800多名香港的民主爱国人士,将他们平安送往内地与海外。

完成组织上交付的任务后,秦邦礼将重要财产分成多份儿,缝在衣服上,伪装成和尚,与其他逃难的和尚一路“化缘”。

从香港到重庆,从春末走到深秋,整整半年的时间,秦邦礼风餐露宿,终于成功与组织会合。

在此期间,哪怕秦邦礼已经饥肠辘辘,却从未想过动用党组织的一分钱。到达重庆后,秦邦礼将香港“联和行”取得的所有收入,均原封不动地上交国家。

随后,秦邦礼被派遣到华南地区开辟市场。秦邦礼的妻子便与丈夫一起,加入到为国而战的行列中,他们在桂林等地区,开办了建筑材料工厂、百货公司,收集资金与物资。

就这样,秦邦礼隐姓埋名,在华南各个省份间穿行,运送货物,遇到敌人检查,总能轻易化解。

解放战争时期,秦邦礼再次前往香港,他将联和公司更名为联和进出口公司,主要从事商业贸易。为了筹集到更多的启动资金,秦邦礼的妻子黄美娴将父亲的财产变卖,支持中央工作。



在一众支持下,秦邦礼开辟了海上通道,将东北地区的粮食运送出来,经过大连港与朝鲜,运送到香港售卖。

随后,秦邦礼以公司名义购买大量物资,运送给远在东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秦邦礼的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解放军军中流传,战士们打到哪里,“联和行”的物资就运到哪里。对于秦邦礼开辟的通道,军中都赞不绝口。

没有人想到,战功赫赫的秦邦礼,面临着怎样的痛苦。战争形势严峻时,秦邦礼忙于转移党内财产,无法顾及妻儿老小,一家人一年后才联系上。

1946年,秦邦礼最敬爱的兄长博古,竟然因为飞机失事意外离世,年仅39岁。失去至亲之痛,纵使秦邦礼万般不舍,也只能强打精神,继续自己的革命工作。



华润的新征程

1948年,秦邦礼正式将“联和行”,更名为华润公司。其中“华”,乃华夏、中华之意,而润,则取自于毛主席的字“润之”。

从上海到香港,华润公司见证着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包含着秦邦礼对中国的希望。华润公司刚刚成立不久,秦邦礼就再次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

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中国共产党计划召开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势必需要在港爱国人士的参与。然而国民党苟延残喘,极有可能对爱国人士做出不利的举动。

是以,秦邦礼制定了详细的护送计划。他以华润公司的名义,租借了大量的商船。



由于商用性质,船只成功躲过了敌人的检查。就这样,秦邦礼花费六个月的时间,成功将4批民主人士送往解放区,包括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等重要人士在内,数量高达1100人。

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身份,秦邦礼从未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

对此,毛主席感慨地说道:“秦邦礼的功绩,早晚有一天会让大家知晓的,但现在只能埋在我们心里啊!”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叶剑英了解到秦邦礼的贡献,向其发出邀请,二人一起参与广东的经济建设。秦邦礼带领华润公司,为广州群众修建自来水管道。

海南岛解放后,岛上粮食短缺,秦邦礼再次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购买五万吨大米,解决了海南人民的温饱问题。



叶剑英

新中国成立后,秦邦礼与华润公司的传奇,依旧在继续。中国被西方国家围追堵截,秦邦礼便构建了多条海上线路,从世界各地收集建设物资。

正如华润经理韦志超所说:“家里(国家)给我们的指示,让我们买什么东西,我们就一定要抢到并且把它运回去。”

1951年,为了完成工业建设,华润公司派遣员工前往瑞士等国家,购买橡胶。

然而船只行驶至中途,突然被英国发现。英国人对华润员工们威逼利诱,要求他们交代真正的购买人。

纵使身陷囹圄,员工们依旧未松口。所有的华润员工均追随着秦邦礼的脚步,做红色精神的守护者。



从原来的药品、武器,到如今的石油、橡胶,秦邦礼和华润公司,从未辜负众人的期待。

1952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秦邦礼也功成身退,将自己一生的心血交付国家,自己则担任对外贸易部综合计划局局长。

抗美援朝时期,美军对中国的物资补给线进行全封锁,华润公司再度出面。

他们巧妙地利用美国与英国的矛盾,从英国处获得了“绿色通道”的使用权,将物资运送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手上。1968年,华润公司的创始人秦邦礼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

这位行走于黑暗之中的红色商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立下的战功,却值得人们铭记。



对外贸易部专门为秦邦礼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秦邦礼辛劳一生,死后长眠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亦不枉此生。秦邦礼虽然离去,华润的故事,却依旧在上演。

一直以来,华润公司高举反对禁运的大旗,为了促进中国的发展,积极开展东南亚贸易。

华润同各个国家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强化对外贸易,其进出口贸易额,一度占据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30%。1973年,石油危机席卷全球,香港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华润投资修建了油库,将石油从内地运往香港,解决了当地的燃眉之急。在很多香港人眼中,华润是陪伴他们长大的企业,亦是他们永远的守护者。



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后,华润公司也迎来了新生。1983年,华润成功改组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重点企业。

1992年,华润注资上市公司永达利,更名“华润创业”,成为了最早在香港上市的中资企业之一。

此后数年,华润的不断扩展业务,从原来的对外贸易,到如今广泛涉猎啤酒、电力、能源等领域,创造了中国的商业奇迹。

2000年,华润借助消费东风,打造万象城,每年获利10亿元。2021年,华润的总资产达到20471亿元。



当年的秦邦礼,受命于危难之间,以两根金条扩展版图,从北向南,从战争到和平。

如今的百强企业华润,资产过万亿,也是中国从弱小走向强大的最好证明。这是无数像秦邦礼一般的红色商人,奋斗过的最好证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