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篇原创文章

过去,我们经常跟患者说:糖尿病不是靠吃糖吃出来的,而是取决于遗传、长期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表观遗传等的综合影响。但实话实说,当看完《科学》杂志的这篇研究结论,我自己个儿都不免头皮一紧!

中国是个糖尿病高发大国,已有数据显示: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已确诊糖尿病。而「糖尿病前期」的队伍更为庞大,平均每3个人就有1名。在不容忽视的遗传影响背景下,如果吃糖本身就能大大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那么,每个计划要娃和已经有娃的家庭,恐怕都需要将“减糖”狠狠落实到位!

不卖关子,直接公布研究结论中的“危险年龄段”:从受孕开始,直至孩子出生后2岁——即生命早期1000天!

也就是说,无论孕期准妈妈饮食中糖太多,还是宝宝2岁内吃得太甜,都会大大增加这个孩子日后得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强调一下,这里所说的糖,指的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额外添加的简单糖,也叫“游离糖”。其定义如下: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游离糖”的定义:

游离糖是指由厂商、厨师或消费者(包括我们自己)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而完整的蔬菜、水果、谷物及牛奶中自身含有的糖分并不算在其中。

爱心提醒广大中国家庭

绵白糖、白砂糖、红糖、黑糖、黄糖、蜂蜜,以及主要含有这些成分的制品(比如蜂蜜水和鲜榨果汁),都属于游离糖。


其实,要想通过简单的饮食问卷来回顾孕妈妈和婴幼儿到底吃了多少添加糖,是有一定难度且准确率未必高的。一孕傻三年,怀孕和卸货后记性大大滑坡,生过娃的人都有深刻体会。

因此,研究者选择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即:二战期间及战后几年。这段时间,英国政府曾因为经济调控原因执行过「糖配给制度」,通过限制按人头配给糖量来节约一些开支。成年人每天准许的糖摄入量被限制在40克以内,而2岁以内的婴幼儿则为0糖(这个限制量,与如今的膳食指南建议控制量其实是相当的)。当经济逐渐好转,物质营养供给逐渐恢复,这个糖配给制度也就取消了。所以,「糖配给制度」实施期和撤销后,人们生活中的糖摄入量具有非常清晰且显著的对比性,从既往“按额度吃糖”到“有钱就能任性炫甜”,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们的糖摄入量都在飙升!比配给期增加了将近一倍!这一现象也不难理解,毕竟,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易。换成任何人,但凡账户上有个好几千万,大多都会吃香喝辣买大房子,谁会拒绝快乐呢!

这就给了《科学》这篇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绝佳的研究对象,使用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收集的海量基因数据和医疗数据,对限糖政策前后的人群,按受孕时间进行分类:1951-1954年的糖配给制度时期 VS 1954-1956年期间的自由炫糖时期。


在对这两类人群的各方面指标进行收集分析后发现,同时期的其它食物类别(比如膳食脂肪、蛋白质、加工食品等)的消耗量虽然也会有一些变化,但程度不明显,且远远赶不上糖消耗量的增加程度。平均算下来,人们与日俱增的能量摄入增加量,有77%要归功于糖消耗量的剧增!这些糖通过糖浆罐头、加糖水果干、面包甜点等,源源不断地影响人们的代谢。

于是,同样是50多岁的人,因为儿时的「糖配给制度」被限糖的人们,与儿时可以肆意炫糖的人们,疾病发生的风险程度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且在60岁后呈现出最大差异,比如下面图1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图2中高血压的发生情况。黑色的是在生命早期1000天完全不限糖的(在胎儿时期及出生后都没有经历限糖制度),绿色的是胎儿期被限糖(在妈妈子宫内的时候母体限糖,出生后取消糖配给制度),蓝色的是在生命早期1000天都处于「糖配给制度」期的。


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就是:在胎儿期和出生后2年内,无论经由母体还是自己的饮食接触添加糖越少、时间越短的人,在五六十岁的时候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几率越低。

而上述糖摄入量与疾病风险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在那些「糖配给制度」结束后的不同时间点才被妈妈怀上的成年人身上并没有观察到。

而且哈,就算是人活一世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生活滋养和挑战(包括家族史的影响),从而影响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压在内的慢病发生风险和确诊时间。但,经由这项研究发现,被限制糖配给年代受孕和出生的人,确诊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年龄就是比不限糖的人们晚,分别晚4年和2年。也是很可观了呢,不是吗?

上述结论,是在排除了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后得出的。可见,有计划发展下一代或下下一代的家庭,从源头(受孕开始)控制添加糖的摄入,真的真的很重要啊!

对于就是喜欢小甜点小糖水、或者就是觉得孩子们吃糖很正常、快乐最重要的朋友们,你们还有必要了解一个真相:胎儿是可以经由羊水和妈妈的母乳接触到一部分食物的信息的。而越早接触添加糖,越容易形成并增强对甜味的喜好——这是一种可以影响终身的喜好!婴幼儿时期一旦对甜味迷恋甚至成瘾,就会增加一生中糖的总摄入量……作为一种纯能量物质,糖令我们越吃越胖,以及越吃越毁牙齿的武力绝对不容小觑。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过糖在“拖健康后腿”方面的威力(虽然有助于GDP),就不一一赘述了。

最后,咱们一起复习一下目前针对成年人和2岁内小朋友们的添加糖建议摄入量:

WHO关于游离糖摄入量的推荐

  • 成年人: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应该在总能量的10%以下,且最好可以控制在5%或25g以内。

  • 3-18岁儿童及青少年: 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应控制在25克以内。

  • 0~3岁婴幼儿:不容许在饮食中加入游离糖!

举例说明:一名中等身高体重的健康育龄女性,每天能量摄入量大约为1800千卡,那么,她的游离糖摄入量不应超过45克,且最好可以控制在25克以内。

45克和25克分别是什么概念呢?一块方糖的重量在4.0~4.5克左右,即:


  • 45克≈10~12块方糖

  • 25克≈5~6块方糖


加工食品/饮料中游离糖含量可参考下图:


结语:虽然这篇研究的对象以白肤色人种为主,且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所收集的人群样本多为经济水平偏高的、健康程度更满意的人。但,对糖尿病高发人种的我们,还是有很重要的警示作用和参考意义的。希望本次分享,可以引起更多朋友对添加糖问题和自身及下一代健康的关注。感谢阅读~

—— 全文终 ——

(文中用图来自网络)

记得给公号加 ⭐️星标哦

否则可能随时找不到我

遂谦碎碎念

甜度超标也是种负担呢!


作者简介

刘遂谦澳洲DAA认证注册执业营养师(APD),中国营养学会认证注册营养师,澳洲DAA及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研究生(MND),同时持有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儿科营养研究生课程证书,临床营养师,科普工作者,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关爱孕产妇健康公益活动专家团成员,北京健康管理协会营养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婴幼儿辅食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Krause营养诊疗学》等译著的翻译委员,众多杂志及媒体营养专栏作者,曾主编过五套母婴类图书,著有《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一书。18年面对临床老幼孕产病患,认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医者帮助和疗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们一起努力。

个人微信公众号平台:Liu_suiqian

参考文献:

TADEJA GRACNER, CLAIRE BOONE, AND PAUL J. GERTLER. Exposure to sugar rationing in the first 1000 days of life protected against chronic disease. SCIENCE 31 Oct 2024, Vol 386, Issue 6725, pp. 1043-1048. DOI: 10.1126/science.adn5421

《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http://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149782/9789241549028_eng.pdf;jsessionid=0093107B88CD06C6B25D977CBA475F2A?sequence=1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减少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http://www.who.int/mediacentre/news/releases/2015/sugar-guideline/zh/

Added Suga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Childre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ttp://professional.heart.org/idc/groups/ahamah-public/@wcm/@sop/@smd/documents/downloadable/ucm_487695.pdf

Commercial foods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n the WHO European Region (2019).

Ending inappropriate promotion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omplementary foods for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between 6 and 36 months in Europe (201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