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斌的山水作品犹如一部部自然的诗篇,用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出山水的灵韵与深邃,每一幅画都蕴含着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这幅《客路青山外》中,建筑是重要的景物元素。画面中的建筑错落有致,展现出一种古朴的韵味。这些建筑以浓墨勾勒轮廓,线条刚劲有力,墨色的浓淡变化体现出建筑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画中的建筑如同历史的守望者,静静矗立在青山绿水间,像是在向观者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它们与周围的青山相互映衬,就像生活在山水间的人们,在自然的怀抱中栖息、繁衍。
从技法上看,画家通过对建筑的精细描绘,展现了高超的写实能力。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如飞檐、门窗等,都刻画得十分到位。
从人生感悟的角度来说,这些建筑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的归宿。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建筑”——那可以让心灵栖息的地方,无论是一个家,还是一份热爱的事业。就像画中的建筑扎根于青山绿水间一样,我们也要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根基,找到那份归属感。
《山雨初霁》这幅作品以山上的建筑为主体,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从技法上看,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来描绘山上的建筑。在墨色运用上,采用了浓淡相宜的方法,以浓墨勾勒建筑的轮廓,展现其硬朗的结构,再用淡墨渲染,体现出建筑在雨后湿润的氛围。建筑的细节刻画入微,如飞檐、门窗等都清晰可见,体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
山上的建筑就像坚毅的守望者,在山雨初霁的时刻,静静地矗立在山峦之上,见证着自然的变化。山上的建筑象征着我们在生活中的理想与追求。尽管经历风雨,但它们依然屹立不倒,启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坚守自己的目标,如同山上的建筑一样,在风雨过后,更加坚定地伫立在属于自己的“高地”上。
此画展现了一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水景象。画面中,错落有致的民居坐落在青山绿水间充满了古朴的韵味。“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民居周围的树木郁郁葱葱,给画面增添了一份生机。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以淡墨轻染,表现出一种祥和的氛围。
技法上,张文斌在描绘民居时,以简洁而有力的线条勾勒出房屋的轮廓,展现出建筑的结构美。在处理山水的整体氛围时,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繁荣的感觉。河流以流畅的线条和淡墨晕染,表现出河水的清澈和缓缓流淌的动态。
《天府风情》就像一首赞美家乡的颂歌,青山是颂歌中的和声,沉稳而和谐;民居是旋律中的主音,质朴而亲切;河流则是整首歌的伴奏,将所有元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这幅画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美好与温暖。在人生的漂泊中,家乡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我们要像画中的居民一样,珍惜家乡的山水和风土人情,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家乡的质朴与宁静,传承和弘扬家乡的文化。
《西垂暮雨》呈现出一种黄昏时分、细雨蒙蒙的意境。画面中,夕阳的余晖洒在山峦上,给山水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山间的暮雨如丝如缕,似“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般轻柔。远处的山峰在暮雨和余晖的交织下,若隐若现,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
技法上,画家在描绘暮雨时,运用了淡墨渲染和细笔勾勒相结合的方法,使雨丝显得更加逼真、细腻。在处理山峦的色彩时,通过墨色的渐变和与金色余晖的融合,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氛围。山间的树木以浓墨点染,在暮雨中显得更加苍劲。
这幅画如同一位诗人在黄昏雨中的沉吟,山峦是诗人的身躯,在暮雨中默默伫立;暮雨是诗人的思绪,轻柔而绵长;夕阳的余晖则是诗人心中的希望,在黄昏中闪耀。
此画寓意着人生中的暮年时光。西垂暮雨象征着人生的晚年,虽然已近黄昏,但仍有美好的余晖。在人生的暮年,我们要像画中的山水一样,在细雨和余晖中享受宁静与安详,回味人生的点点滴滴,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流逝。
《潇湘山黛远》展现出一幅如梦如幻的山水画卷,古建筑是其中的主体。画面中的古建筑错落有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远处的山峦呈现出淡淡的青色,恰似“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所描绘的那般秀丽。
在这幅画中,古建筑如同历史的守望者,静静地矗立在山水之间,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它们就像是镶嵌在潇湘大地上的明珠,散发着古朴而迷人的光辉。
古建筑象征着我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传承。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这些古建筑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要珍视和传承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如同画中的古建筑在山水间永恒地存在着。
张文斌的山水作品,通过精湛的技法、富有诗意的画面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将山水之美和人文情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震撼,让我们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对人生的启迪。
更多作品欣赏:
感谢阅读
蓝鹰书画公众号,每一幅作品都是时光的凝眸。快来关注,让心灵在艺术中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