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播 艺 术,播 种 幸 福 。

国内、外艺术名家 | 艺术品收藏 | 文学 | 音乐 | 视觉



地处福建省东南部的泉州市,泉州境内人文积淀丰厚,历史古迹众多,宗教文化更是举世闻名,弘一法师与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因缘甚深。弘一法师,在人生最成熟的阶段选择了泉州,他的言传身教,也促成了这里多元丰富、兼容开放的宗教文化特色。在闽南一带寺院民居,至今还保留大量法师的墨迹、刻石、匾额、楹联。


闽南民间多有弘一法师的墨宝留存。盖因法师以字结缘,以字弘法,有求必应,索其字者络绎不绝。弘一法师通常来者不拒,“多写字以结善缘”但“非佛书不书”,多为人书写对联、中堂等,籍此以宣传佛教。《华岩集联三百》等是弘一法师最常书写以赠人的文字。在承天寺居留期间,也是他一生写字较多的时期之一。故承天寺重修的“月台别院”门口,特意备注“弘一法师赠字处”。

01



弘一法师的书法拓片《向善积福》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弘一法师的书法不仅在艺术价值上得到了高度评价,而且在精神层面上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他的书法拓片作品中蕴含的宁静、空灵之气韵,以及“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佛家思想,都是通过笔墨传达出来的。因此,将弘一法师的书法拓片《向善积福》作品挂在家中或办公室,不仅能够装饰空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人的气场、心境和影响力。

02‍



03



04



佛是什么?怎么书写才能觉得这就是佛,或者说佛就应该是这样。笔墨气韵中所呈现的精神气韵,就是佛所具备的气度精神。读见观经悲欣交集而圆寂的弘一法师,写的佛字,柔至无骨,却又至柔至刚,经脉盈润,分明融通透彻生死,悲之如何,欣又何如?即是佛也。

0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观音从古至今寓意主要有四点,寓意一: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在人们的心目中,观音是大慈大悲的象征。寓意二:吉祥如意,事事顺心 观音菩萨是世人的护佑之主。寓意三:送子送福。寓意四:事业有成,财源广进 “观音”谐音“官印”。

06



07



08



“观”是一种观智,能观的智慧;“世音”是所观的境界。这能观的智慧,观这个所观的境界,观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境界、所有一切的音声。

这音声,有苦声、乐声,有善声、恶声,有好声、坏声,观世音菩萨观看世界种种的音声,他就遂心满愿──众生无论求什么,向观世音菩萨祈求,观世音菩萨一定会遂心满愿。

09



《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被称为“经中之经”,全篇260字,文虽简略,深奥微妙,浓缩了600卷大般若经的要义。自唐朝以来,手书心经的书法名家数不胜数,欧阳询、赵子昂、董其昌、文征明、乾隆、康熙等人都经典墨迹传世。今天,我们只说一家,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弘一法师的楷书《心经》,全篇流露出一种平静淡然的气息。正所谓书法即佛法,心净才能心静,从弘一法师的这篇《心经》里你能充分的感悟到。

10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前言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一一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普贤菩萨,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世称十大愿王,具足无量大行、弘深誓愿,是大乘菩萨行大愿的代表,被誉为“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象征理德、行德,劝人不要空想,要动手去做去实贱。

11



金刚经中的四句偈语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四句偈语出自《‌金刚经》‌,‌强调一切依靠因缘而生起的世间法,‌如同梦幻泡影一般,‌稍纵即逝,‌变化无常。‌它们处于不断的生灭之中,‌如果能以这样的观点去看待一切得失,‌就不会让自己执着于各种变化无常的现象,‌从而能彻底放下执念,‌找到自己的清净自性,‌不会被现象所束缚。‌这种观念与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相呼应,‌强调一切随缘,‌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锻炼平等心、‌清净心。

12



《华严经》卷第六十: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若得见于佛,除灭一切苦;能入诸如来,大智之境界。若得见于佛,舍离一切障;长养无尽福,成就菩提道。这些偈语对所有寻求心灵解脱和智慧的人的启示。它们教导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自我,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13



14



弘一法师说:“佛不用天天拜,心需要天天修。福报不是争来的,而是用自己行为修来的;财运不是求来的,而是用自己的善心修来的。心若向善,岁月安暖。”

15



弘一法师言简意赅地说:“见我字,如见佛法。”他就是通过书法不遗余力地弘扬佛法,而书风也由在俗时的绚烂蜕变为平淡、稚拙,这是修行佛法后心灵的迹化。他的书法藏锋入纸、线条圆浑,字形更是打破棱角,形散神不散,泯灭锋芒、气息内敛,有一种超然物外、安然恬静的禅趣。

他弘扬佛法,不遗余力;广播福田,泽被缁素。仅书写『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及各种条幅、联句就不下一万幅。

16



“否极泰来”原意是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比喻厄运终结而好运到来。

否极泰来-成语出处《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 在‌《易经》中,“否”和“泰”是两个卦名,其中“泰”是吉卦,代表顺利;“否”是不吉的卦,代表不顺利。这个成语意味着当事情坏到极点时,就会向好的方面转变。因此,“否极泰来”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信心,相信未来会变得更好。

17



弘一法师皈依佛门之后,以书法弘扬佛法,经常书经文佛号弘法结缘。弘法布道之时与诚心礼佛的居士交往较多,因此常为虔诚礼佛的居士题写佛教偈语的书法作品祈福消灾,并被居士所供养。

佛缘是心与佛的交流,善用其心者,见佛喜悦,闻法生欢喜,行善不执著,佛缘最深,诸佛赞叹。诚愿大众消业净障,六时吉祥,诸灾不生。

18



茶,自古“慕诗客,爱僧家”,大闽茶山遍地,似乎更对修行人的“味”。

茶自古是和佛联系在一起的,大诗人苏东坡云:“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说的就是茶中有禅,禅茶一味。禅机需要用心去“悟”,而茶味,则要靠“品”而得。品茶是高洁的精神享受,如向佛一般不可玷污。

“究竟清凉”四个字,是在提醒坐禅者,安住身心,无烦恼,无杂念,心清静自然清凉。外物只是媒介而已,清凉的是内心,由内而外的清凉,方称得上“究竟清凉”。佛教里的清凉:是指身心都得到清净,灭除了烦恼,如释重负,舒畅无比。

在文化和文学作品中,清凉常被用来描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或是内心的宁静状态。例如,寺庙或山间的清幽之地常被描述为清凉之地,意味着这里远离喧嚣,是一个寻求心灵宁静的好地方。

在泉州承天寺的月台别院,就挂着一块写有“弘一法师赠字处”的牌子,因弘一法师当年驻锡此地时,前来索其字者络绎不绝,别院内也有一座正伏桌写字的弘一法师蜡像,可以想象,当年弘一法师就是这样“多写字以结善缘”且“非佛书不书”,借以宣传佛教。

弘一法师曾言:“我觉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艺术在于从学佛法中得来。要从佛法中研究出来,才能达到最上乘的地步。”其亦有言“朽人的字就是法”,也可见“以字结缘”的佛愿。

来源:文人空间


【 国际艺术大观 】

弘一法师的书法!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国际艺术大观》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国际艺术大观 IDgvi-art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