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中,“厕所革命”正悄然改写着农村的面貌,成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曾经,谈及农村的厕所,很多人感受不佳。厕所的状况,关乎百姓生活舒适度,折射文明风尚,关系乡村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考察调研中,经常会问起农村厕所改造问题,强调“小厕所、大民生”。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考察调研时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自此,一场温暖而有力量的“厕所革命”在广袤农村迅速展开。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改造农村户厕5000多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农村生活舒适度明显提升,环境污染、蚊蝇肆虐等现象明显减少,农村居民健康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逐步养成,“小厕所”促进了大变革。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国幅员辽阔,农村点多面广,各地情况不一,一些干旱、高寒地区受资源条件限制和寒冷气候影响,技术难题有待破解;有的地方地形复杂,设计难以落实,工程施工难度大,厕污处理端口不畅通;有的重建设轻管护,日常维护服务不够到位,群众仍有“不方便、不实用、不好用”等疑虑。近期召开的全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明确提出,“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对于存量问题,要因地制宜抓好整改;对于新安排改厕,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对于已建卫生厕所,要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必须强化系统观念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厕所虽小,民生事大。应将其摆在和美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中来谋划,聚焦供水、供热、供电等,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取用便捷、价格亲民的供给体系;推进厕所系统建设与农村污水处理、沼气、有机肥生产等系统对接,实现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厕污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这样,群众才能不再有“夏天热、冬天冷,拎着水桶冲马桶”的烦恼,因厕污排放造成的面源污染才能得到根本性遏制,农村厕所才能真正从“将就”变为“讲究”。
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必须坚持因地制宜
统筹考虑区域经济水平、社会文明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分级分类明确卫生厕所的需求,不能大水漫灌,搞“一刀切”,不能超越实际发展阶段,过重增加基层负担;应把“群众要什么”和“政府建什么”精准对接起来,紧盯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下足绣花功夫,围绕群众个性化需求采取灵活弹性措施,努力使设计、建设、管护的全过程都让群众顺心满意。此外,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需更多关注老年人群体,推进农房适老化改造向厕所延伸,为老年人创造更加安全、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
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必须引导群众参与
群众参与,是“厕所革命”的一条重要经验。必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通过党建引领、民主评议、以工代赈等有效形式,鼓励农民出钱出力、投资投劳,有效化解资金不足、劳力短缺等问题;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其自觉参与厕所日常管护,真正管好用好卫生厕所。必须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让各级政府在群众评议中了解成绩和不足,梳理出群众反映强烈、迫切希望解决的痛点、堵点问题,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人民的美好生活梦想必将不断成为现实。
(本刊特约评论员:沈佳绪)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23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