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绒玩具+沉浸式打包=文创新赛道?

“给我来对大闸蟹,要一公一母,个头大的、肥的!” “好嘞,我先给您打捞,用网兜控控水。您挑一下,这两只不错,来看一下秤,足斤足两,没问题的话就给您用绳子绑好了。”

乍一听以为是在菜市场

实际上却是在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的毛绒文创“蟹黄黄”

这大闸蟹实际上是

苏州博物馆的毛绒文创“蟹黄黄”

大眼睛、肚子鼓

拉开拉链有蟹黄

毛绒文创火“出圈”

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现象

此前,有玩具品牌

凭借拟人化的外观设计

与故事化的营销手段

在国内收获了无数成年粉丝

并频频登上玩具畅销榜单

如今,年轻人又被其衍生出的

沉浸式、互动表演式的趣味打包“硬控”

刮起一波“沉浸式打包”风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这个文创产品遍地开花的时代

各大城市似乎都致力于

“卷”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

从行动中彰显着“想红”的决心

然而,雪糕、冰箱贴、明信片……

看起来琳琅满目的纪念品

千篇一律的设计让人难以眼前一亮

这一类文创产品注重形似而轻文化内涵

主要停留在对文物的符号化复制和应用

虽然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

但实用性和创新性较弱

无法满足日渐多元的消费需求


河南博物馆唐宫夜宴仕女手办

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意识到

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开始树立品牌形象

打造本馆特色IP

这种将地方特色、历史底蕴与现代审美

巧妙融合的方式

不仅能够打造出具有

高度辨识度的品牌形象

更让每一位到访者感受到

优秀传统文化的温度

与游客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纽带


甘肃博物馆麻辣烫玩偶

就当文创产品在“千城一面”的

死胡同中徘徊不前时

毛绒文创在各地博物馆纷纷走红

甘肃的“麻辣烫”、陕西的“肉夹馍”、

山西的“刀削面”、天津的“煎饼馃子”、

广东的“乳鸽”、福建的“佛跳墙”……


甘肃博物馆文物铜奔马与铜奔马毛绒玩具

“有特色”“会整活”

是许多消费者对此类博物馆文创的共同评价

以甘肃博物馆为例

“绿马”的原型是该馆镇馆之宝“铜奔马”

而“麻辣烫”玩偶则是结合了甘肃天水麻辣烫的特点

在展示文物及其背后历史文化的同时

也展现了本地的人文风情

认识到甘肃丰富的物产


以西安招牌美食肉夹馍为原型创作的文创产品“绒馍馍”

造型设计会“整活”的博物馆文创产品

以萌化的设计拉近了

文物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

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

做好传统文化的时代转译

巧妙融入年轻人的话语体系

质感绒软的毛绒玩具

让大家得到情绪上的抚慰

“过家家”式的模拟制作体验

让购买过程富有仪式感

小小的互动过程

为消费者带来了沉浸式体验

售卖的不仅是产品

更是文化与交流


图片由AI生成

如何让诸如毛绒文创的

新式博物馆文创持续升温?

核心还是要挖好内容、做好产品

要持续开发形式丰富,能够满足消费者期望

更能够给到消费者情绪价值、分享价值等

附加价值的文创产品

还要利用好线下展示、线上互动等宣传渠道

细数近年来“出圈”的文创产品

不难发现

它们中很多都因有分享价值、

情绪价值而得到年轻人的青睐

引起年轻人广泛讨论和自发宣传

你喜欢什么风格的文创产品?

哪些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让你印象深刻?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策划:褚孝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