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791字 | 阅读需7分钟



滇缅战场是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战场之一,国民政府为协助英军抗击日军,派遣了十万中国远征军到缅甸地区作战。

远征军的表现可圈可点,比如孙立人勇夺仁安羌大捷、戴安澜血洒疆场等。但还有一个令人心痛的噩梦,那就是杜聿明和中国远征军第五军撤退野人山。


▲ 野人山的地理位置

滇缅战场的失势和杜聿明的抉择

自曼德勒会战溃败以来,如何安全撤退成了9万多远征军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撤退路线大致有4条,美国派遣的参谋长史迪威建议远征军撤退至英帕尔,然后进入印度;绕过密支那,再经过葡萄、福贡回到云南境内;滇缅公路沿线和景栋路线。

在撤退问题的联席会议上,杜聿明明确地拒绝了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向西撤退至印度的建议,他表示:「中国的军队从中国来就要回中国去,中国军队有自己的国家,所以不需要去别的国家避难。」。


▲ 滇缅公路

杜聿明原计划撤退至密支那,可日本却预料到了远征军的计划,并且日军还利用电台进行宣传,迫使杜聿明改变了自己的原计划。

为此,他和他的第五军主力选择了第五条撤退路线——经过缅北的胡康河谷再绕道回国。胡康河谷在缅甸语中的意思是魔鬼居住的地方,相传只有野人才能在那里居住,因此这一带的原始森林也被人们称之为「野人山」。


▲ 杜聿明

即使密支那被日军占领,杜聿明和他的大军是完全有机会冲出重围的。彼时密支那的日军仅有几千人,武器装备并不充足,杜聿明却选择了保守和撤退。

纵使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多次强调向印度撤退还来得及,但杜聿明有廖耀湘戴安澜支持,完全听不进孙立人的意见,执意向野人山进军。为何杜聿明偏偏要选择魔鬼之地来作为撤军路线呢?


▲ 孙立人

为何杜聿明执着于野人山

关于杜聿明为何要通过野人山撤退,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争议。很多人都猜测杜聿明是在向蒋委员长表忠心,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杜聿明当然会选择蒋介石。

史迪威作为美国派遣至中国战区的参谋长,本应协助蒋介石进行抗日行动,可每当二人产生争执之时,史迪威总是用罗斯福总统来压制蒋介石。指挥权上的重叠令双方产生裂隙,甚至到了明争暗斗的地步。中国远征军中,大部分将军都选择尊从蒋介石回国的指示。

再者,杜聿明本就是蒋介石的心腹,肯定会向蒋介石靠拢。可仅仅为了表忠心就置千万将士的性命于不顾而选择走绝路?想必杜聿明也应该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他就没有一点自己的考量吗?


▲ 史迪威和蒋介石夫妇

杜聿明在回忆录中提及了野人山,明确地表示自己和史迪威有矛盾。杜聿明对于史迪威的指挥颇有微词,他认为正是因为后者的失误才让战场形势急转直下,他不想再受到史迪威的掣肘。

另外,中国军队来到滇缅战场后的表现虽值得肯定,但避免不了给英军当炮灰的命运,这种地位上的差别自然另杜聿明等众将士心怀不满。

再者,印度是英国人的殖民地,杜聿明早就因英军多次丢盔卸甲置远征军于不顾而心寒,他们那军人的自尊心强烈反对继续去依附于英国人,哪怕是安全抵达印度,远征军也免不了英国人充满歧视的眼光。当然,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孙立人的军队在突围后曾遇到过英国人的刁难。

杜聿明之所以没有选择向密支那突围,很可能是受到了日军宣传攻势的影响,多次与日军交手讨不到便宜的他选择了更为「稳妥」的行动方案。

更为棘手的是,部分日军对杜聿明的部队穷追不舍。200师师长戴安澜为了掩护主力而将日军东引;孙立人的新编38师则是杀出一条血路,转向了印度方向。


▲ 戴安澜

至1942年5月,杜聿明率领1.5万人(第5军军部直属部队和新编第22师)行至一个叫莫地的村庄,从此处开始便没了公路,重型辎重一概销毁,士兵们带着轻型装备和5天的干粮踏上了无法回头的「死亡之路」。

暗无天日的野人山之行

茂密的原始森林内,大树遮蔽了阳光,这里是蚂蟥、蛇等野生动物的天下。至6月初,可怕的雨季来临,肆虐的洪水使得士兵们遭受更多的煎熬。唯一走出野人山的女兵刘桂英在回忆中表示:「这里山吃人,水也吃人!」


▲ 唯一存活的女兵刘桂英

野人山的泥沼可不会跟人讲客气,即使是体力充沛的小伙子竭尽全力,一天下来也就可以走个四五千米,而且泥沼里的蚂蟥让人不寒而栗,它们会在不经意之间附着于人的身上,吸食人身上的血。蚂蟥可以使人的精神麻痹,有时候还会钻进人的身体内,拽都拽不掉。

困难不仅仅如此,像蛇、蚂蟥、豺狼等野兽德侵扰只是野人山可怕的一面所在,部队的电台在这里无法使用,只有指北针能给他们指明方向,可这并不能告知他们还有多久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间地狱。这里只有人和死人的区别,自杀成了一种常态,上吊的、跳崖的、开枪自杀的…


▲ 野人山

疾病也在折磨着每一个人,心力交瘁的杜聿明也不例外。断水断粮断药,痢疾、疟疾等不断地摧毁着战士们的身体和神经,忧心忡忡的杜聿明、廖耀湘二人也束手无策。

杜聿明顶不住压力倒在了担架上,他每天醒来都用刀在担架上刻下刀痕,生存和复仇的欲望成了支撑每一位将士走下去的信念。与其说将士们是凭着信念走下去的,不如说他们是靠本能在向前走,没有谁知道哪一天才算走到了头…

走出野人山

杜聿明和他的部队里不知在野人山内走了有多久,也不知死了多少人,绝望的情绪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可最艰难的时刻亦可能是迎来转机的时刻,当杜聿明的将士们用篝火熏马蜂时,一架美军的侦察机恰好路过发现了他们,碰巧的是,此时的野人山也迎来了晴天。

很快,一队美军的运输机在天黑之前空头下了大批的补给品,食物、药品均在其列,还有更为重要的电台。杜聿明终于可以和蒋介石取得联系,蒋介石得知实情后唏嘘不已,他最终同意军队开赴印度。


▲ 远征军损失惨重

在美军通讯兵的帮助下,杜聿明、廖耀湘的部队抵达了印度,孙立人的部队也马不停蹄地展开了援救行动,他们不禁为眼前的一幕瞠目结舌。几个月前,大家同为一个军,可此时眼前这支经历野人山摧残的军队个个骨瘦如柴,甚至有些神志不清…

114天的野人山撤退是中国远征军所经历的最大的灾难,杜聿明1.5万多人的部队所存活下来的仅有2000多人,可谓九死一生。其实杜聿明进入野人山第一天就发现这里不对劲,可他的自尊心不允许自己向将士们认错,想必他自己也很后悔做出这样的决定。


▲ 廖耀湘

进入印度的中国远征军重新整编,他们刻苦训练决心向日军复仇,以告慰野人山中将士的英灵。可杜聿明却没有这个机会了,蒋介石将其调回国内任职,临行前他将配枪交给了廖耀湘:「一再嘱托要好好练兵,报仇雪恨就交给你们了,野人山里弟兄们的遗骨,也交给你们了!」

经历了野人山之痛的著名诗人穆旦写下这样的诗句来祭奠死去的将士们: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历时半年的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以撤退而告终,十万将士中有一万人战死,非战斗死亡人数有五万,野人山之行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 重组的中国远征军

谁曾想到人间还会有向野人山这般的绝境?无论是在野人山、在滇缅战场,还是在中国战场,当时的中国军人们都在浴血奋战,中国军队能够走出野人山这样的绝地,想必也是他们最终能够战胜日寇的最好的佐证,因为这里比日军更可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