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著名外交家章含之逝世,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

章含之的女儿洪晃突然接到外交部的通知,要求她搬出家门。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要求,洪晃愤怒地回应:“这是刨我的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发出如此激烈的抗议?

背后又隐藏着怎样复杂的情感和利益纠葛?

命运之手,将他们带到这里

1959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抽空去看望老朋友章士钊

推开门,看到的却是令人唏嘘的一幕——昔日意气风发的章士钊,竟然居无定所,寄人篱下。

周总理心中一痛,当即向毛主席汇报了此事。



毛主席闻言,也深感愧疚。

他立刻吩咐周总理,一定要为这位为党、为国家做出过卓越贡献的老朋友找一个称心的住处。

毛主席知道,章士钊为了革命事业,曾冒着极大的风险,慷慨解囊。

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毅然捐出两万银元,解了党的燃眉之急。

这份义无反顾的情谊,毛主席始终铭记在心。



于是乎,周总理带着章士钊的夫人四处奔走,最终选中了史家胡同51号这个宽敞气派的四合院。

章士钊起初还一再推辞,周总理却语重心长地说:"已经请示过毛主席了,您就安心住下吧。

感谢您当年对党的帮助,这是党和国家对您的一点心意。"

就这样,1960年,章士钊携女儿章含之,搬进了这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

谁能想到,这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



院子虽不算很大,但布局玲珑巧致,粉墙黛瓦,古韵悠悠。

葱郁的树木、鲜艳的花朵,带来勃勃生机。

在这个幽静雅致的环境中,章士钊的晚年生活可谓惬意安康。

岁月静好,祖孙三代共享天伦

1961年,洪晃出生了。

小小的婴儿,在姥爷章士钊的怀抱里咯咯笑着。

自此,史家胡同51号迎来了第三代主人。

洪晃在自传中曾无数次提到,小时候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缠着姥爷讲故事。



章士钊也从来不厌其烦,一遍遍讲着那些传奇的经历。

两人相依为命,其乐融融。

"姥爷,妈妈又要打我了!"一句稚嫩的童言童语,勾勒出祖孙俩朝夕相处的温馨画面。

洪晃的童年,在史家胡同51号这个宁静的院落里,一天天悄然流逝。

不过,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70年代初,洪晃的父母章含之和洪君彦,因种种原因最终离异。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洪晃被送往国外求学。

从此,她与这个充满回忆的四合院,渐行渐远。

而院子里,只剩下日渐年迈的章士钊,和刚刚离异的章含之,相依为命。

风雨飘摇,亦不离不弃

1973年,章含之再婚,嫁给了时任外交部长的乔冠华

本以为从此可以幸福美满,可婚姻的路却再次遭遇波折。

乔冠华受到当时"极左"思潮的冲击,背上了种种骂名。



为了保全章含之,两人只得暂时分开,成为了地下恋人。

尽管困难重重,两颗真挚的心却从未动摇。

乔冠华搬进了史家胡同51号,章含之在外人面前,依旧扮演着部长夫人的角色,默默支持爱人的工作。

为了不连累章含之,乔冠华尽可能减少出入社交场合,把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这个宁静的四合院里。

两人相濡以沫,携手共度难关。



这段艰难的岁月,四合院亦陪伴着他们一同度过。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

正如章含之后来在书中所写:"从初夏到深秋,我和冠华常在月下漫步。

这宽广的四合院,同我们一起见证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悲歌悼亡,旧事空留恨

可是,天妒英才。

1983年,乔冠华部长英年早逝。

章含之犹如晴天霹雳,悲痛欲绝。



从此,这个大院里,再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

更令人唏嘘的是,从乔冠华离世那天起,外交部就再也没管过这个院子的维修。

破损的地方,都是章含之母女自掏腰包修缮。

窗框残破不堪,墙面斑驳剥落,章含之也无力修葺,只能听之任之。

这个曾经气派非凡的四合院,在岁月的摧残下,一天天变得破败不堪。

2008年1月,章含之也驾鹤西去。



洪晃伤心欲绝,泪洒灵堂。

四合院内,白花盛开,哀乐低回。

洪晃怔怔望着墙上母亲的遗像,仿佛又看到了母亲的音容笑貌。

往事一幕幕浮现眼前:童年时代和姥爷嬉戏的情景,母亲和继父在院中漫步的身影……这一切,都将随着母亲的离世,永远封存成记忆。

还未等洪晃缓过神来,外交部就发来了一纸通知,要求洪晃尽快搬离这个住了大半辈子的院子。



看着这些冷冰冰的文字,洪晃心中五味杂陈,愤愤不平,"这分明是在刨我的根啊!"对洪晃而言,失去这个院子,无异于斩断了自己与过去的所有联系。

那些珍贵的记忆,那些温馨的故事,从此都将无处寄托。

洪晃感到,自己的人生,仿佛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根基。

旧庙着火,拉锯战的背后

洪晃苦苦哀求,外交部却不为所动。

理由很简单,这房子是国家的,只是借给章士钊和章含之居住。

如今人都不在了,自然该物归原主。



可洪晃又怎么甘心?这里承载了太多太多不可磨灭的回忆。

院子里的每一草一木,都曾见证过她天真烂漫的童年;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曾留下过母亲的温柔身影。

割舍这一切,谈何容易?

无奈之下,洪晃只得和外交部对簿公堂。

多年来的维修费,洪晃要求一分不少地补偿。

案件经过一年多的拉锯,最终达成了协议:外交部补偿洪晃维修费80万元,洪晃则同意15天内搬离。



对洪晃而言,这笔钱固然重要,但与那些美好的记忆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然而,现实容不得她多做选择。

2011年8月,洪晃终于含泪告别了这个美丽的四合院。

她带着女儿,在院中来回踱步,泪眼朦胧中,似乎又看到了美好的往昔:

姥爷慈祥的笑脸,母亲温柔的目光,还有那一树海棠,年年岁岁,从不败。

洪晃轻抚院墙上的一道道裂痕,宛如抚摸母亲苍老的皱纹。



她知道,这些痕迹,都是岁月留下的无情印记。

悲伤、欢乐、离别、重逢……所有的故事,都将随着自己的离去,静静沉睡在这古老的墙垣中,再无人诉说。

往事随云走,此心留庭中

如今,故人已逝,旧宅犹在。

史家胡同51号已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章士钊故居永远保留。

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那个时代的记忆。



洪晃虽已搬离,心却永远留在了这里。

她曾感慨:"住着的时候没觉得什么,真要搬走了,心里却是无比的失落。"

是啊,一砖一瓦虽然冰冷,但裹挟其中的,却是永不泯灭的亲情和爱。



那些欢声笑语,那些悲欢离合,都化作了史家胡同51号最温暖动人的底色。

即便岁月如梭,它也将永远屹立在那里,用柔软而坚韧的姿态,诉说着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