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一段40年前的人民法院往事。

2024年是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郑天翔同志诞辰110周年。

郑天翔,1914年11月28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六苏木乡人。2013年10月10日,在北京病逝。

2

在改革开放初期,法院系统物质装备保障严重滞后和不足。

在去河南的一次调研中,郑天翔了解到这样一个问题:基层法院开庭后、送囚犯时,都是法官骑着自行车、让犯人在车后面坐着送回去。

有一次,送一个囚犯到半路上,被犯人的媳妇发现了,上去抱着不让走。之后,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成了一场笑话。

郑天翔从河南调研回来后、立即就此打了报告,要求解决囚车问题。

还有一次,郑天翔在电视中看到:一次公审判决中,走私犯坐在椅子上,西装革履,扎着领带、跷着二郎腿;而法官,穿着白衬衣还挽着袖子,有的还穿布鞋,显得毫无威严感。郑天翔就此提议,解决了法官的制服问题。

3

没有囚车,只能徒步或骑自行车押解人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经费不足,只能与当事人同行、同吃、同住。

在郑天翔主持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5年中,他克服困难和压力,拓宽审判领域、完善审判职能、推进法院建设、提升队伍素质,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法院工作的新局面,被称为法院系统最有建树的院长。

4

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份报告中也提到了这样一组数字:到1984年年底,全国3319个法院中,没有审判法庭的法院占到了三分之二。此外,超过70%的人民法庭没有固定用房,处于“办公无桌,出门无车,睡觉无窝”的状态。

针对这些问题,郑天翔多次向中央报告,请求中央对法院建设给予支持。

在他的努力下,1985年国家下发了有关建设审判法庭的第一个文件;由中央财政拨款,用3年时间为各级法院配齐了囚车;并报国务院批准,由各级财政拨款为审判人员统一着装……

说起来,我老东家山东青州法院的旧办公楼就是那时建设的,顺便还盖了法官值班楼,我就在那里结婚生子,现在我的儿子也成长为法官二代了。

5

为了加强法院干部专业化建设,郑天翔在法官业务培训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

1984年,法院系统“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总人数的7%,其中属于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的,还不到总人数的3%;全国有一半以上的法院干警没有受过最起码的专业训练”。

针对这种情况,郑天翔指出培训法院干部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办法。“一方面要继续依靠教育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为我们输送、培训高级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依靠全国法院自身的努力,加速干部培训的步伐”。

1985年1月,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正式成立,郑天翔亲任校长,并亲自对课程设置、教材编审、教学方式作出安排,要求实行学分制,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

1988年2月,在郑天翔的倡议下,又成立了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培训中心。

有人评价,业余大学和培训中心的创办,不仅为司法一线输送了大批宝贵人才,也在政法部门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也为国家法官学院的创建打下了基础。

6

为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法官制度,郑天翔还直接领导和推动了法官法草案的起草工作。早在1985年,他主持起草、修改加强法院干部配备的报告时,就讨论过起草法官法有关事宜。

1988年4月,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郑天翔离任前最后一次代表最高人民法院作工作报告,他正式宣布“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官制度,我们正在起草法官法”。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最高人民法院在西交民巷建一幢六层的宿舍楼时,相邻的群众为了保护自己的采光权而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将最高人民法院给告了。最终,西城区人民法院判决最高人民法院败诉。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为郑天翔。

8

一晃40年过去 ,现在的法院办公、审判大楼往往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法院的办公设施也非同昔日,法官也往往有博士、硕士学位,但时下老百姓对法院、法官的认同感,与40年前是否有明显提高呢?

2024年11月29日星期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