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2024郑州高新区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交流会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本次活动以“豫沪联动,共赢高新”为主题,河南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指导,由郑州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河南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副主任胡华杰、河南省商务厅产业发展促进三处副处长侯锐、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合作交流处副处长焦忱煜、河南省教育厅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副处长刘秋硕、河南省科技厅科企与现代服务业科技处副处长刘威、郑州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招商引才部部长李奇峰、郑州高新区投资促进部部长张炜炜、郑州高新产业投资基金公司总经理宋俊丽等领导,以及来自上海具身机器人、算力应用及基础设施、智能驾驶及相关新材料领域的行业专家、企业、投融资机构代表等100余位嘉宾出席活动,聚焦郑州高新区在机器人及传感器产业、半导体产业、智能驾驶及新材料领域的最新发展,探讨新策略、新模式、新政策,携手共绘区域产业链升级的新篇章,推动两地产业资源融合与协同发展。


河南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副主任胡华杰发表讲话。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形成以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为核心的“一谷多园”发展格局。依托郑州、洛阳等地市大力培育智能制造产业,积极打造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基础良好、前景广阔。其中,郑州高新区位列赛迪顾问发布的全国“传感器十大园区”第四位,中部第一。已集聚汉威科技、光力科技、新天科技等一批上市企业,建立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中试基地科研平台,增强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环境、工业、农业、电力、疫情防控等诸多领域实现重点应用。


郑州高新区投资促进部部长张炜炜介绍了高新区区情以及高新区智能传感产业、数算产业发展现状。

郑州高新区位于郑州西北部,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高新区,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全区管辖面积99平方公里,已建成68.5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全域城市化。经批准,新扩区61.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万,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比48%;拥有各类市场主体9.6万家,其中企业7.2万家,企业密度居郑州市首位。在赛迪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百强园区”排名中,位列407家国家级开发区第43位。

30多年来,郑州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经历创业发展、二次创业、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三个阶段,已经迈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力建设“三区六高地”,逐步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为创新高地、建设人才高地、搭建开放高地、构建全市资本高地、创建营商环境高地。

累计培育21家上市公司,81家新三板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8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3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39家,高新技术企业2008家,每年新增企业8700余家,连续8年专利申请量突破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4308件。

当前,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河南省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正积极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更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以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安全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已经初步建成,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州高新区作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重要创新高地,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感器产业作为高新区主导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在传感器领域已经构建出产业链要素齐全、人才集聚、服务完善等优势。

产业链要素方面,目前区内集聚传感器产业相关企业6027家,其中上市公司11家,专精特新企业133家,高新技术企业529家。已经形成了以汉威科技、新天科技、辉煌科技等企业为龙头,日立信、驰诚电气、炜盛电子、天迈科技等企业为骨干支撑的协同发展局面。

产业人才方面。传感器产业从业人员超4万人,年培养传感器产业相关人才超3000人。

产业服务方面。区内拥有中科集成电路与信息系统产业创新研究院、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计量院郑州分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以传感器或仪器仪表产业研发方向的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50家;涉及传感器产业新型研发机构8家。区内有郑州大学、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成立的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以及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汉威科技集团、新天科技等百余家传感器企业联合成立的河南省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

同时,自2018年以来,由高新区组织策划的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市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5届。大会的传感器高峰论坛、学术论坛、创新创业大赛、传感器产品展览会等活动,已经成为全球传感器产业领域企业交流全球传感器科技、产业和应用的最新成果,促进政、产、学、研、用、金、媒等合作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高新区为深入落实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围绕解决算力供需不均衡、算力使用门槛高等核心问题,高新区聚焦算力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建设城市算力网实验场,加速新质生产力汇聚。

加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三大运营商均在辖区布局大型IDC,已建成有效机架数2.16万个;国家超算郑州中心获批筹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嵩山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内首个国家级“经典+量子”超算中心,为国产安全可靠的云计算平台、高性能计算集群管理调度平台、人工智能平台以及专业的在线运维平台提供类型多样的先进计算服务;新落地高新智算中心、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一批智算项目,形成“通用计算+超级计算+智能计算”一体化演进的资源布局,为算力企业提供较强的本地产业链合作基础。

打造城市算力网示范样板。郑高新全域算力网一期项目建设算力调度、经营管理、仿真推演与决策3大系统,打通“三异”算力,提供“四入”服务,实现算力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提供便捷优惠的各类算力服务,以3年总额5000万元的政策性补贴,鼓励算力应用与创新研发,打造“东数西算”非枢纽节点城市算力网建设样板工程,已入选国家数据局首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

探索融合发展新业态。孵化专业算网运营团队,积极链接省内外优质资源,推动算力基础设施从“孤岛”式运营向多方合作的线上运营转变,向上对接国家超算互联网等全国性工程,向外与八大枢纽节点协同联动,建立郑州为中心的新型数字交通枢纽,逐步构建全省乃至全国的算力资源流通机制,打造供给高效化、调度机制化、运营智能化的算力服务新生态。


郑州高新产投基金总经理宋俊丽介绍了郑州高新区产业配套服务体系。产投集团是郑州高新区区属国有产业投资机构,秉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基本理念,构建“资本+产业+园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致力于成为全国一流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服务商。在配套服务体系方面,形成产业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三大服务体系。在投资服务体系方面,设立政府投资母基金,以上市公司作为产业整合及资本运作平台,大力发展“上市公司+PE”模式,深入挖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助推区内实体经济发展,实现区内产业在资本、资源、产业、人才、税收、就业等多重联动效应。目前正在形成“母子基金体系+上市公司+产业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模式。在金融服务体系方面,构建以商业保理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其他金融业态并存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在园区运营及孵化服务体系方面,园区开发运营作为产城融合的重要环节,旨在构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体系,推动园区由产业地产向市场化经营转变,提升智慧园区运营、服务能力,筑巢引凤、助力产业集聚!到目前为止,集团已经形成“一体两翼,三元赋能”的服务体系,涵盖人才服务、技术链接、金融服务、股权投资、政策扶持、基础设施、载体服务、市场要素八大板块。


在主题分享环节,华福证券科技组总顾问、半导体专家孙一峰,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机器人领域专家卢轶,分别以“算力-大国的游戏”“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展望”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11月29日下午,“具身智能机器人及传感产业”“算力应用及基础设施产业”两场分会场活动如期举行。在圆桌论坛交流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技术创新、市场趋势、资本对接、政策环境及产业链协同等核心议题,进行思想碰撞与资源共享,共同探讨硬科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采取的融资策略,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遇到的挑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需求,分享产业发展新路径与新模式,共同为郑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在随后进行的项目路演环节,上海叠铖光电、斯乾智驾、零一汽车等12个项目团队对各自的商业模式、市场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精彩的阐述。


当前,以郑州为中心的河南省智能制造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推动行业交流合作,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2024世界传感器大会将于12月1日-2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大会主要内容之一将举办“智能感知与低空经济分会场”活动,活动围绕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低空经济等行业应用热点焦点话题,邀请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产业链相关企业交流探讨,打造全球传感器产业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力强的生态主题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与跨区域跨界协同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