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整体服务智能化、个性化、便利化水平,2023年,新华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短期迁址,对原办事大厅的“硬”设施与“软”服务进行同步升级。近期,中心原址升级改造工作正式完成,重新对外开放,以服务环境“微改造”助推服务水平“大提升”。
便民设施服务全 居民办事更暖心
“座椅都变成了有扶手的软沙发,坐起来老适意额!”
“ 每个窗口都有免费老花镜可以使用,太方便我们老年人了!”
走进新华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每位前来办事的居民都为这里舒适的环境点赞。
为助力高龄老人、残障人士、母婴人士等群体办事无忧,中心将座椅升级为带有扶手的柔软皮质沙发,并贴心配置了无障碍卫生间、母婴室等配套设施,满足不同群体的办事需求。此外,中心还专门设置了书写台、便民箱、意见箱、便民充电处,提供空白委托书模板、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等,在细微之处下足“绣花功夫”,用“小细节”提供“大温暖”,致力于营造更加人性化、有温度的政务服务环境,让居民办事更暖心。
数据赋能更高效 居民办事更省心
在便民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度,新华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还依托数字化管理平台,在大厅智慧大屏全方位动态显示当日叫号信息及办事数据、高频服务事项、各时段受理人次、周受理人次等信息,让居民办事“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办事时间。
针对高频业务,中心则通过咨询引导、增设机动窗口进行引流,有效缓解高峰期办事压力,减少了窗口排队等候时间。大厅一侧的电子便民信息栏,醒目地展示着区级和街镇级各条线部门联系方式,切实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保障居民办事“不跑空”。
除此之外,大厅还引入了综合显示屏和信息发布屏,集中显示叫号信息和政策宣传信息,供居民等候时观看,确保居民及时获取最新政策内容。通过变“被动询问政策”为“主动提供服务”,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可视化的政务服务新体验。
叫号系统新升级 群众办事更舒心
“没想到这么快就排到我了,真是太便捷了!”退役军人王伯伯来中心补办社保卡,工作人员得知王伯伯退役军人的身份后,立即协助他进行特殊取号,叫号系统识别后即可享受“优先叫号”服务,体现人性化关怀。
此外,新叫号系统增加“打标签”功能,对于办理业务存在“疑难杂症”的居民群众进行标记,以便工作人员在下次办理时根据标签“对号入座”、精准施策,减少重复询问工作,极大提升办事效率。另外,叫号系统还可一机双屏向居民展示业务“一次性告知菜单”,告知居民业务办理条件、所需携带材料等,力争让居民最多“跑一次”就能“办成事”,做好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档案库房智能化 百姓办事更安心
“现在档案查找蛮快的,几分钟就找到了”,某公司人事兴奋地说道,“记得我之前也来这里查阅过一次员工的档案,那时候等了好久呢,现在效率太高了!”以往档案查阅手续繁琐、耗时长,为便利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在今年11月创新打造了全区首个智能档案库房,结合先进的软件系统与硬件部署,赋予每一份档案独一无二的“电子标签”。当查找档案时,只需在平台录入居民身份证号,即可对目标档案实现远距离定位,大幅减少档案搜索与查找时间。此外,智能库房还支持在线开具存档证明和亲属关系证明,着力提升居民办事便捷度。
为保障档案安全性,一旦有人进入档案室进行档案检索、借阅、调出等,智能化管理平台将全程监测记录,若捕捉到异常画面,将第一时间告知库房管理人员,实现档案调用的透明化、可追溯化,极大降低了档案丢失和损坏的风险,为居民人事档案安全“保驾护航”。
政务服务“零距离” 上门帮办更贴心
为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中心还构建了“自助办+远程办+上门办”的一网通办服务模式。
针对白领,新华路街道在3个楼宇园区设置了“一网通办”自助终端机,切实解决白领们“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困扰,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在楼门口就能办好多事项,真的很贴心!”
中心“民心服务队”上门为老人提供办事服务
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新华路街道在红庄居委会和西镇居委会各设置了一处“一网通办”远程虚拟窗口延伸点,依托数字技术为居民提供“云见面”远程帮办服务,打造“家门口”办理新模式。此外,中心的“民心服务队”为腿脚不便的高龄老人提供暖心上门服务,不断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米”,解决了“银发族”的后顾之忧。
据悉,接下来,新华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继续贯彻落实“一网通办”改革要求,聚焦高频事项,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打造人人可及、智慧精准的“一网通办”升级版,提升“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的一站式服务体验,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有速度、有温度、高质量的政务服务。
新华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地址:法华镇路521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工作日08:30—16:30,双休及国定节假日08:30—11:30
部分图片来源于新华路街道
撰稿/摄影:甘力心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