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小华讲授史实。广西师范大学供图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大、最惨烈、最关键的一次战役,是英勇的一战,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而90年前的今天,正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打响的日子……”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党委书记颜小华正在主课堂给同学们讲授独秀思政课。
11月28日,由广西师范大学湘江战役与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学工部(处)、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办的“感悟信仰伟力 青春砥砺新征程”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云端“行走的思政课”在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开讲,30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了本次课程。本次独秀思政课通过主题讲授、现场直播授课、师生互动、调研分享、艺术美育等方式呈现,线上线下交互,主课堂分课堂融合,将思政课的课堂延伸到湘江战役的历史现场,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沉浸式”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刻感悟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
分课堂的三支小分队由专家带队分赴全州县、兴安县、灌阳县三大阻击战现场,在全州县凤凰嘴渡口的堰坝,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唐凌教授讲道:“对湘江战役的研究要建立在对历史现场深入的考察基础之上,我们肯定堰坝作为湘江战役中红军生命通道的意义,就是肯定实事求是的原则,肯定红军战士的智慧和勇气,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在兴安县界首光华铺阻击战旧址,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李天雪教授带领师生们肃立于当年战场、战壕所在的山头,向烈士墓鞠躬、敬献鲜花寄托哀思。在灌阳县酒海井旁,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刘超建副教授和同学们一起聆听王佳佳同学在讲述酒海井的故事……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旷永青教授在评课中指出,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精神内涵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这次独秀思政课充分用好本土红色资源上好“大思政课”,以“在历史场景中学历史”的学习方式,突出历史现场,让历史现场说话,是一次成功的历史感悟教育、成功的思政课堂创新和成功的红色研学实践,切实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
据悉,广西师范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大思政课”建设,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系统集成的原则推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本次“独秀思政课”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是学校思政课在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载体、开发实践平台等方面的主动作为和有益探索。下一步,学校将立足“大时代”,着眼“大格局”,承载“大使命”,持续发挥学校红色校史和地方红色资源优势,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让思政课有“知”又有“味”,多措并举提升思政引领力,以“大思政”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引领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西实践中挺膺担当、贡献力量。(黄琳、常诗悦)